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候中的火是火力大小,候是時間長短。火候就是在烹饪過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與時間長短。《呂氏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打之紀,時疾時除,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可見火候是烹饪技術的關鍵環節。烹饪者一方面要從火的燃燒烈度鑒别火力大小,另一方掌握成熟用火的時間長短,火與候要統一協調。
【掌握好火候要注意的因素】
1.火候與原料質地的關系
菜肴原料多種多樣,有老、嫩、硬、軟,烹調中的火候運用要根據原料質地來确定。
(1)軟、嫩、脆的原料多用旺火速成,老、硬、韌的原料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
(2)如果在烹調前通過初步加工改變了原料的質地,那麼火候運用也要改變。如原料切細、走油、焯水等都能縮短烹調時間。
2、火候原料數量的的關系
數量越少,火力相對就要減弱,時間就要縮短。
3、原料形狀與火候的關系
一般地說,整形大塊的原料在烹調中由于受熱面積小,火力不宜過旺,時間要長;而碎小形狀的原料要大火,短時。急火速成。
4、火候與傳導方式的關系
烹饪的熱傳導有輻射、傳導、對流三種傳熱方式,傳熱媒介有無媒介傳熱、有媒介傳熱二種方式。這些不同的傳熱方式直接影響着烹調中火候的運用。
5、火候與烹饪技法的關系
不同的烹饪技法要用不同的火候,但每種烹調技法在運用火候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在烹調中綜合各種因素,才能正确地運用好火候。
【火力的分類】
在烹饪技法中一般把火力大小分為旺火(又叫猛火、急火、武火)、中火(又叫文武火)、小火又叫(慢火、文火)微火(又叫弱火)。
【火力的鑒别和運用】
烹饪者對火力鑒别主要靠感官和經驗。隻有多觀察,多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夠運用自如。
●旺火 烹調所用最大火。火力強而集中,火焰高而穩定,呈黃白色,光度明亮熱氣逼人。适宜于炒、炸、爆、蒸、汆等烹饪技法。能使成菜細嫩、香酥、松脆,去除異味
●中火 火力次于旺火,火焰低而搖晃,呈紅色,光壓下較暗,熱氣襲人。适宜于烹制時間較長或火力不大的菜肴,如溜、鹵、燒、燴等,能使食棧熟軟,鮮香細嫩。
●小火 烹調所用最小火。火力微弱,火焰小,而時起,而時落,呈青綠,色光度發暗,熱氣較。适宜長時間烹制的菜肴,如燒、炖、煨、焖等,能歙食材形整不爛,粑糯入味,鮮而不膩。
●微火 火力有火無焰,有火無力。适宜長時間烹制的菜肴,如燒、炖、煨、焖的輔助火力以及持溫度等。
油溫
油溫是油在鍋内經過加熱後達到的種溫度。以油傳熱在川菜中運用最為廣泛。烹調的有效溫度為60~220℃。
烹制菜肴時,掌握好油溫的火候十分重要。油的溫度過高、過低對炒出來的菜的香味也有影響。特别是做油炸的菜肴,如油的溫度過高,會使所炸的菜肴外焦裡不熟;油的溫度過低,所炸菜肴挂的漿、糊容易脫散,使菜肴不能酥脆。
【油溫的分類】
在烹饪中一般把油溫分涼油、溫油、熱油、旺油(滖油)幾種。
【油溫的鑒别和運用】
油溫主要靠感官和經驗。隻有多觀察,多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夠運用自如。
●涼油 常溫;油面平靜,無聲響,無油煙,食材入鍋無現象,無熱感,宜用于食材上漿。
●溫油 3~4成熱,油溫60-100℃,油面有泡沬但平靜,無聲響,無油煙,食材放入稍停變白,大量的氣泡冒出來,并伴有少量的噼啪聲。手懸停油面上方有熱感。宜于溜、幹料漲發、滑油等
●熱油 5~6成熱,油溫110-160,油面向四周翻動,泡沫基本消失,攪動時有聲響,青煙微起,食材放入立刻變白,大量的氣泡冒出來,并伴有大量的噼啪聲,手懸停油面上方有燙感。宜于炒、炝、炸,半成品加工,如酥肉、丸子、炸魚等
●旺油(滖油) 7~8成熱,油溫170-220,油面轉平靜,勺攪動時有聲響,青煙直冒,食材放入立刻定形變色,大量的氣泡冒出并平息,并伴有大量的噼啪聲,手懸停油面上方有強烈燙感。宜于爆、炸、煎魚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