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非遺傳承而努力的手藝人

為非遺傳承而努力的手藝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21:22:11

泉州網10月14日訊(記者 楊泳紅 文/圖)“這些竹篾要排得更緊密些,這樣編起來更牢固”“編的時候要小心,别劃到手”“這回底盤比上次編得更漂亮了,繼續努力”……每到周五下午,南安碼頭鎮南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黃龍枝都會前往當地的小學,免費給同學們上一門特殊的勞動課——竹編。堅守竹編技藝已六十多年的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能接觸了解這項古老的技藝,将傳承的種子埋在他們的心裡。

為非遺傳承而努力的手藝人(六十載指尖堅守)1

黃龍枝為學生免費傳授技藝

為非遺傳承而努力的手藝人(六十載指尖堅守)2

黃龍枝的作品

不怕吃苦 自學成才

記者見到黃龍枝時,他正教學生編竹筐的底盤。年過七旬的他頭發有些花白,卻依然很有精神,雙手的老繭和傷口,默默講述着編制竹器的不易。

“黃爺爺,這裡該怎麼編?”“黃爺爺,您看我這個編得好不好?”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各種提問,他總是面帶笑容,耐心解答或手把手進行指導。

“竹編是門細緻活,需要耐心和細心,更需要能吃得了苦。”黃龍枝家在南冬村南埔自然村。在他小時候,南埔自然村附近種了許多竹子,當時可發展的産業不多,竹編便成為村裡絕大多數人維持生計的一項重要手藝。大約8歲時,在父親的要求下,他開始學習竹編手藝,幫家裡人分擔生活壓力。

家裡人忙着趕制竹編制品,沒有較多時間詳細教學,他隻能自己在一旁模仿學習。自學的過程免不了受傷。削竹片時手指被小刀劃出血;拉竹篾時手掌因紮進竹刺而長膿;制竹品時雙腿被竹篾磨損留下多條火辣辣的磨痕……從一開始半天都難以編出一個竹筐底盤,到漸漸可以協助編出竹盤、竹籠、竹鬥笠等多種竹制品,不懈的堅持和努力讓他的技藝不斷提高。

“學習竹編大約一年後,我第一次賣出一個主要靠自己編的竹籃,那一刻可開心了。”這讓他感受到了手藝被認可的喜悅,也為自己能幫家裡出一份力高興。

刻苦鑽研 技藝精進

成年後,他繼續學習和鑽研竹編手藝并以此為生。由于肯鑽研願吃苦,他會做的竹制品達到了近三十種,不少竹制品還賣到國外。

20世紀90年代,當地蝦産量大,需要大量捕蝦籠。當時他對這種新的竹制品頗感興趣,特地跑去買來自學。學習了三天左右,他開始嘗試制作。“我做的捕蝦籠,捕蝦量隻有2兩左右,而人家做得好的可捕到4兩。”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他親自到河邊觀察籠子捕蝦的過程,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多次反思和改進。最終他編制出的捕蝦籠也可捕到4兩的蝦,而且造型更加美觀。

“當時改進後的捕蝦籠十分受歡迎,從早做到晚還供不應求呢。”這次經曆,讓他更加明白對于傳統手藝必須保持一顆謙虛好學和精益求精的心。

免費授課 盼望傳承

近年來,由于塑料制品和金屬制品的普及,竹制品漸漸淡出了大部分人的視野。黃龍枝說,以前村裡做竹編的最多時有近200戶,如今隻剩10多戶。雖然已不用再靠竹編為生,但他依然堅守着這門手藝。“這門手藝對我而言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寄托,難以割舍。”

今年春季,南安市南埔小學校長黃伯強找上黃龍枝,希望他教孩子們學習竹編。“黃老先生不僅爽快地答應,并且免費授課。”黃伯強告訴記者,竹編課如今已成為學校的特色勞動課,很受學生們歡迎。

“我很樂意見到孩子們來學習這一項技藝。”黃龍枝表示,竹編是一項非遺傳統技藝,希望能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這門老一輩賴以生存的技藝,感受傳統手藝的精妙和匠心精神的可貴。同時,也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傳承的種子,靜待其生根、發芽、開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