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在批改同學們的試卷時會遇到各種有趣的答案
某年級一試題:把下面的句子改為拟人句,句子是“小鳥在樹上叫。”
大多數同學都很常規地還成“小鳥在樹上唱歌”。
忽見一句:小鳥在樹上叫: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這是搞不清楚拟人的的基本概念鬧出的笑話。
為了不丢分,我們可要好好掌握每一個修辭手法的概念以及用法呀。
一、什麼是拟人呢?
比拟是根據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者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
有兩大類型,拟人和拟物。把物當作人來寫是拟人,把人當作物來寫和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是拟物。很多同學都非常熟悉拟人,常常忽略了還可以拟物。
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個東西當成另一個東西來寫,不要求有相似點什麼的。
馬老師舉個栗子:
1⃣️花兒對我笑。
花兒會笑嗎?不會,誰會笑,人會笑。所以是拟人,就行了,不用管花和人像不像,重點是花這是幹了人才會幹的事。
2⃣️媽媽終于回來了,我飛了出去。
這句話充分顯示了我的激動之情。人會飛嗎?不會,誰會?一些動物,鳥啊什麼的。
所以就是拟物,人和鳥沒什麼相似點,這裡的重點是人具備了鳥的技能,把人當作鳥來寫。
再來一個甲物當作乙物來寫的:
3⃣️大火無情地吞噬着亞馬遜森林。
大火會吞噬嗎?不會。吞噬是生物的動作,所以為拟物。
二、如何判斷拟人手法呢?
知道了什麼是拟人,我們就可以更加清楚地去了解什麼是拟人的修辭手法。
閱讀理解中往往需要我們判斷是哪種修辭手法。
馬老師就簡單說一下怎麼判斷:需要寫的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不能出現比喻詞;
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例:甯靜的夜晚,隻有那天上的繁星還在竊竊私語(星星不會說話)。
三、為什麼要用拟人修辭手法呢?表達的效果是什麼呢?
明白了拟人修辭手法的概念和判斷,接下來就是閱讀理解中需要的解答方法了!
馬老師簡單地總結了一下解答模式:
運用拟人這一方法(先說明修辭手法),使事物獲得人的屬性,便于抒發感情,使人感到親切、易受感染(說出描寫的效果);使用拟人還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語言更加的形象、生動、有感染力(說出描寫效果中讀者的感觸)。
答題格式: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情态。(有時還需要加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我們如何創造拟人句呢?
拟人形式: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第一步:分析事物,尋找共性
所謂共性,就是事物和人類相似的言行、思想
例如:小鳥在枝頭叫,我們可以想象成唱歌,
第二步:添加感情,寫活事物
人類的思想感情可以歸類為喜怒哀樂四種,在創作時,我們可以恰當地把人類神情、言行、心理活動附在事物身上,賦予事物“人性化”,讓物開口說話,栩栩如生,躍然于紙上。
第三步:升華靈性,過目不忘
努力挖掘事物的深刻含義,找出其獨特的“靈性”。讓人們一看就過目不忘
練習:
小河向東流。 改:小河歡快地唱着歌向東奔跑。
螃蟹煮熟了。 改: 披着紅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
水稻成熟了。 改:水稻笑彎了腰。
高粱成熟了。 改:高粱漲紅了臉。
大地上有白雪。 改:大地披上了一層白雪。
大樹在路邊。 改:大樹站在路邊。
五、如何區分拟人和比喻呢?
馬老師在寫【比喻篇】時,已經提到兩種修辭手法如何區别,再簡單總結一下:
拟人是把事物直接當作人來寫;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間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種事物來說明另一種事物。
例如:1、蜻蜓飛過來,述說它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遊過來,講述它昨夜的好夢。(拟人)
2、弟弟壯得像小牛犢子一樣。(比喻)
例1把蜻蜓、小魚當作人來寫,而例2是用小牛犢子來打比方。
最後附上一個兩種修辭手法混合的練習:
用雪、寒風、疲憊、路燈寫一段描寫性文字,要求運用比喻拟人的修辭手法?
雪在輕盈地跳舞,悄無聲息地落在傘上。一陣寒風呼嘯而過,似一把鋒利的刀,帶走了我身上僅存的一點暧意,卻無法趕走我的疲憊。不遠處,橘黃色的燈光暧暧地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