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覺察
回歸本源
屠呦呦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很多結果,都不是追逐來的,而是沉澱來的。
人,如果能沉得住氣,打磨自己,就很容易收獲結果。
好的結果是需要時間沉澱的,越沉澱越有厚度。
能沉得住氣的人
必能成大器
老子說:“氣,乃神也;氣定,則心定,心定則事圓。”
氣,在中國古代的傳統裡面代表氣運,反映的是精神狀态。
氣就是精神,精神穩定,心态就能平穩,心态平穩,則做事情就能圓滿。
氣定則心定,心定則事成,沉得住氣,是一個人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品質。
五代時期,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宰相,兩人交情甚厚。
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宰相,一天,和凝問馮道:“您的靴子是新買的,價值幾何?”
馮道擡起左腳給他看說:“九百錢。”
和凝的性情急躁,回頭問身後小吏:“我的靴子怎麼一千八百錢啊?”并且生氣地責罵數落了他很久。
這時馮道才慢慢擡起右腳說:“這隻也是九百錢。”于是周圍的人哄堂大笑,弄得和凝好不尴尬。
當時的人都說,宰相如此性情怎麼能鎮得住百官,和凝也深為自己沉不住氣感到羞愧。
一個人,如果沉不住氣,往往不能冷靜地判斷是非,也不能降服自己的心。
有的人甚至容易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最終釀成大禍。
沉得住氣,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
能沉得住氣的人,必能成大器。
沉得住氣
才能有所收獲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我們在做很多事情之前,一定要先計劃好,要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
隻有這樣,才能沉得住氣,最終才能有所收獲。
經常在生活中見到這樣的人,剛到一個環境就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或者在一群人交流的活動中,總是搶言搶語,不給他人留有機會。
這樣的人,多是沉不住氣的,最終非但不能得到欣賞,反而會招緻他人厭煩。
在《易經》乾卦中是這樣說的:“潛龍勿用"。
意思是,在不熟悉新環境或者時機還未到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先讓自己潛伏下來,伺機而動,不要輕舉妄動。
這裡有一個前提,首先自己得是一條龍,連龍都不是,潛伏也沒用,就要打回原點好好沉澱。
其次潛伏着要有用,如果潛伏一場,就為了彰顯自己的才能,這就是無用的。
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是人中龍鳳,其實在第一步“自知”的環節就已經出了問題。
所以,人先要沉下來,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
很多事情,要想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都是事在人為。
誰在做這件事很重要,用什麼心思來做也很重要。
欲想成事,先将自己置于谷底,慢慢積澱。
不要去執着任何結果
要在每時每刻沉澱自己
對于任何結果的執着,都是浪費時間。
之前有一個人傾訴:“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沒有考上北大,心裡一直走不出來。”
能不能考上北大因素很多,但這個過程有沒有盡自己全力,隻有當事人知道。
如果盡了全力,未能如願,就慢慢接受這個結果,要相信,更好的安排還在後面。
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用盡了全力,即使最後事與願違,也都不會有遺憾。
恰恰是差一點點,才會有遺憾,影響自己往往不是結果,而是在為結果努力的時候,沒有用全力。
這個過程,就叫做沉澱。
如果我們體驗過真正的遺憾,就會珍惜當下的點點滴滴。
沒有見到親人最後一面的人,後來都會學會了珍惜與親人當下相處的時間。
真正有過失意的人,都會明白,在每一個當下,把花費的時間用到極緻,就不會辜負未來。
有的失去,就是讓我們學會,在每一個當下沉澱。
不要去追逐任何結果,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過程中盡力了,結果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人生,就是不斷沉澱自己的過程,在每一個當下打磨自己。
打磨自己的耐心、打磨自己的心性。
沉下來,方能成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