喝茶的人都知道,雲南的普洱被譽為是“可入口的古董”,那你可知道普洱茶用什麼泡最好?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紫陶壺。紫陶壺與普洱茶一樣,同為天賜雲南得天獨厚的禮物,一個天然五色土捏就,一個野生葉芽撚成,在火與水的交流中,還原着普洱茶原本的茶味;在陶與水的交融中,可升華,可涅盤……
作為一座名揚四方的千年古城,雲南建水在漫長歲月中醞釀出了璀璨而獨特的紫陶。3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在這片熱土上開始陶土的原始燒制。那時的建水大概還是偏遠荒蠻的不毛之地,要等許多年以後,随着中原移民大量進入、儒學思想紮根、文人雅士湧現、清雅之風興起,書畫才從宣紙寫到了陶丕上,繁花似錦的歲月就此鋪陳開。
建水紫陶,因産于雲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抛光,質地細膩,膚如凝脂。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獨特之處,實為“陶壇一秀”。
世界上任何一件藝術品,它的性能、品質的好壞,首先應是取決于原材料的質量與性能的優劣,以及制作工藝的特性。
而建水紫陶壺最關鍵的特性首先就在于泥料的選擇,因為建水陶的無鈾磨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制作工藝,之所以可以磨光就是因為建水紫陶所用的泥料細膩,如脂如膏,建水陶為一種黏土原料,收縮率高達百分之二十,所以建水陶從視覺到手感都比宜興陶等陶泥要細膩的多。除此之外,建水陶的目數也遠遠高于宜興陶。
那麼什麼是目數呢?開采後的泥料,在經自然風化、除雜、碾壓粉碎、篩子過濾之後原料的粗細,稱為“目數”。就好比濾網一樣用來過濾及沉澱泥中的雜質,宜興紫砂泥料一般選擇60目數左右,而建水陶最低的目數為180左右,甚至更高,工藝之艱難可見一斑。這就引出了建水紫陶的另一個重要的特性——制作工藝,一把紫砂壺制作到成型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而建水紫陶壺需要書畫家在壺身上裝飾,再由刻工雕刻填泥;宜興紫砂陶的刻法為幹刻,在宜興從事雕刻工藝的工藝師一般都有書畫功底,在創作上可以一氣呵成,而建水紫陶為濕刻,這裡就存在一種雅俗之間的碰撞.
因為建水的刻工大多不谙書畫之理,她們卻能把文人的藝術雕刻于陶上,在經由二次修坯方顯現出或大氣磅礴或田園雅趣般多彩的藝術裝飾,又回到制壺工藝師的手中,而這時的泥坯已經過了若幹次幹燥濕潤的洗禮,這對制壺工藝的泥性掌握無疑成了一種挑戰,稍有不慎一件幾乎是半成品的壺身就沒有了生命!
正因為這種特殊性,所以建水紫陶壺非常講究工藝師之間的配合,每一個環節對泥土的幹濕度要求很高,對泥性的掌握需要長久的積累與默契。所以制成一件成品的建水紫陶壺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任務,而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結果。一件精品的建水紫陶壺還有兩個重要的環節,這也是它比之其他地方所制陶器所沒有的特點。
一、燒成色澤天成,無需添加顔料。建水陶顔色的燒成完全靠窯工的火候掌握,深黑、淺黑、黑紅混花、淺棕色、全棕色(也就是淨紫色)。
二、無釉磨光。這是建水紫陶最能區别于其他陶品的特色,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經過七八道工序。一個熟練工人也需要一天多的時間。有些大的壺要3-5天才行。
打磨時先使用先粗後細的打磨工具,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細砂石打磨留下的拉絲,最後用鵝卵石抛光,細緻複雜的過程後,原本暗淡粗糙的陶體被磨出了鏡光,其細潤的質感和光澤的變化,會令你在反複展玩之中愛不釋手。一句話,建水陶壺的整個工藝是建水勞動人民的心血結晶。
當然,作為一項經曆了如此複雜精細的工藝“打磨”之後所成的茶壺,優點不僅限于它的“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更在于它擁有的獨特的健康理念。在醫學上,磁化水不僅可以殺死多種細菌和病毒,對治療各種結石病症(膽、膀胱、腎等結石)、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感冒等均有療效。對于沒病的人來說,常飲磁化水還能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建水紫陶茶壺中泥土的磁性就會使水分子發生一定的磁化作用,此外,紫陶茶壺釋放的遊離二價鐵離子也會被人體吸收一部分,保證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正所謂陶養人,人養陶;茶養壺,壺養茶;一壺沖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論是非者,不作飲茶人。如此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紫陶壺,怎能不讓人喜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