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小湯包,大生意。
有的門店散落全國,有的集結資本,有的新三闆上市,早就賺得盆滿缽滿。
字數 | 6324 字
時間 | 19 分鐘
今天吃什麼?
是中國人每日必須發起的靈魂拷問,這是民以食為天的國人對美食最高要求。
其實,隻要在吃客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小吃小點,以小見大。
它或許隐藏在尋常巷陌,或許跻身在酒樓名店。
在中華漫長的曆史進程裡,小吃小點一直扮演着老百姓生活裡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這個偌大的消費市場裡,小吃小點并非是個十分“賺錢”的熱門品類,但就是這些小吃小點中的饅頭、面條、小籠、馄饨,才具備做成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的條件。
因為點心是可以标準化的,而中餐不行。
看似從早餐切入,但實際涵蓋了一天五市,這是中餐不具備的先天條件。
包子、餃子的小吃小點,對于北方和南方人來說,即是小吃又是主食,滿足早午晚市,下午茶、夜宵全時段經營,消費場景絕不僅局限于早餐。
有些餐飲人利用獨到的商業眼光,在原本大家“瞧不上”的生意上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
上期文章與大家共同探讨了饅頭/包子頭部品牌的發展曆程,本篇章将會對老台門湯包、三津湯包、老盛昌湯包與小六湯包的頭部湯包品牌展開叙述。
湯包跨越千山與萬水
文豪梁秋實《湯包》散文曾寫到:因為包子咬破,湯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舉手乃順着胳膊流到脊背......湯包的這般魔力,讓人吃得顧不上形象。
多數人是分不清饅頭、包子、湯包的區别,往下寫之前,先為各位梳理一下。
饅頭是蓬松白軟無餡的,包子是蓬松發酵有餡的,而湯包,顧名思義就是包子裡有湯汁,它皮薄韌勁足,更注重湯汁的鮮美。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人聰明手巧,北宋時期就有人把傳統包子改良,做成湯汁充盈的包子名為灌湯包子。
随着人口遷徙從河南開封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各地又根據當地風土人情把小籠、湯包的形态、口味又做了改良。
小籠、湯包裡要數江南地區最精緻,流派衆多,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
小籠、湯包皮薄汁多,必須是手工現包,必提起不破要完美留住包子的湯汁,這也十分考究師傅手藝,使得皮薄汁多的傳統湯包很難做成大連鎖。
從饅頭、包子裡演變出的小籠、湯包,在現代物流和培訓管理體系下,有出現幾千家門店的老台門和三津湯包,有在新三闆上市的“西安餐飲第一股”小六湯包以及“杭州老字号”小籠品牌新豐小吃,還有在資本巨鳄加持下老盛昌湯包,更有全球遍地開花的鼎泰豐。
湯包雙雄:老台門湯包VS三津湯包
說來有趣,就好比國内八成的民營醫院都是莆田系,全國超九成的雞公煲店老闆都是莆田人一樣,真正把包子、湯包做成全國連鎖的,大都是安徽安慶懷甯縣人。
譬如,“包子第一股”巴比饅頭的劉會平、紹興的老台門、深圳的三津湯包、上海的大眼包子以及杭州包客裡的創始人……都來自這号稱“饅頭之鄉”的安徽懷甯縣。
他們有的通過加盟連鎖模式把品牌做成全國連鎖,也有堅持直營在區域市場裡塑造極強品牌影響力。
接下來與大家講講四個湯包品牌:老台門湯包全國門店超5000家,三津湯包全國門店超2000家,老盛昌湯包在資本加持下不斷擴大規模,小六湯包新三闆上市走起資本道路。(門店數據來源:各品牌官網)
01 老台門散落全國,門店數5000
老台門創始人陳慶松,安徽懷甯縣人,15歲初中畢業從老家出來謀求生計,花了24塊坐上去蘇州火車,在一家饅頭店學習手藝。
一年後用500元開了第一家饅頭店,因為證照不全,結果被有關部門查處,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并沒有讓這個年輕人挫敗,他又進行二次創業。
這次結合以往經驗,将包子改良成湯汁充盈的“灌湯包”,卻沒想到這有“湯汁的包子”獲得顧客好評,意想不到的火爆。
再後來他要出去闖闖,就把店給了同鄉親戚,在轉戰多個城市之後,最終與紹興結緣。
2002年,陳慶松在紹興街邊開出第一家“中國湯包王”,也就是老台門湯包的前身,生意異常的好。
在接下來的5年裡,他帶領着父老鄉親在紹興連續開出50家合作經營店,5年狂賺500萬。
圖片來源:老台門公衆号
2006年正式注冊老台門商标,以加盟的方式進軍全國市場,如今門店“遍地開花”。
老台門成功其中一點就是抓住了當時電視、紙媒低成本獲取流量的機會,上央視、各大衛視創業類訪談節目做廣告,為品牌打造很強公信力。
央視背書使得品牌快速走紅,全國加盟商紛至沓來。2年時間全國開出将近5000家門店,光每家店1.5萬元的培訓費就能收到8千萬。
02 三津湯包秣馬奮起,門店數2000
2014年,當老台門還在各大衛視上做宣傳品牌時,三津湯包在深圳創立了。
三津湯包有三位創始人,分别是方增滿、李朋、餘知節,均來自安徽懷甯縣。因為是同鄉關系,三津或許老台門、巴比還有些“沾親帶故”的關系。
截止2019年,三津湯包全國加盟門店數超2000家,門店數僅次于老台門湯包,湯包品類規模排名第2。
同樣都是走連鎖加盟的方式,三津湯包和老台門湯包還不太一樣。
老台門品牌起源于紹興,全國門店數量将近五千家,從門店布局來看,大部分門店稀松散落全國,導緻企業很難圍繞門店構建完善的供應鍊體系。
圖片來源:三津湯包公衆号
相反,三津湯包先是在廣東市場穩紮穩打,赢得站點後再挺近西南市場,巧妙避開巴比饅頭“巨頭”所在的華東陣營,再圍繞區域構建供應鍊,通過新開門店的數量增長供養品牌供應鍊。
03 同樣的加盟方式,不同的盈利模式
同樣是采取特許加盟,兩者的加盟費用差别不大。假設都是投資10-20㎡的一家店,老台門投入5-8萬,三津湯包需投資約在7-10萬之間。
雖然都是通過特許加盟模式來擴大市場占有率,但卻有着不同的盈利模式。
三津湯包從一開始企業定位就是食品工廠,2016年就在東莞建了6.8萬㎡的三迎産業園,實現全流程的包點加工制造。
為保證産品的穩定性,公司負責冷凍成品配送,加盟店隻需要進行簡單加工與銷售,通過産品供應鍊帶來長期生意增長。據集團官網顯示,整個集團年銷售額能達到數十億元。
而老台門大部分的收入來自加盟費,以及供應餡料原材供應。
老台門全國門店分布零散,偏遠地區都由總部配送,冷鍊成本太高,所以不同于提供冷凍成品的三津湯包,老台門則是以成本價給加盟商提供調料包和原材,輔以餡料制作技術培訓,加盟商也可自行采購原料進行門店産品制作。
圖片來源:百度知道
一些加盟門店考慮原材成本,自行采購原料制作包點,導緻産品不穩定,使得消費綜合體驗評價不高,變相促使品牌在加盟圈的口碑出現下滑。
兩個品牌不管是從門店分布,還是産品供應鍊來看,最終誰能會衛冕“湯包之王”,還不得而知。
雖然國内連鎖湯包/包點品牌多數出自懷甯縣人之手,但各家品牌都還局限在某塊區域市場裡,依舊難于全面性走出區域市場走向全國。
集結資本:老盛昌湯包VS小六湯包
在湯包品類的資本化道路上,老盛昌湯包和小六湯包算是比較早接觸資本的品牌。企業通過資本化拓大經營規模、完善供應鍊,一步步做大做強。
盡管門店數不如前兩個加盟品牌多,但論品牌力,後者的老盛昌湯包、小六湯包更勝一籌。
01 魔都老牌:老盛昌湯包,全國門店171家
在資本的道路上,老盛昌湯包(簡稱老盛昌)算是較早接軌資本的湯包連鎖品牌。
2014年,老盛昌獲得今日資本徐新的投資,這個曾投資過京東、美團的頭部資本看中老盛昌未來的可塑性。
融資後,老盛昌開啟瘋狂往前跑的模式。
2014年,新中央廚房投入運營;
2016年,老盛昌門店突破100家;
2017年,獲得上海名牌稱号;
2018年,入駐國家會展中心的上海特色小吃館;
2019年,突破區域,大跨步進入了深圳市場。
往前20年看,老盛昌的創始人,餘維明、沈永潔、丁偉民三人還在蘇州一家國有飲食店做白案師傅。機緣巧合發現小吃生意能賺錢,三人便在蘇州開了第一家面館。
憑借好手藝,面館客人絡繹不絕,到1998年,三人在蘇州開了4家面館。偶然一次上海旅行,讓三人發現大都市的機遇,毫不猶豫決定在此創業。
1)開創“老盛昌”模式
1999年,第一家蘇州面館——老盛昌開業。
圖片來源:紅餐網
起初生意不錯,但很快問題就暴露。上海與蘇州市場不同,蘇州市場小選擇不多,做單品能存活,但上海餐飲品牌可選擇性太多,彼時産品線單一的老盛昌壓根沒有優勢。
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做出調整。
首先,确定拳頭産品,選擇更有認知度的蘇州湯包。為了更加适合上海人口味,把傳統蘇州湯包做改良,将厚皮改為薄皮,口味改先甜後鹹,使湯汁變清澈,去除湯包油膩感。
其次,改變規格,縮減人工。在蘇州,湯包屬于高檔小吃,講究現點現做,耗時又耗人工。至此,他們将10個一份湯包改為6個一份,并增加單個份量,減少人工制作時間。
最後,豐富産品線,滿足一日三餐。老盛昌在産品線裡增加小吃、米飯快餐等産品,形成一日三餐都供應點心、面條、米飯的快餐運營模式。這種供應模式在當時大衆餐飲還未飽和的時候,解決了不少人的就餐難題。
2)建中央廚房,做标準化
在上海做餐飲人工成本、房租成本高,但老盛昌一直保持人均在20元左右,淨利潤卻依舊能達到10%以上。
從一開始,老盛昌就定位為社區餐飲、百姓食堂,所以選址的地段租金相對較低。但随着上海街道管理的逐漸規範化和人工成本增加,慢慢開始擠壓盈利空間。
為了緩解壓力,老盛昌嘗試做模式小、投資少的版本門店,将門店面積從200-300㎡縮減到80-120㎡。
因為門店挨近社區,每天從早上6點營業到晚上9點,産品結構豐富,突破傳統中餐無法全天營業的限制。因門店還涵蓋早餐,2012年還入選上海市“早餐工程”。
2007年,老盛昌門店開到第8家的時候,曾出現連鎖餐飲都會遇到難題。門店越多産品越難标準化,出品的品質也開始下降。
最終發現餐飲連鎖,最終拼的是标準化和供應鍊。标準化決定産品的競争力,而供應鍊能力決定品牌規模半徑。
為此,2008年老盛昌自建第一個600㎡的中央廚房。随着後期門店增多,中央廚房從600㎡變到2500㎡,再到6000㎡,越變越大,産品也集中在中央廚房制作,慢慢縮減門店用工降低總用工成本。
如今,老盛昌門店産品基本由中央廚房進行配送,不僅保證産品口味的穩定,同時通過供應鍊的不斷完善,逐步拓展零售渠道獲取新的生意增長。
3)接軌資本,進入發展快車道
為什麼資本會看上老盛昌?
答案顯而易見,品牌供應鍊完善,模式易複制,投資回報快,最核心是能賺錢。
老盛昌在滬上深耕20年,品牌早已深入人心。6000㎡的供應鍊為品牌擴展解決了後顧之憂,再加上一日三餐全時段的經營模式,突破傳統中餐一日兩市的經營模式。
老盛昌與資本共生将近6年時間,直營門店數從幾十家增長至171家,光是上海門店數就有150家,始終能保持10%的淨利潤,這在同行業算極少數。
老盛昌湯包深圳門店 圖片來源:老盛昌公衆号
2019年摸索跨區域運營,正式開拓外華南市場,進軍深圳占領制高點。2023年,老盛昌計劃達成300家門店,争取敲鐘上市走上資本化道路。
雖然目前老盛昌經營狀況良好,但事實上,要突破區域市場成為全國性品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2 西安餐飲第一股:小六湯包,全國門店61家
西安人都說:金包銀包不如來籠小六湯包。可見品牌在西安人心中的地位。
1989年,小六湯包的創始人張安新還隻是個17歲少年,隻身來到西安一家飯店做廚師。說是做廚師,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洗碗。
機緣巧合,他到了當時西安最有名的賈三湯包做了個“火頭軍”。他邊燒柴邊,就邊琢磨灌湯包做法與經營之道,為後期自己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4年,在舅舅的幫助下開始自主創業,在西安碑林區開出第一家小六湯包。至于為什麼叫小六湯包,創始人說是因為自己在家排行第六。
圖片來源:小六湯包官網
張安新前期的積累,為小六湯包的品牌發展鋪了條好路。
2000年,創建第一代中央廚房,超前于同行;
2013年,營收業績突破2億元,年稅金繳納過千萬;
2017年,成功挂牌新三闆,進入資本市場,成為陝西民營餐飲第一股;
2018年,營收業績破3億元,碾壓營收隻有1.29億的狗不理;
2019年,營業收入為3.64億元,業績逐年實現增長。
雖一直堅持直營模式,但事實上,小六湯包的财富積累并不僅僅隻是靠賣湯包。
據相關報道稱,早期的小六湯包盈利後,就用賺來錢買好的鋪面。一邊,隻要收來的租金比餐飲利潤高,就會把商鋪租出去,通過收租來獲取額外收入。
另一邊,通過抵押鋪面給銀行的方式來獲得貸款。随着商鋪增值,湯包生意又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很容易向銀行貸款。
通過這種籌款方式,小六湯包門店數也從2000年的3家擴充到2016年的44家,與此同時,集團還擁有十多個優質商鋪資産。
小六湯包發展二十幾年,雖擁有極為穩定的顧客基礎,但在近幾年經營開始出現瓶頸。
1)經營瓶頸:增收不增利
近5年來,小六湯包營收業績從2015年2.09億元漲到2019年3.64億元,雖呈不斷上漲的趨勢,但其淨利潤卻與營收形成反差。
數據來源:西安金融棒棒糖整理
從2017年最高的6%淨利潤下滑到2019年3%,而且5年來,淨利潤從未達到過10%,企業經營步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2)區域瓶頸:走不出基地市場
小六湯包作為西安本地餐飲連鎖品牌,同樣面臨着走不出發源地的問題。
從2019年經營财報來看,目前小六湯包所在的四個區域市場裡,西安區域門店占大盤接近8成,而鄭州、蘭州營收僅占大盤的4.9%、1.42%,加之今年因疫情影響,企業為了及時止損,決定全面退出鄭州市場。
3)經營瓶頸:家族式經營
雖然已經上市,但企業依舊是家族式經營模式,夫妻兩人直接或間接占股将近90%。
雖然企業開展股權激勵員工,保持團隊的穩定,但公司經營依舊十分依賴決策者的個人判斷,十分缺乏新興人才和現代管理運營模式。
小吃小點,萬億市場
4萬億的餐飲市場份額,小吃小點占了将近半壁江山。
根據《2019中國小吃産業餐飲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這兩年中式快餐門店增速超過餐飲大盤平均漲幅,整體份額從40%升至接近50%。
事實上,多數人瞧不上的小吃小點的這門生意,但因巴比饅頭的上市,讓小吃小點品類市場後暗藏的機會浮出水面。
從巴比饅頭官方數據來看,巴比饅頭的直營店毛利率能達到60%左右。有些包點品牌年營業收入多則十幾個億,少則也能賺取千萬級别的利潤,更有些像鼎泰豐的小籠能走出國門,揚名國際。
可見,搗鼓面粉也是門賺錢的生意。
讓我們來算個賬。
招股書披露,2019年末,巴比母公司中飲食品的營收超過10億元,門店數量接近3000家。巴比每家成熟門店的年營收連續三年穩定在30萬左右,月營收在2~3萬之間。
據加華資本的測算,餐飲行業10~15%的淨利潤率預估,單個巴比門店的利潤能在3000~4000元。
但因為巴比的門店大多是夫妻老婆店,老闆就是員工,把20%左右的人工成本抛開,保守估計每家門店能實現6000~9000元/月的純利,也就是人均3000~4500元的月收入。
這意味着什麼?中國當前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所以說包子早點的這小本生意,算是活在中國圈層經濟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上了。
再往十年前看,小吃小點還是街邊路邊攤、小作坊,如今巴比饅頭成功靠“賣包子饅頭”上市,2018年營業收入9.9億元,已經算是中國的包子大王。但巴比所占市場份額實際上還很小,這個大市場容得下很多個“巴比饅頭”。
那為什麼小吃小點能做大做強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品類的先天優勢。
01 點心能飽腹,是生活常态
小吃小點本身就“自帶流量”,也最貼近民生。
它并不局限某一類人群,某一經營時段,某一消費場景。就餐動機也很明确,周一至周五都存在大量的需求。
圖片來源:攝圖網
包子搭配豆漿就能解決一頓早餐,餃子也可以對付一下工作日的午餐,當胃口不好,來碗馄饨能緩解不适……小吃小點本就是日常飽腹的必須品,能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盡管疫情當下餐飲行業遭遇重創,但最先恢複的也是剛需的小吃小點。
再者,小吃和正餐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恰恰是因為“小”,能減輕消費者對價格的承受負擔,所以也賦予品類更高頻的消費場景。
一頓飯上百可以接受,可頓頓飯上百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負擔不起。所以,比起人均動辄過百元的大衆餐飲,小吃小點才是民生剛需。
02 點心更容易标準化,快速複制
中國的饅頭、小籠、馄饨等,完全有條件做成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因為小吃點心是容易标準化的,而傳統中餐卻不行。
入行門檻低,産品線相較于中餐更單一,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相對于其他餐飲品類,小吃小點的産品及模式更容易被标準化。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就比如包制點心,隻需要規定好面粉的配比、餡料的配方,其餘完全可以通過加工廠實現全流程的加工制作,或是配送至門店完成最後包制。
而正餐要炒一份菜品,需要切配、擺盤、調味、火候功夫全靠掌勺廚師拿捏。
正餐過于依賴人工,也導緻傳統正餐很難完全标準化的原因。假如那天廚師心情不好,多抖了兩勺調料都會影響菜品出品。
03 搭上消費升級、城市化紅利
随着城市進程不斷加快,你會發現街邊的路邊攤、美食店在慢慢消失,反而給了“幹淨衛生又有品牌感”的小吃小點更多機會。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吃小點品牌走上規模擴張的快車道,實際上得益于中國城市化改造與消費升級的紅利。
筆者曾服務過一家餐飲連鎖企業,其借助交通和冷鍊能實現廣東區域各城市門店,一天一配,甚至一天兩配的高效供應,而這些都是因為交通便利和現代保鮮技術的不斷完善。
這些年中國高速、高鐵、機場基建的完善,使得交通更便利和快速,進一步縮小甚至填平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鴻溝,同樣加速餐飲品牌供應鍊的發展。
• 結語 •
中國的人口足夠多,市場也足夠大,足以容得下很多個“巴比饅頭”。
縱觀全國的小吃小點行業,從南到北,自東向西,這些品牌還隻是獨霸一方,還沒有真正從群雄割據中角逐出真正意義上的行業老大、全國品牌。
雖然一些品牌已經在某塊區域版圖裡取得傲人的成績與收益,但是中國市場足夠大,大到能有足夠大的空間來施展“拳腳”,廣到還有無數的市場紅利等待挖掘,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巴比饅頭”會誕生。
資料參考:
1、包子一哥講包子 /包子一哥傳媒
2、新民随筆丨小饅頭大市場 /新民晚報
3、老台門|品牌介紹 /老台門湯包
4、包子第一股,巴比說它不再隻是那個饅頭鋪 /加華資本
5、養着3000人的小六湯包,能否撐過2020?/西安金融棒棒糖
6、人均20元,淨利潤超10%,老盛昌如何在上海風靡20年?/紅餐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