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陝西教育廳十二批特級教師

陝西教育廳十二批特級教師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8 13:01:18

張勇傑,千陽縣教研室小語教研員、陝西省特級教師、第四批教學名師培養對象

新時代“雙減”“五項管理”政策落實,“三個課堂”“作業革命”等教改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更加明晰;核心素養、全面健康的育人質量觀更加突出。“雙減”背景下以核心素養理念為導向,培養有理想信念、有創新擔當,全面發展、奉獻祖國,具有民族複興擔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需全方位共同努力。

一、樹立“全人”質量觀是全面育人提質量的根本動能

學校、社會和家庭以适應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國家教育方針和課程理念的育人價值觀看待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學生成長和教師業績,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形成“立德樹人”合力是改變教育形式、實現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根本因素。

筆者淺見轉變教育質量觀:一是,學校“全人”質量觀是主導。學校作為落實國家課程理念任務,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的主要陣地。學校管理者、教師首先要順應時代需要,領會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理念,要摒棄短期利益的狹隘“分數”質量觀。以仁愛之心放眼長遠,開足、開齊、上好國家課程;以素養為導向促進每位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開展适合學生成長認知水平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知識能力、審美情趣、能力思維在學習活動中曆練熏染和教育培養;指導學習教育生活化、社會化。其次,教師“全人”質量觀是主體。教師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全面育人的實施者、引領社會合力育人的先鋒,必須領會素養導向的課程理念,以“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百獲者,人也”的教育教學價值觀堅守、踐行。

二是,家庭“全人”教育質量觀是關鍵。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更是家庭的希望。家長都有“出人頭地”的教育期望,然而“為求高分萬事皆抛”的偏激人才觀,導緻慘劇發生、教育畸形的問題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并極力糾偏。因此,家長的育兒期望必須以孩子身心健全成長為前提,以先“成人”再“成才”的觀念看待孩子的學業成績。基于“全人”教育教學質量觀,教師、家長和社會合力擎起“全面育人”質量大旗,攜手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營建綠色教育生态是新時代家長、教育人的責任擔當。

二、強師興研是全面育人提質量的前提條件

時代越是向前發展,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作用就愈發凸顯。教師承擔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曆史使命,肩負着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作為教育的“一号工程”,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也引發了一些困惑矛盾。顧明遠在《化解“雙減”後新矛盾須提升育人水平》一文中提出化解“教師負擔”矛盾的建議:一方面,學校要調整管理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困難,例如實行彈性坐班制;做好家長的工作,讓家長理解“雙減”的意義,争取家長的配合;同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來解決學生課後托管輔導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要把課堂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讓每個學生在課上都能學懂學會,學生課堂效率提高了,課後就可以減輕作業負擔。

筆者淺見,打好課堂教學“陣地戰”,首先要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整合能力”“調度力”和“執行力”等專業技能,建設名優教師隊伍。培養新時代的“好老師”是興教、提質,是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前提條件。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的通知,再一次從國家層面強調優秀教師隊伍是建成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國教育生力軍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事業發展中重硬件輕軟件、重外延輕内涵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亟須加大。

一是強化教師的培養執行力。打造名優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師德修養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學校首先要堅定培養教師信念,持續建構學校教師培養梯隊,落實激勵和保障措施,以“後來者居上”的胸懷,助推教師梯隊度化健康、有序成長,這是打造高品質名校的重要一環。

二是強化教研執行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老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講到,簡化學校組織、減少行政會議等是為了能讓教研活動成為核心。不難看出持續營造強師氛圍,紮實開展教研活動,不僅是解決教學問題,激活教師智慧的成長平台,也是強師提質同步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教研,要引導教師持續閱讀豐厚教師理論背景,開闊育人視野;建立研修共同體精準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目标内容;組織教師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天賦、思維品質,掌握學生家庭環境、性格志趣;讀懂學生各種表現背後的思想動機等等,遵循規律、以素養為導向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探索情景化靈動教學方式,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學懂學會,不斷成長。

三是強化落實“課程”執行力。依據國家課程實施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要求衆所周知,然而統考科目超占體英美課時的現象依舊存在。因此,強化“全人”理念,遵循教育規律,夯實課程執行力,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優化教育教學方式,持續提升課堂效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步驟。基于此,系統盤活“第二、第三課堂”,從課程、活動、環境;課堂、校内和校外全方位構建“立德樹人”體系是教育發展的必然。

教育教學的本質是對學生點化引導,教其向善向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促進思維發展。一堂好課就是要通過材料活動中的知識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受到點化教育。學生能夠“解構”領會材料、活動精神實質舉一反三,主動地、積極地思考,能用其機理創造美,減負提質就能現實。故而,轉變觀念強化教研、培養名師優化教學,盤活貫通“三個課堂”合力育人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擦亮教育教學名片的有力措施。

三、 協同育人、科學評價是全面育人提質量的關鍵導向

“全人”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教育部門、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多方力量,建構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和評價格局。有什麼樣的評價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以“素養導向”,更反映了以人為本、以全人發展為本的宗旨,目标直解指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型素質教育目标。要落實新時代這一教育任務,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多元、全面的評價體系,在學校考核評價、教師業績評價、學生學業評價和家長評價、教育行政部門評價,甚至社區等多方面進行協同評價,建構多位一體的整體評價、過程評價體系,引導學校深入系統地推進學生創新素養培育。

如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羅良、李勉撰文《合力建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一文強調“地方政府履職評價要切實落實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戰略任務和工作導向,學校考核評價要将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情況納入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年度考核評價指标體系,校長評價要高度重視校長在學生創新素養培育中的專業引領作用,教師評價要考核教師的創新素養培育意識、教學方式方法、實施成效,學生評價要将創新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然而,學生學業質量、教師業績質量評價體系這一指揮棒,直接關系到“素養導向”的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落實和辦學方向。所以,學校要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優化教師評價體系,改革學生發展評價措施,全面、準确、科學地評估教師和學生培育成效,用評價指引教育健康發展,是落實“立德樹人”全面培養素養型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關鍵導向。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廳十二批特級教師(陝西省特級教師張勇傑)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