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高玉寶因病醫治無效
于12月5日16時12分逝世,享年92歲。
遺體告别儀式将于12月7日在大連市殡儀館舉行。
著有長篇自傳體小說《高玉寶》的“戰士作家”高玉寶,2019年12月5日16時12分在大連逝世,享年92歲。微博認證用戶“高天晨”表示,“握着爺爺的手,陪爺爺走完了最後的旅程。老人意識清醒的時候,曾經大哭,稱自己看不到台灣解放了……心髒停止的時候,父親抱着他,唱‘我是一個兵’。”
隻上過一個月的學
卻寫出200萬字的小說
高玉寶1927年出生,15歲做勞工,17歲學木匠,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在遼沈、平津等戰役中立大功6次。高玉寶被譽為“戰士作家”,《半夜雞叫》正是源于高玉寶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1962 年保送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高玉寶僅上過一個月的學,卻先後寫出總計200多萬字的作品,除了自傳體長篇小說《高玉寶》,還有長篇小說《春豔》《我是一個兵》《高玉寶續集》,并發表100多篇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高玉寶》中的《半夜雞叫》《我要讀書》等章節編入中小學課本,家喻戶曉,《半夜雞叫》還曾被拍成木偶電影。
自傳體小說《高玉寶》
他用了一年零五個月畫出來
談到創作《高玉寶》一書,高玉寶曾說:“我跟着部隊從北方打到南方,一直打到湖南、廣西、廣東,一路行軍作戰,一路艱難地寫書。
寫書過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識字太少,不會寫的字他就用圖畫或符号代替。那篇著名的《半夜雞叫》就是一半寫一半畫出來的。
“當時‘半夜雞叫’四個字我都不會寫。‘半’畫了半個窩頭代替;‘夜’字畫了顆星星;‘雞’的繁體字最難寫,我畫了一隻雞表示;‘叫’則畫了一張大嘴,張着口大叫的樣子。”小說《高玉寶》手稿,如今陳列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
高玉寶的入黨申請書,翻譯過來是“我從(蟲)心眼裡(梨)要入(魚)黨(铛)”
畢飛宇:“和南霸天與胡漢三這些反面人物比起來,周扒皮更像一個壞人“
南京作家畢飛宇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半夜雞叫》。當時他在題為“文學的拐杖”的演講中表示,“想說說周扒皮的顧忌,這個顧忌是有價值的。作者一不小心流露出了一樣東西,這個東西就叫‘世态人情’。”
《半夜雞叫》寫于上世紀50年代,寫一個叫周扒皮的地主壓迫長工。照理說,長工應該是在天亮之後,也就是雞叫之後才起床去幹活的,可周扒皮很狡猾,每天天不亮就去學雞叫,引得村子裡的公雞都叫喚起來,長工們隻得起床,下地幹活。後來,農民終于知道了這個陰謀,他們把周扒皮抓住,暴打了一頓。
在畢飛宇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對這個作品心存疑問。“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夠革命,故事裡所描寫的地主還不夠壞:周扒皮為什麼要去學雞叫呢?多此一舉嘛,他完全可以手拿着長棍或皮鞭,天不亮就把長工們的房門踹開,然後,對着農民的屁股每人就是一鞭,大聲說:‘起床!幹活去!’周扒皮可以這麼幹,他偏偏沒有。地主要剝削長工,這是一定的。但有一點不能忽略,無論是地主還是長工,中國的農民就是中國的農民,臉面上的事終究是一個大問題,很難跳出這樣一種人際認知的框架,那就是擡頭不見低頭見。這裡頭有日常的規則、生活的邏輯,或者說文化的形态。這個文化形态是标準東方式的,那就是打人不打臉,這也是鄉村的禮儀。于是,好玩的事情出現了,周扒皮和公雞産生了關系,公雞又和長工産生了關系——不是我在逼迫你們,而是公雞在逼迫你們。在這裡,公雞不再是公雞,它有了附加的意義,變成了一個喪盡天良的地主所表現出來的顧忌。”畢飛宇認為,就因為這麼一點世态人情,使得周扒皮這個人物有了特點,“和南霸天與胡漢三這些反面人物比起來,周扒皮更像一個壞人,進一步說,他有點像一個‘人’了。雞叫構成了《半夜雞叫》的戲劇性,折射出周扒皮人性裡的複雜一面。”
緬懷!
綜合來源:上觀新聞、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