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一個生在紹興的天才畫家,逃難一路到了溫州海邊。大概是過去海鮮吃得少,他一口氣畫下了那幾個月裡吃過的十幾種海鮮,還一直貼身帶着這張畫,到處請好朋友題跋。
對,裡頭竟然就有去年大火的皮皮蝦。
有專家拿着這張畫去一一比對,發現,裡頭有許多海鮮現在已經吃不到了(他說,大概是被吃完了)。
畫裡的皮皮蝦
更精彩的,是這張畫完全不拘泥于傳統的繪畫程式,構圖、筆墨……全然出乎人所料。
現在,慢慢來讀這張畫,從這位畫家開始,他就是——趙之謙。
趙之謙 異魚圖
趙之謙 異魚圖
手卷 設色紙本
鹹豐辛酉(1861年)作
引首:35.5×92 cm 畫:35.5×224 cm
趙之謙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在繪畫上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趙之謙留下了一系列關于溫州、瑞安地區的奇特繪畫,畫前人所未畫,甚至也後無來者的奇作。
最具地域特色的便是“瓯中三圖”——《瓯中草木圖》、《瓯中物産圖》以及《異魚圖》。畫中涉及溫州地區各種新奇物産共計32種,件件都堪稱奇作。
《異魚圖》是其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傑作,也是趙之謙最鐘愛的一件。
↓ 旋 轉 手 機 橫 向 觀 賞 畫 作 ↓
他在題跋中寫道:“鹹豐辛酉,撝叔客東瓯,見海物有奇形怪狀者,雜圖此紙,間為考證,傳神阿堵,意在斯乎。
畫中都是在趙之謙看來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沙噀、章拒、錦魟、海豨、劍鲨、鬼蟹、虎蟹、馬鞭魚、琴蝦、竹夾魚、闌胡、骰子魚、燕魟、石蜐、魚等,共十五種。
有不少海産,其實海邊人常吃,比如章拒就是章魚,琴蝦就是皮皮蝦,還有錦魟,那是魔鬼魚。
趙之謙筆下的“海鮮大拼盤”
▶沙噀:形如牛馬,藏頭,長短視水淺深,以須浮水面,吸食魚蝦,出水即縮,無目無皮,骨有知覺。
▶章拒:大者名石拒,又名章舉、章鋸、射踏子,總稱章魚。
▶錦魟:背有斑。
▶海豨:土人呼海豨魚身豖首,小者亦數百斤,肉不堪食,取以為油,點镫,蠅不敢近。
▶劍鲨:長嘴如劍,對排牙,棘人不敢近。鲨凡百餘種,此為最奇,大者唇亦三四尺。
▶燕魟:魟凡五六十種,此為最奇。
▶馬鞭魚:眼在腰,色純赤,按此疑即鞘魚。
看起來,在溫州的日子,趙之謙沒少吃海鮮。每種海洋生物邊上都用小字寫清了名稱和考證,甚至還有它們在方言中的稱呼,以及究竟能不能吃。
例如,竹䇲魚的注記裡寫了捕捉方法:“每潮漲時,漁者以手平淺塗如榻,标以竹,潮至,魚上則貼其間,以錐按标取之,一錐必七、八。”
再比如,海豚的肉并不好吃,但用它的脂肪煉油點燈,蒼蠅就不敢靠近了;
章魚會在淺灘裝死,骰子魚是真的像骰子一樣奇怪的魚;
琴蝦,就是現在的網紅皮皮蝦,形狀像蜈蚣,古時候人稱“管蝦”、“蝦公”;
還有䱠魚,雖然柔軟無骨,卻能吃外殼尖利的皮皮蝦;
馬鞭魚的眼睛是在腰上的,用洋紅畫成,特别引人注目。
也有人說,趙之謙并不一定都見過這裡的每一種海鮮。
譬如海豚,因為大家俗稱其為“海豬”,他就把海豚的腦袋畫成了豬的樣子,和真正的海豚相去甚遠。當時的人們之所以叫海豚為海豬,據說是因為看了它的内髒與豬内髒幾乎一樣,完全不是魚類的内髒——那個時候,人們還完全沒有“哺乳動物”這個概念。趙之謙雖然畫得有些“離譜”,卻讓海豚有了一種别樣的萌。
縱觀趙之謙一生的畫作,大多為應酬還債之作,《瓯中三圖》是個例外,它們更像是趙之謙發自内心的興趣之作,最見其藝術才華與旨趣。
趙之謙 瓯中物産圖 卷
但很少有人畫海洋生物——古代中國,對于廣袤海洋中的生物關注寥寥。
清 聶璜 海錯圖(局部)
一生謀求仕途不得志,卻在“業餘愛好”上登峰造極,這便是趙之謙。《異魚圖》來自他人生中最奇幻的一段海邊“曆險”,正是在他才氣最盛的30多歲。
陳寶善 題跋
海經,魚鱗之屬,名類不一,考據家亦甚苦之,大抵奇形怪狀,識者少而見者亦良鮮矣。今撝叔客安固,以戎事餘閑記其所見,荟萃成卷,窮形盡相,真怪物也。始悟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而又豈海上盡此怪物已哉。因識數語以歸之。辛酉臘月六日,撝叔老弟粲正。升州兄陳寶善書。
《異魚圖》跟随趙之謙很久,在那段颠沛流離的歲月裡,成為他貼身的慰藉。重歸溫州的一路,趙之謙的行囊裡,除了夫人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封家書,還有這件《異魚圖》。
胡澍所題引首
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趙之謙從溫州坐船抵達京城候選,參加第二年三月的癸亥科會試,便請京城最要好的朋友胡澍為畫卷題下引首《異魚圖》。
胡澍在卷上題跋,贊歎趙之謙這一畫作“足備一方物産,非尋常寫生可比”,趙之謙把一一畫下這些奇形怪狀的物産,是為了“廣見聞、資考訂”。
胡澍 題跋
關于溫州種種,在此暫時畫上句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