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闊唇方神眼突,瘦長清秀身材。皂紗巾畔翠花開。黃旗書令字,紅串映宣牌。兩隻腳行千裡路,羅衫常惹塵埃。程途八百去還來。神行真太保,院長戴宗才。”
水浒原文中描述神行太保戴宗有一等驚人的道術:但出路時,赍書飛報緊急軍情事,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裡;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裡。
那這甲馬到底是何物?原著中并沒有做明确的解釋,但在原著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戴宗每次施展完神行術後,都要把甲馬和紙錢一起燒送,那基本可以推斷甲馬是紙質的神符。
甲馬一詞并非水浒原創,據《清稗類鈔·物品類》“紙馬”一節記載,甲馬本來叫紙馬,起源于唐朝,是手繪的彩色神像,因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騎馬,所以又叫甲馬。不過甲馬上未必都有馬,現存的清代甲馬中我們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畫鐘馗、送子觀音、趙公明等形象的甲馬。
一句話總結,甲馬就是中國民間進行祈福消災祭祀活動時用來焚燒的各類雕版印刷品的總稱,是人神溝通的重要媒介。施耐庵在寫《水浒傳》的時候,應該就是把這一物品給神話了。
發展到現在,甲馬最流行的地區當屬于雲南。雲南白族甲馬始于漢族甲馬,但發展至今已經完成演變成為了擁有自己特色的“白族甲馬”。白族甲馬是一種木刻紙畫,手法以陽刻線為主,粗線接近于面,木刻後水墨印制,産生出線條簡潔粗放,線面錯雜縱橫、虛實變化,而又協調統一、古拙樸實的藝術效果。他們會在某些節日貼或者燒“甲馬紙”,來祈求平安。
白族甲馬的内容表現主要有三類:一是白族固有的“圖騰”,如“蒼龍”、“财龍”、水府龍王”等;二是白族特有的“本主”,“本主”是白族民間宗教信仰中的主要内容,源于白族先民原始宗教中的自然神“社神”崇拜,在白族甲馬中,“本主”神占有一定的數量,典型的如:“水草大王”、“阿利帝母”、“品殿大王”、“本主娘娘”等;三是白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的各種偶像和白族民間信奉的各種神祗,如“家神”、“喜神”、“土地之神”等。
目前大理地區傳統的甲馬圖案有600多種,主要用于祈福平安、招财求福、求子求學求姻緣、驅鬼辟邪、祖先祭祀、本主祭祀、佛教(道教)神靈、自然山川祈福、道路橋梁交通建築、家庭和睦、喜事喪事等,可謂是萬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