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7:19:57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郎志慧 劉曉波 劉曉陽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相瑞

“身彎嘴快尾巴翹,夏吃麥子秋吃稻,農民個個喜愛它,收割莊稼立功勞。”

周末,王中福老人帶着10歲的孫子到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參觀,看到這個謎語,孫子怎麼也猜不出謎底。王中福一邊演示着用鐮刀割麥的動作,一邊講述着一個個麥收故事。

幾千年來,人們收獲小麥主要靠鐮刀、靠人力;如今,小麥機收率接近百分之百。衛星遙控收麥、農機全程種地,各種“黑科技”給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生産方式的變革帶來生産效率的提高,催生一個個鄉村實現美麗蝶變。農民群衆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更上一層樓。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4次到河南考察調研,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糧食生産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也是河南的一張王牌,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丢。”“祝願鄉親們日子越來越興旺,芝麻開花節節高。”看農田、進農村、訪農戶、談農業,對河南情深似海,厚望如山。

牢記囑托,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走在鄉村振興前列,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錦繡畫卷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

鄉情,鄉韻,鄉愁;黃土,沃土,熱土。大河之南,五彩斑斓。

廣袤田疇好“豐”景

撕開玉米苞衣,果穗飽滿、籽粒金黃。秋分已過,秋莊稼該熟了,滑縣種糧大戶王富強每天都要來地裡看看,“玉米适當晚收,單産還能再提高。”

今年夏收,他去年12月份種下的超晚播小麥成功逆襲:種上了晚播品種,用上了“四補”技術,農技人員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小麥,盡管種得晚,畝産卻達1100多斤。

無數個像王富強一樣的新型經營主體守護着“一塊田”,各級黨委、政府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農技人員常年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今年我省夏糧産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小麥産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糧食總産量占全國十分之一,“中國碗”裡河南糧陣陣飄香。

地還是那塊地,田已不是那片田。“現在我一個人可以管理上千畝地!”種糧大戶邱守先托管的2000多畝地位于商水縣5萬畝高标準農田示範區。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沙漿低窪地,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超級農田”:

自走式水肥一體機3小時就可以将半徑400米内的農田澆灌一遍;植保作業時,80多台無人機、4架直升機同時上陣;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系統實時在線監控病害……

“手機成了新農具,點點屏幕就能排查幹旱地塊,劃拉幾下田裡就會出水。以前澆一畝地成本費就得80塊錢,現在3塊錢就夠了。”邱守先感歎,規模化種植後,成本每畝降低了180元,産量每畝增加了100~150斤,種植專用小麥,售價比普通小麥高兩毛錢,實現了節本節能、增産增效。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

全省7580萬畝高标準農田讓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生産向機械化集中、管理向專業化集中、經營向市場化集中,實現多方共赢。

商水縣魏集鎮洪橋村村民洪金嶺有8畝地,他算了一筆賬:把地托管給合作社後,出去打工一年能掙1萬多元,麥秋兩季每畝地分紅1200元,比自己種地掙得多,還輕松。

全省12.5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小農戶1575.9萬戶,把昔日“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劃算”的事做得風生水起,農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正在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

正陽縣黃磊家庭農場,1000餘畝高油酸花生豫花37即将收獲。“别看它個頭不大,營養價值高着呢,還耐儲藏、産品貨架期長。”農場負責人黃磊說。

高油酸花生示範方畝産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公斤,花生售價每公斤高出普通花生1元至1.6元,好品種讓花生成為農民增收緻富的“金果果”。

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秋作物,浚單20連續10年先後成為全國第二、第三大玉米種植品種,鄭單958為我國玉米市場近20年來表現最好的品種,創造了中國玉米種子的“神話”。

早上包子中午面,小麥自然是碳水大省河南離不開的口糧。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省農村廣泛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小麥小麥,(畝産)不過一百(斤)。從2012年到2022年,我省小麥畝産由392.9公斤增至447.31公斤,增幅13.8%。“10年間,小麥平均畝産提高了54.41公斤,良種起到的作用達45%以上。”省農科院小麥所所長雷振生說。

河南小麥品種屢創佳績,小麥育種專家功不可沒。雷振生團隊培育的鄭麥379已連續4年為河南省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質小麥品種;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培育的鄭麥1860畝産達800公斤以上……

如今,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中原農谷”正在向生物育種進軍,河南矢志尋找小麥中的“野敗”,打破産量“天花闆”,糧食安全重任的新擔當已扛在肩。

滿足人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的需求,“大食物”正日益豐富百姓餐桌。

看,活色生香的菜品有多少來自河南:蔬菜産量居全國第二;肉、蛋、奶産量分别居全國第三、第二和第六位;食用菌産量居全國第一。

立足不同的資源禀賦,中原大地不隻是糧倉,還是多彩田園——

“醜番茄”有芒果的顔色、芒果的味道,輕輕一掰,汁水四溢,咬一口又沙又糯。河南農業大學與南樂縣共同打造的南樂番茄小鎮,各式各樣的番茄群芳争豔。“酸甜果酸甜可口,口味濃郁,有小時候的味道,2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馬長生說。

豬坐上電梯上下樓,豬舍空氣淨化程度接近醫院ICU病房标準,智能巡檢機器、闆下清糞機器、趕豬機器等智能化養殖設備減少人員接觸,在内鄉縣餘關鎮大花嶺的牧原肉食産業綜合體,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全在這一棟樓房豬舍裡完成。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3

“老家河南,吃在原陽。”原陽加快布局預制菜賽道,全省預制菜産業規模達到150億元。

守好“米袋子”,拎好“菜籃子”,抓好“油瓶子”,穩住“肉盤子”“奶罐子”,河南加快從“國人廚房”向“世人餐桌”邁進。

鄉村如畫滿目新

在中原大地的秀水明山之間,一個個氣質獨具的小村莊宜居宜業——

博愛縣探花莊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冬桃、櫻桃等多種果樹星羅棋布,一畝園十畝田,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信陽浉河區黑龍潭村,無處不種茶,無家不炒茶,當地種植毛尖曆史悠久,市場遍布全國,日子過得如毛尖一樣清新自在;

嵩縣三合村,傳統民居散落山間,寫生的人三五成群,人在景中,景在畫中……

山川風月,十年巨變。一個個幹淨整潔、景緻怡人、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成為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城裡人向往的好地方。

因村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4

在修武,逛方所鄉村文化書店,聽原味懷梆戲曲,品老村小館煙火氣,越來越多遊客的到來,讓大南坡村變得熱鬧起來。

“這才是俺村應有的模樣。”當了十幾年村黨支部書記的趙小紅感慨。

20世紀70年代,依靠煤炭資源,修武縣西村鄉大南坡村蓋了大隊部、供銷社、大禮堂等新式建築,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然而,過度開采破壞了環境,資源枯竭導緻村莊一蹶不振,成為全鄉最窮的村。“家裡人嫌村子太窮,剛開始不願意這門婚事。”村民周慧是2011年嫁到大南坡的,當時全村貧困戶占到近一半,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2019年,修武縣規劃先行,以大南坡村為試點,在尊重自然環境、村莊肌理和群衆意願的基礎上,通過美學路徑保留鄉村記憶,喚醒沉睡中的大南坡。

78歲的牛秉富開了個民宿“牛爺爺家的院子”,連住兩晚的網友“四小姐”感慨:“美麗的風景不在遠方,就在夏夜中靜谧的大南坡。”

“去年五一開業,第一個小長假就收入一萬多元。”牛秉富說,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大南坡村以“文化”美村,新鄭市裴李崗村以“考古”名村,洛甯縣前河村以“陶藝”興村……近年來,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氣質。目前,全省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有了實用性村莊規劃,許多村莊從衰敗到煥發勃勃生機。

人居環境,從一時淨到時時淨,從一時美到持久美。

空心院落變身為書院茶館,廢舊的壇壇罐罐被用來養花植草……遊人紛紛為信陽市平橋區新集村的環境拍手叫好。

幾年前,新集村将重點放在環境整治上,專門聘請垃圾分揀員,設置環境衛生評比公示欄,邀請小朋友當評委,鼓勵、督促村民動手改善人居環境。

“現在村民吃個瓜子都不亂扔,沒有垃圾箱就攥着。”新集村黨支部書記趙祖力說,新集村還進行改水改廁,生活污水統一處理,“環境好了,老百姓的心情也順暢了。”

美舍依花田,綠蔭入春池。“美麗轉身”的故事俯拾皆是——

“垃圾分類收,村有保潔員;村村通寬帶,自來水安全。”一位返鄉創業的蘭考人這樣描述家鄉變化。“夏天不臭,冬天不冷,在城裡工作的孩子們回來,都願意多住幾天。”洛陽市洛龍區夏莊村村民張惠英對新修的衛生間百分百滿意。“老宅基地變身文創小院,城裡人都羨慕俺村的日子!”村容改善讓西華縣半截樓村黨支部書記李校紅更有底氣……

治理“六亂”、開展“六清”,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廣大農村舊貌換新顔,所有行政村全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美麗小鎮”“四美鄉村”和“五美庭院”。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5

一村一品,繪就鄉村振興底色。

從“過年都舍不得買新衣服”到現在經營農家賓館一年收入四五萬元,栾川縣南溝村村民馮建新臉上的笑容樸實而燦爛。

和馮建新家一河之隔,精巧雅緻的民宿“元居花拾”掩藏在山茱萸之間。這裡有5座四合院,産權分屬周邊5個村集體,由專業公司運營。“暑假期間,客房基本上每天都能住滿。”民宿經理人張路說。從2019年開業至今,民宿給村集體增加不少分紅。

以前,南溝村老百姓坐擁綠水青山,卻端着“窮飯碗”。這幾年,南溝抓住全域旅遊“新風口”,重塑山村“顔值”和“氣質”,為經濟發展注射“強心針”。

當生态旅遊鼓起南溝人的錢袋子時,小小食用菌正在點燃輝縣冀屯鎮群衆的“緻富夢”。

智能控溫大棚裡,一簇簇金針菇正在安靜生長;工廠自動化流水線上,分揀好的平菇即将銷往各地。

誰也想不到,20年前,33個村全是砂石土路,有的群衆連房子都蓋不起。“一家一個棚,一年就是一個萬元戶!”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帶領群衆圍繞食用菌做起大文章,闊步走在小康大道上。

如今,冀屯鎮成為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産基地,1.8萬人從事食用菌産業,僅此一項年人均純收入增加2000元。

從冀屯的一朵平菇到靈寶寺河山的一顆蘋果再到南樂古寺郎的一根胡蘿蔔……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立足特色資源,夯實鄉村振興基石,成為無數村莊走向共同富裕的金鑰匙。

全家福裡幸福長

2020年9月,一場“走百村看脫貧”攝影展在商城縣伏山鄉裡羅城村開展,240個村莊的4000多幅照片由河南日報退休記者王天定拍攝。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6

移民群衆搬進了大别墅,老區人民開上了小汽車,脫貧戶當上了村幹部……一張張照片,定格幸福瞬間,凝聚奮鬥力量,充滿濃濃的家國情懷。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紅磚牆,青瓦房,堂屋門框上貼着紅對聯,橫批是“天長地久”。鄒新曾和老伴兒坐在中間,前面是孫子孫女,後排中間站着新郎新娘,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是2010年10月6日三兒子結婚時拍的全家福。”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鄒新曾老人拿着照片,一一介紹照片中的人物。照片中的三間瓦房,是他們位于丹江口水庫旁油坊崗村的老家。 鄒新曾新家堂屋的牆上挂着另一張全家福。照片中,鄒新曾挨着坐在沙發上,老伴兒、兒子兒媳、孫子孫女等圍坐在旁邊。這張照片拍攝于2021年5月13日,當天,來到鄒新曾家中看望,同一家三代圍坐在一起聊家常。

“過去,種地望天收,全家13口人擠在3間瓦房和茅棚裡,每天吃飽飯都是問題……”鄒新曾說,現在,三個兒子每家一個小院一座二層樓房。

工資收入、土地流轉收入、移民扶持資金、合作社入股分紅、電商直播收入……這是鄒新曾家的收入賬單。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7

幸福的家庭大緻相同,增收的門路各有各的不同。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沈雙義家,種糧越種越有勁兒;光山縣槐店鄉陳窪村袁明永家,種植油茶收入不斷提高;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韓光瑩家,經營老家寒舍民宿,日子越過越甜蜜;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闫春光家,開起了香油加工銷售店……

幹部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河南永訣貧困,圓夢小康。各級黨委、政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房子大了存款多了,道路寬了心氣順了,婆媳和了家庭暖了……廣大農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千村萬戶笑聲朗,惠風和暢歌飛揚。“為了追求新生活,垌頭村民愛唱歌。黨和國家恩情深啊,歌聲飛出心窩窩……”

——聽,登封市大冶鎮垌頭村村民又開始唱村歌了。

“垌頭村民愛唱歌,已有百餘人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老支書董軍政指着垌頭村民登上央視舞台的照片說。

垌頭村文化中心還有一張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萬人大合唱的照片,拍攝于2019年9月23日。當天,來自社會各界的近萬名群衆與垌頭村民一起載歌載舞,嘹亮的歌聲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回蕩。

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如習習春風,吹拂河南的村村寨寨,吹醒了沉睡的夢想,吹開了農民的笑臉,鄉村産業、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黨建伴着春風一起強起來。

輝縣市孟莊鎮南李莊村有一個幸福院,幸福院30多個标間裡空調、暖氣、熱水器一應俱全,這裡是該村老人共同的家。

住在這裡的百歲老人呂金香床頭有一張她和範海濤的合影。範海濤是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前不久給她發了一個1萬元的紅包。“送新衣、發紅包、唠家常,範書記對南李莊的老人就是親。”

“黨和政府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讓大家生活越過越好是我們的職責。”範海濤說。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衆多“千裡馬”在鄉村振興賽道上馳騁縱橫。

金秋時節,唐河縣城郊鄉黨坡村振群家庭農場裡,喬鑫喬淼兩姐妹正忙着為即将大規模收獲的紅薯做電商銷售準備。

“我這兩個姑娘都取得了農業無人機操作證書,都是專業機構培訓出來的電商人才。”家庭農場負責人喬振群對他的兩個大學生女兒返鄉當他的接班人頗感自豪。

家庭農場辦公室裡,挂着許多他和女兒手拿培訓證書的照片,一本本培訓證書他像寶貝一樣珍藏着。

全省各地積極實施的“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培訓,“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激活了第一資源,點燃了第一動力,河南鄉村迸發出勃勃生機。

蘭考泡桐聞名全國,堌陽鎮徐場村用泡桐制作的樂器賣到了美洲、澳洲、歐洲,年銷售額突破1.2億元。

徐留順是徐場村較早制作古琴的制琴師,他制作的樂器一件能賣十幾萬元。他家的一面牆上,挂滿了他和家人與國内外名人的合影。

他的大兒子徐冰,大學畢業後在南方工作,一次回老家後豁然感到——原來自己的家鄉就是别人眼中的“詩和遠方”,便毅然返回家鄉,制作銷售樂器,并開通了網上直播。

小兒子徐亞沖曾輾轉北上廣等地學習制琴和演奏,一位西安姑娘被他悠揚的琴聲吸引,遠嫁蘭考。2020年9月26日,盧奇、趙靜、黃曉明、王思懿、吳軍等演員走進他們的婚禮現場,與新郎新娘合影,向小兩口兒送上新婚祝福。

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每年桐花開放時,全國知名音樂人相約蘭考,從四面八方趕到徐場村,撫琴炫技競風流。桐花彌漫着清香,音樂交織着夢想,村民的笑臉點綴着美景,好一幅迷人的田園畫卷。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8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放眼大中原,無數有志青年,以競相迸發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躬耕在希望的田野,播撒下夢想的種子,在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遠處山巒起伏,近處綠樹紅花,房舍錯落有緻,鳥鳴婉轉悠揚……位于中嶽嵩山緩坡之上的登封市雷家溝村,在村黨支部這個“火車頭”帶領下,村莊建設得文明富裕、美麗如畫,村民衆籌了一列微縮電動火車。

汽笛長鳴,白煙蒸騰,一列小火車,轟轟隆隆,在半山腰穿行奔馳。小火車上刷着5個字:鄉村振興号。

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人民至上,初心如磐。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千裡沃野,生機無限。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9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續寫新輝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