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費彪
杭州臨平區消息,良渚文化玉架山遺址公園經過前期遺址保護,公園即将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近日,良渚文化玉架山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出爐。
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項目北至五洲路,南至綠洲路,東至星河路,西至興中路,總面積超12萬平方米。
玉架山遺址地處臨平山北,這裡出土了石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7000餘件,西距良渚古城遺址20餘公裡,南面是發現了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遺址,西南則是貴族墓葬的橫山遺址。
規劃設計的遺址公園項目分為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兩者相距約50米,以“實物 實景”的呈現方式串聯起别樣的體驗空間。
良渚文化玉架山遺址博物館基地位于遺址公園西南角,地塊呈三角形,緊鄰城市道路,東臨星河路,西臨興中路,北側正對玉架山I号環壕,是浙江省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的設計理念為“以玉為媒,間架為山”,以“山形”為意向,以木結構建築傳統的“間架”為空間原型,在東西向将建築化解為數個并置的展覽開間。通過地景式建築布局,創造不同類型的“間架”空間,創新博物館空間組織并提供良好的空間體驗。
在景觀設計上,以種植屋面弱化建築對遺址的壓迫感。整個博物館屋頂設置不同層次的平台坡道,給人們提供了健康舒适的休閑和觀賞環境。另一方面,種植屋面能在非極端天氣降低建築能耗。同時,将局部屋頂坡道與基地北側内景觀整合設計,并在遺址公園内設置稻田景觀,使建築更自然地融入遺址公園,暗合良渚文化的稻作傳統。
把博物館建在遺址旁,通過創新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以鮮明獨特的符号形象,投射出新的時代風貌。遺址博物館既是一個存放、保管和研究文物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供人們學習休閑娛樂的場所。
市民遊客到博物館現場觀看實物的複合體驗是不可替代的,再結合遺址公園的實景遊覽,進行空間、情感、知識的鍊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五千多年前輝煌燦爛的玉架山遺址的文化内涵。
據悉,該項目是臨平區持續推進“靓城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未來,這裡将從考古現場變為人們走進遠古曆史、感受悠久文脈、升華思想境界的重要基地。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