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被稱為“沙漠之舟”,是從古至今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們軀體高大,背有駝峰,人們根據駝峰的數量,把它們分為單峰駝和雙峰駝。
和其他動物不一樣,駱駝特别耐饑耐渴,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三周,沒有食物可以生存一月之久。駱駝的駝峰裡貯存着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裡的脂肪。
那麼單峰駝和雙峰駝,具體有什麼區别呢?
單峰駝因有一個駝峰而得名,駝峰頂到地面的高度約2.4米。
它比雙峰駝略高,軀體也較雙峰駝細瘦,腿更細長。單峰駱駝毛短,毛色為深棕色到暗灰色,毛比雙峰駱駝短而柔軟,腿也比較長,頭顱平,沒有角,頭頸部長,尾細長,眼睫毛濃密,耳朵小,上唇深裂,鼻孔扁平呈細縫狀,蹄寬大呈扇狀。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駝峰頂到地面的高度約2.1米。
前軀大後軀小,背短腰長,雙峰駱駝毛長,耐寒,一般春季脫毛。它腹下和膝蓋上長着堅硬的毛,因此可以卧在滾熱的地上。長長的睫毛保護着眼睛。鼻孔可以閉合防止沙子進入。
單峰駝具有耐高溫、耐饑渴的能力,更适應于熱帶沙漠的生活。
單峰駝是草食動物,主要吃草,尤其能夠吃帶刺和含鹽的植物。它們可以吃荊棘、幹植物及其它哺乳動物所不能吃的耐鹽植物而生存。為了保留水分,駱駝開始流汗前體溫會提高很多,以減少汗量。
雙峰駝耐寒、耐饑渴等能力,更适應在寒漠中長時間行走。
雙峰駝常栖息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帶,随季節變化而有所遷移。夏季多接近牧草豐富的阿爾泰山戈壁沙漠地區,冬季則向南,或在避風向陽的平原、丘陵地區。主食灌叢和半灌叢的鹽堿植物,晝夜遊動,午間休息。雙峰駝主要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
約于公元前2千年,單峰駱駝逐漸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于撒哈拉沙漠。它們大多是被人類捕獵的。後來埃及入侵波斯時,岡比西斯二世把已經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傳入波斯地區。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在北非被廣泛使用。
雖然野生的駱駝早已滅絕,但是有些再次被野化,如引入澳大利亞的單峰駝,現在在澳洲沙漠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野生種群。
雙峰駝原産在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野外仍有野生駱駝。據稱,在中國塔裡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栖居。常栖息在幹旱地區,随季節變化而有所遷移。
而馴養的雙峰駝主要分布在中亞的一些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荒漠草原,向東可延伸到俄羅斯的南部、中國的西北部、蒙古的西部。
雙峰駝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和甘肅省等地區的幹旱荒漠和草原。
駱駝善于走沙漠,因為它有兩對奇特的腳掌,掌下生着寬厚的像彈簧一樣的肉墊,走路時腳趾在前方叉開,這樣,在沙面上走路不會陷到沙窩裡去。它在旅行中,将頭擡得高高的,眼睛不會被地面上陽光反射的高熱所灼傷。
現在,您對單雙峰駱駝了解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