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順利通過水利部主持的二期蓄水(61米高程)驗收,這是大藤峽工程建設的重大關鍵節點目标,标志着工程将可蓄水至61米正常蓄水位,全面發揮綜合效益。
據悉,大藤峽水利樞紐是國務院确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項目,也是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水資源配置骨幹工程,總投資357.36億元,總工期9年,總庫容34.79億立方米,對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兩年多來,大藤峽水利樞紐成功應對5次西江編号洪水,4次承擔應急調水任務,累計補水5.7億立方米,船閘累計過閘船舶5.57萬艘次,發電超82億度。
此次二期蓄水(61米高程)驗收範圍包括右岸擋水壩段(含黔江魚道)、右岸廠壩、右岸洩水閘、左岸洩水閘、左岸廠壩,船閘上閘首、閘室、下閘首、上遊引航道及上遊錨地,以及黔江副壩、南木江副壩、右岸塌滑體處理等,以及與蓄水相關工程的基礎開挖、基礎處理、混凝土澆築、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安裝、安全監測,移民安置,環境保護等項目。驗收委員會實地檢查并聽取報告,經充分讨論研究同意通過二期蓄水(61米高程)階段驗收。
大藤峽公司樞紐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藤峽工程根據上遊來水情況,計劃逐步蓄水至61米高程。未來在流域防洪方面可調節水庫庫容15億立方米,與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可将國家重點防洪城市梧州的防洪标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粵港澳大灣區應急調水響應時間由原來的7~10天縮短至3天;通航噸級由300噸級提高至我國内河航運最高等級3000噸級;年發電量60.55億度;可解決120.6萬畝耕地、138.4萬人口幹旱缺水問題。(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