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寫到友情和愛情的詩句很多,寫到骨肉親情的很少。 下面五首詩,有的寫給兒女,有的寫給兄弟姐妹,無不感情真摯,感人至深,讀來幾欲淚下。
寄東魯二稚子
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複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堕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别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這首詩是詩仙李白在遊覽金陵時寫給住在山東的一對兒女的一首詩,筆觸細膩,描繪曆曆在目。
詩中的李白不再像一個飄逸潇灑的仙人,而像一個最平常最樸實的父親。他想到自己在家門口種的桃樹已經長得和房子一樣高了,自己卻還沒歸家。他想象小女兒平陽折花倚在桃樹邊,因為思念自己而淚如雨下。小兒子伯禽,也長到姐姐肩膀那麼高了,自己不在身邊,有誰憐愛他們呢?詩人心肝摧折之下,寫下這封家書寄給一雙兒女。
2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别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裡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長安君是王安石的妹妹。
兄妹兩人感情很好,在年輕的時候離别就已經很傷情了,何況現在年紀老大呢。
兩人會面時,随意準備了些酒菜,就着昏黃的燈光聊着各自的生活,不時發出陣陣笑語聲。
短暫的歡聚之後又是長久的離别。詩人面對妹妹關于歸期的詢問,隻能含糊地回答說“當那雁兒南飛的時候,就會帶回我的消息”,留下一絲安慰。
整首詩語言樸素,不事雕琢。“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是我見過寫歡聚最動人的詩句,兄妹兩人吃着最簡單的飯菜,卻流動着最親切和睦的氣氛,如燈火一樣溫暖。
3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蘇轼
一作:予以事系禦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寫詩的時候蘇轼因為烏台詩案下到大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在監獄中,因此寫下這首像遺言一樣的詩作為與弟弟的分别之語。
年輕的時候兄弟兩人未曾分開,待到入仕,彼此都是遊宦于天南地北,由不得自己做主。某天,兄弟兩人讀韋應物的詩“那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深感凄恻,于是相約及早從名利場抽身,兩人一起過過清閑的日子。
如今想到自己要死了,一副白骨到處可埋,可弟弟一個人怎麼辦呢?夜雨對床的盟約再也無法實現,反而要讓弟弟一個人在以後的潇潇夜雨中因懷念自己而黯然神傷。蘇轼隻有寄希望于來生,與子由生生世世做兄弟。
4
滇陽病起
程本立
天涯病後命如絲,豈複形容似舊時。
有客相辭汴州去,傳聞政恐到吾兒。
詩寫的是我們所有人的經曆。
為人子女的,怕父母擔心,往往報喜不報憂。父母更是如此。
漂泊在外的詩人生了一場大病,命懸一線,形容憔悴。有人要回到家鄉,做父親的擔心自己的病況傳到兒子耳邊,讓兒子憂心。
5
夢姊
高啟
我家白頭姊,遠在婁水曲。
昨夜夢見之,千裡地誰縮。
不知别已久,尚作别時哭。
覺來旅齋空,風雪灑窗竹。
田家有弟妹,終歲喜相逐。
我非王事縻,胡忍離骨肉?
城東先人廬,尚有書可讀。
何當乞身還,親為姊煮粥。
高啟和年邁的姐姐相距很遠,他在夢中夢到了姐姐,相隔千裡的距離一下子沒了。兩人像是回到了分别那天,他聽到姐姐一直在哭。夢醒後,卻隻聽見風雪灑在窗竹上的凄清聲響。
高啟怅然之際,想着田家的兄弟姐妹還常常在一起呢,我到底是為了什麼離開我的骨肉親人呢?老家還有書可以讀,等到他歸去的那一天,一定要親自為姐姐煮粥去侍奉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