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褶皺、褶曲
正常狀态下岩層水平分布:
褶皺:地殼運動産生的強大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産生一系列波狀彎曲,叫褶皺(≥2個彎曲)。
褶曲:褶皺的一個彎曲,是褶皺的基本單位。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頂部收到張力,而破裂,易被侵蝕
向斜:底部受到擠壓,而變堅硬,不易被侵蝕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判斷背斜、向斜的方法:背斜岩層中間老,兩翼新;向斜中間新,兩翼老。
3、褶皺山(連綿起伏):由背斜、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或谷地。如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裡山、大巴山等。
4、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應用
A.修工程項目多選擇背斜(拱形結構承壓力大)
B.背斜處是良好的儲油、氣地;向斜處是良好的地下水儲藏地(密度由大到小:水>油>氣)
C.建采石場一般選背斜
二、斷層山(陡、險)1、斷層:地殼運動産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岩石承受能力,岩體會破裂。若兩側岩體沿着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就形成斷層。
2、斷塊山: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或谷地,如華山、泰山等五嶽。
3、斷層的應用:底下泉水……
三、火山1、火山現象:岩漿在地殼内部壓力作用下,沿着地殼薄弱處噴出。
2、火山地貌
A.如果岩漿是沿着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則形成熔岩高原。如東非高原、哥倫比亞高原等
B.如果是沿着地殼的中央噴發或管道噴發,則形成火山。
3、火山的結構
A.火山口:底下岩漿上湧噴出地表的出口(未破壞的火山口是一個中央低凹的封閉窪地,會形成湖泊;破壞後的火山口呈半封閉狀态)。
B.火山錐:由火山碎屑物和噴湧出來的岩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起來的錐形體(上陡下緩)。
4、火山分類
A.活火山:在人類曆史時期作周期性噴發,如富士山
B.死火山:在人類曆史以前噴發過,人類曆史時期以後沒有噴發過的火山,如乞力馬紮羅火山。
C.休眠火山:在人類曆史時期長期熄滅,偶爾噴發的火山,如長白山.
5、火山分布(多位于闆塊交界處):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環太平洋。
6、火山活動:一般會帶來地熱資源;可将稀有元素聚集形成有色金屬;火山灰是肥沃的肥料;可帶來硫磺資源
四、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公路對地形的要求比鐵路低,修建難度小。
山地比平原工程量大,造價高,橋梁與隧道總長度長。
地形影響交通運輸方式。山地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
山地影響交通線路。道路一般在地勢相對平緩的山間盆地或谷地
山地影響交通線路的延伸方向。山地多之字形路,迂回前進,線路總長度增加,彎曲程度大。
修公路的原則:多聯系居住點、加強溝通。
山地路程分布會受到聚落、人口等人文因素影響
五、課外補充1、背斜和向斜的區分
2、判斷向斜和背斜的依據是岩層的新老關系。
3、闆塊構造學說是20世紀60年代後期形成的一種全球構造理論,其基本觀點包括:
A.岩石圈是由闆塊構成的:
闆塊概念:地球岩石圈不是整體的一塊,而是一些斷裂構造帶分割成許多的單元,叫做闆塊。
六大闆塊劃分:亞歐闆塊、非洲闆塊、美洲闆塊、太平洋闆塊、印度洋闆塊、南極洲闆塊。
B.闆塊是不斷運動的
闆塊漂浮在“軟流層”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說,闆塊内部地殼比較平穩,交界處比較活躍。
C.闆塊相對移動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4、世界上的火山大多分布在環太平洋、地中海、東非裂谷帶、大西洋海嶺附近。
5、判斷某一構造是否為斷層的方法:岩層是否受力破裂;是否沿着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
6、利用向斜構造找水源、鑽井、打井;利用背斜找油和氣;利用斷層找水。
7、冰鬥形成于雪線附近的積雪凹地,其三面為陡壁所困,朝向下的一面是一個缺口,外形呈圍椅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