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看到這熟悉的歌詞,你有沒有在心裡跟着哼一小段呢?由羅大佑在1991年作詞作曲的這首《東方之珠》唱出了無數人對香港的念想和祝福。
維港夜景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絢麗到讓人舍不得眨眼的維港煙花彙演。
新冠疫情前,香港每年都有多場維港煙花秀,元旦迎新,農曆新春,國慶日以及重要年份的回歸紀念日,均可在維港兩岸尋覓佳位大飽眼福。
維港煙花秀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濃縮香港電影發展史的星光大道。
開幕于2004年的星光大道是為嘉許對香港電影有傑出貢獻人士而建造,展示鑲嵌着獲嘉許者姓名和手印的紀念牌匾。
星光大道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經翻新後的星光大道于2019年重新開放,供訪客休憩和享受海濱休閑時光的空間增加。紀念牌匾由原來的地面移至臨近海邊的扶欄上。
翻新後的星光大道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從高處觀賞維港景觀的絕佳之地太平山。
這座高552米的山峰是香港島的最高峰。無論乘搭具134年曆史的山頂纜車,還是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都是一次獨特的登頂體驗。
山頂纜車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從太平山鳥瞰維港風光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位于太平山爐峰峽淩霄閣的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彙聚衆多中外名人的蠟像。第一位在此擁有蠟像的内地女藝人是李冰冰。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兩大主題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和香港海洋公園。
前者是亞洲第二間迪士尼樂園,全新的“奇妙夢想城堡”,每座塔樓和尖頂都有獨特顔色搭配、标志圖案和紋理裝飾,蘊含13個關于迪士尼公主和女王的故事。
香港迪士尼樂園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後者開幕超過40年,是許多香港人童年時的美好回憶。園内既有各類動物相伴,也有刺激的機動遊戲。每到萬聖節,公園都會精心準備人氣頗高的特别節目“哈啰喂”。
香港海洋公園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香港海洋公園萬聖節“哈啰喂”節目中的演員。中新社記者 曾平 攝
這裡有彙聚多座文化地标的西九文化區。
即将于今年7月2日向公衆開放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本地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設計,展出91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國寶”。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毗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M 是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焦點展廳“安東尼·葛姆雷:亞洲土地”是集衆人之力共同完成的作品,藝術家2003年邀請300多位廣東象山村村民制作近20萬個泥人。
M 博物館展品“安東尼·葛姆雷:亞洲土地”中新社記者 曾平 攝
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許多特色街道街景和建築,引人泛起懷舊情緒和文藝情懷。
徜徉其中,或許能重現記憶裡經典港片中的角色和畫面。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扶手電梯。
中環自動扶手電梯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在高樓林立以及餐廳、咖啡廳交錯的中環小巷裡,藝術家運用鮮豔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幅特色塗鴉,是不可錯過的熱門打卡點。
中環塗鴉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經保育活化的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等曆史建築,再加上兩棟當代建築共同組成的“大館”,如今已成為中環一間獨具風格的藝術館。此活化項目在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産保護獎”最高級别的卓越獎項。
香港大館。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香港灣仔曾有一個婚慶專屬的“喜帖街”,如今這裡已成為布滿餐廳、咖啡店、服裝店、美妝店、文具店的現代商業街。
香港灣仔利東街(原喜帖街)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高速運作的商業大廈旁,有緩緩運行的摩天輪,讓你有機會“慢下來”再次領略維港風光,細賞渡輪和小船掠過後的微微波浪。
香港中環摩天輪。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夜幕降臨,洗去疲勞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去夜中環喝一杯,煩惱和憂愁通通抛諸腦後。
香港蘭桂坊。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這裡是荟萃東西文化之地,西方節日和傳統中國節日的氣氛都很濃厚。
這座城市被譽為“購物天堂”,有着衆多充斥着琳琅滿目商品的大型商場。
中環置地廣場的大型聖誕裝置。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聖誕期間的尖沙咀海港城。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遇上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商場便會換上紅色新裝。而在端午節,全港多處均會舉行龍舟賽,現場敲鼓聲和劃槳聲不絕。
春節期間的太古廣場。中新社記者 曾平 攝
香港仔龍舟賽。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香港國際機場在2019年連續第十年成為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香港地鐵2021年總載客量超過16億人次,準點率維持99.9%的世界級高水平。
這裡續存着兩種分别具124年、118年曆史的交通工具——天星小輪和俗稱“叮叮車”的香港電車。
前者已成為“維港上不變的經典”,後者擁有世界上仍在服務中的最大雙層電車車隊。
穿梭于維港兩岸的天星小輪。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年輕情侶在叮叮車前合影。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居民生活區。
高樓大廈和著名景點以外,走進這些居民區和居民樓,可迎面感受這座城市的另一面。北角春秧街有“小福建”和“小上海”之稱,電車經過時“叮叮”聲不斷,人群聞聲後為電車讓路。
北角春秧街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位于鲗魚湧的舊樓建築群,包括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海景樓,因是電影《變形金剛4》取景地而廣為人知,被稱為“怪獸大廈”。從天井向上望,可見單位密集排列,折射部分港人居住環境。
香港“怪獸大廈”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不同宗教文化處所,來者參神拜佛,或心有所求,或想尋覓心靈深處的甯靜。
百年古刹寶蓮禅寺和毗鄰寺廟的天壇大佛位于風景秀麗的大嶼山。乘搭昂坪纜車前往,沿途可遠眺南中國海,也可俯瞰北大嶼山郊野公園。
昂坪纜車。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在昂坪纜車遠眺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蓮位設于寶蓮禅寺内,其部分骨灰存放于天壇大佛之下,部分則撒在離寺廟十餘分鐘步行路程、饒公生前最喜愛的心經簡林。
天壇大佛。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慈山寺坐擁八仙嶺和船灣水湖的清幽環境,寺内巨型觀音像下有一座收藏各地珍貴佛教造像和文物的佛教藝術博物館。
香港慈山寺。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本身為一級曆史建築的黃大仙祠常年香火旺盛,每年歲末舉行的頭柱香儀式總能吸引衆多信衆。
香港黃大仙祠。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這裡有“登不完”的山峰,以及許多可欣賞美景的碼頭。
人氣登山步道龍脊被稱為“香港最佳遠足路線”之一,全程約8.5公裡,難度不算大,新手可輕松上路。
龍脊遠足徑。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年輕情侶在中環碼頭拍攝婚紗照。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這裡有超過250個島嶼,很多島嶼能用不算太長的時間從市區到達。
曾有居港的外國友人告訴筆者,最喜歡香港的地方就在于:半小時就能毫不費勁地從城市抵達郊區或離島,享受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香港海濱小鎮赤柱。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港劇中常出現的南丫島是很多港人歡度周末之地。
由于從中環坐船到南丫島隻需半小時左右,甚至有年輕人選擇在南丫島居住,平日乘船赴中環上班。
香港南丫島。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如果要在衆多島嶼中選出獨具文化底蘊之處,必然少不了長洲的名字。
每到春季,這裡都會舉行已有上百年曆史的太平清醮活動。2011年太平清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當中極具特色的飄色巡遊,人們會讓兒童扮演古今人物,以支架支撐着在島上出巡。
長洲飄色巡遊。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太平清醮另一焦點活動是在淩晨舉行的搶包山比賽。一般相信,包子挂得越高,搶得越多,福氣就會倍增。
長洲搶包山比賽。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供圖
這裡雲集世界各地美食,足以犒勞任何挑剔的味蕾。
港式燒味是本地極為流行的全民食品,肥瘦相間的叉燒,皮脆肉嫩的燒肉,經木炭高溫烤出的燒鴨燒鵝……有人笑語:沒吃過燒味就沒到過香港。
香港燒味店。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雞蛋仔,咖喱魚丸,燒麥,碗仔翅,車仔面……當然還有各種地道小食待你來細細品味。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香港。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