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每日三省之道,可以避免孝而犯上,弟而作亂,巧言令色孔壬,從而成為一個仁人,不僅獨立自立,而且可與萬物和諧共處,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修行找到了一處結境,争取到修身養性,漸至成道的機會。
為人處事,是否忠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堅持初心?與朋友們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時,是否堅持了共同的信念?老師傳承下來的儒家精神,是否經過我每日的實踐而發揚光大?曾子三省,遵循孔子學說有樂君子的儒門學習之道,漸漸深入,發展出大學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之路。
下一步該怎麼辦?老師又出來指導了。
子曰: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由修身一下子跳到了治國,有點不習慣,大概齊家治國的道理差不多,也可能是保持獨立性的原因。
孔子及其弟子,似乎都很謙虛,講治國,都不大敢講三千乘的大國,兩千乘的中等國家,隻敢講一千乘的小國,六千乘的天子之國,就更不敢論了。不知道為什麼?大概國至千乘,就有了基本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大會受外部勢力左右了。也可能孔子的母國魯國,就隻是個千乘之國,宋,衛,中山國,都是千乘之國,小雖小,都有可以自保,并與大國抗衡之力。
孔子講,由一個人的修行,累功發展成治理一個獨立的國家,使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經曆三個階段:
一。敬事而信
敬者羊卩,宇宙盈縮變化的節律,是大周期的變化規律,自然的力量和威力,非人力可以改變,故而不得不敬。苟敬為同一字,苟者且也,成住壞空,在自然的變化之中,一切都隻是暫時的,都會成為過去,也會變成末來,不變的,隻有變化。面對事物紛繁的變化,立足長遠,了解掌握其變化的大方向,大原則,以及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信念,有了信念,面對事物的變化,才有了信心與定力,謂之敬事而信。朱子曰:敬其事而信于民。非也!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而使自己充滿自信,使民衆有信仰,方是成功之路,有信仰的人,充滿力量。辜鴻銘言:信者,恒也!有信仰才能持之以恒。
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其領導者,首要的是立足長遠,把住正确的大方向,自己有信心,人民有信仰。
二。節用而愛人
節用者,依自然之節律來調配自己的神氣,發揮其功用。順勢而為,則事半而功倍,令資源的利用得以最大化,此之謂節用,非惟朱子言侈用傷财也,隻知節約做個守财奴,事不濟,節之何用?
一個人,有信仰,充滿力量,又總能順勢而為,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最大的成果,舉重若輕,方有餘力邦助别人,發展出仁愛之心,既有能力,還有愛心,方可愛人,愛人者,人則愛之。有愛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國,民強而國富,彼此親愛,上下團結一心,無往而不勝。
三。使民以時
使者,吏也,事也。民者,見正。時者,時勢也。
随着時勢的變化,調整看待事物發展規律的變化,及時調整思路,采取正确的行動,識時務者為俊傑,譬如四時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勢不同,世界大勢若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就必須讓民衆的思想随時,以求合時,這樣才能保證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做正确的事。當然,讓民衆按四時節令耕作,也是使民以時。
曾子三省,一人之仁道,孔子敬事以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一國之仁道,仁人居仁國,可以無憂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