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為了推廣他的政治主張,帶着一批學生走訪了不少國家。
因而也誕生了一個詞—周遊列國。
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和地理範圍
先說國家。他去的國家倒是不少,衛、曹、宋、鄭、陳、蔡、葉國。
但都是當時的小國家,沒有去到當時的大國。
再說路線和地理範圍。
從《孔子曆史地圖集》書内“孔子周遊列國圖”标注的線路圖來看,他的走訪路線大緻是從今天的山東省出發,在毗鄰的河南省幾個地方轉了一圈。
為什麼孔子不多去幾個國家尤其是幾個大國呢?
有人會說孔子師徒的時間有限。
然而,孔子周遊列國花了十四年,可見時間是充裕的。
有人會說孔子年齡大了,不堪遠行。
然而,孔子在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開始周遊列國,當時55歲。旅程結束時,他68歲。
轉了一圈,回到祖國魯國之後,他的身體健康并無大礙,正常生活,直到73歲去世。
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讨論孔子周遊列國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他此舉的原因和動機。
孔子自年輕時就胸懷大志,關注天下大事,博學多識。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30歲時,齊景公與晏嬰到訪魯國,随便召見了孔子,進行了交流。
魯國王室日益衰弱,君主隻是個擺設。實際政權長期被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控制。
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氏家臣陽虎作亂而竊據執政之位。不久被趕下台,“三桓”重新執政。
具有政治思想抱負的孔子,被執政階層日益重用。
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齊國與魯國會盟。齊景公想趁此機會借用萊夷人劫持魯定公。
當萊夷人殺氣騰騰地進攻時,随同會盟的孔子,一面讓魯國軍隊護好魯定公,一面大義凜然地質問齊景公,曉以利害。
齊景公慚愧之下,命令軍隊“擊退”了萊夷人。
接下來的齊魯正式會盟期間,孔子再次舌戰齊國,擺證據講道理,把魯國失地汶陽之田,從齊國手裡收了回來。
孔子不戰而屈人之兵,逞口舌之利而得失地,威服霸主齊國,名聲大噪。
同時,他充分體現了個人綜合素質和政治才幹,也改變了人們心目中的儒家“知禮而無勇”的文弱書生形象。
孔子講求君臣之道,對于魯國王室衰弱、權臣當道的現象很不滿。
于是,魯定公對他加以重用,任命他為負責司法的大司寇,以打壓“三桓”的勢力。
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為了防止家臣據城叛亂,孔子發起拆毀了“三桓”的城堡(即“隳三都”)。
然而此舉實際上也是在摧毀“三桓”的根據地。這就導緻孔子與“三桓”的矛盾惡化。
鑒于孔子勞苦功高,魯定公讓他兼任丞相事務。
于是孔子就放開手腳,準備大幹一場。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齊國給魯定公贈送了一批歌舞藝人。
魯定公、執政季桓子等人非常喜歡,沉迷其中,竟然連續幾天不問政事。
孔子很生氣,就拿夏桀、商纣等亡國之君沉迷“酒池肉林、靡靡之樂”的曆史教訓,提醒魯定公和季桓子。
魯定公、執政季桓子等人聽了更生氣,認為孔子迂腐,小題大作。
這也導緻孔子與他們的矛盾激化。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按慣例,祭祀後會把祭肉分發給大夫們。然而這次沒有孔子的份兒。
顯然,孔子已被魯國執政階層踢出局。
魯國容不下孔子,這讓他非常失落、失望。
于是他不得不考慮到其它國家尋找出路,周遊列國的旅程也就開始了。
這時,孔子已是55歲。
可見,孔子周遊列國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祖國魯國政壇落敗,難以容身。
因而,他希望去其它國家得到重用,以便推行他的儒家政治思想主張。
孔子周遊列國的效果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到了第一站衛國。
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了孔子,衛靈公也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标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
但是并沒給孔子什麼官職,更沒讓他參與政事。
孔子在衛國住了約十個月。有人進讒言,于是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監視他的行動。
衛國顯然呆不下去了,于是孔子帶着弟子們打算去陳國。
在路上,由于誤會被人圍困。逃脫後,孔子就返回衛國,衛靈公親自出城迎接。
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主要是衛靈公對孔子的态度不穩定,加之孔子也沒有其它去處。
孔子到了曹國,君主曹伯陽沒接見他。
到了宋國,宋國司馬桓魋讨厭孔子,揚言要加害他;
到了陳國,不料陳國派人将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使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七日,差點餓死。
路過鄭國時,孔子在都城與弟子失散,就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頹喪的樣子被路人嘲笑為“喪家之犬”。
可見,隻有衛國君主看得起孔子,但是敬而不用,在其它國家都受到冷遇、拒絕。
那麼問題來了:孔子去的都是些小國,為什麼不去幾個大國呢?
其實,他到大國差點成功的。
例如孔子師徒兩次被困在途中,恰好在楚國邊境,被楚國人搭救;
他也曾在晉國邊境,參觀過黃河盛景,感慨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
有人說他不去大國是有自知之明,因為他的政治主張在當時的時局下難以踐行。
當時周天子王室衰弱,群雄割據,諸侯争霸,各國都在為生存或者擴充實力而努力。
而孔子的重視禮教的那套政治主張和思想理念,與當時動蕩、紛争的時代難以接軌。
相反,帝王之術、法家思想倒是很有市場。
在講求拳頭、鐵血的時代以及環境裡,去講禮教、仁義禮智信,顯然是雞同鴨講。
這不能不說是孔子的悲哀,時代的遺憾。
但是,在他死後的時代,他的儒家思想的價值逐漸被發現,并進而被尊為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
孔子也被尊為中華文化的先哲,并且影響全球,成為世界文化名人。
#文史觀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