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1.震級大小劃分
震級大小劃分——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緻如下:1、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2、有感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3、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4、強震: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2.地震分類
地震分類——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3.怎樣粗略判斷地震的遠近與強弱
地震時震中區的人們感到先颠後晃,随着震中距離的加大,颠與晃的時間差會逐漸加長,颠與晃的強度會逐漸減弱;在一定範圍以外,人們就感覺不到颠動,而隻是感到晃動了。若地震時你感到颠動很輕,或者沒有感到颠動,隻感到晃動,說明這個地震離你比較遠;颠動和晃動都不太強時,說明這個地震不很大。
4.震時是跑還是躲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内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高樓裡,跑出來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争跑出避震。
5.地震能預報嗎?
答: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内外都處于探索階段,大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進行研究。我國地震預報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經過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曾經不同程度地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
但是實踐表明,目前所觀測到的各種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象,都呈現出極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預報,特别是短臨預報,主要是經驗性的。
當前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是:
——對地震前兆現象有所了解,但遠遠沒有達到規律性的認識;
——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
——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認識,但短臨預報成功率還很低。
6.什麼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可能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的各種征兆稱作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微觀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宏觀前兆: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自然界的變化很複雜,各種異常現象産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觀察宏觀地震前兆時,一定要注意識别真僞,并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7.什麼是地震謠傳?
答:地震謠傳——有時,會有一些關于地震的“消息”在社會上流傳,它們并非是政府公開發布的地震預報意見,而是地震謠傳。強烈地震災害造成人們對地震的恐懼,加之對地震知識和相關法規不夠了解,人們便容易偏聽偏信一些無根據的、所謂的“地震消息”,這是地震謠傳得以存在的土壤。
8.地震謠傳的特點?
地震謠傳的特點:非政府傳達的地震信息。稱是某某專家或者外國人的預報意見。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傳說的意見。“預報”的震級很大或很精确,預報的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
9.産生地震謠傳的具體原因有:
(1)把一些自然現象,如由于氣候返暖果樹二次開花,春季大地複蘇解凍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現象,誤認為是地震前兆異常。
(2)地震部門正常的業務活動,如野外觀測、地震考察、對某種前兆異常的落實、地震會商、抗震會議、防震減災宣傳等,引起的猜疑。
(3)來自海外蠱惑人心的宣傳,或别有用心的造謠。(4)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當受騙。
10.怎樣識别地震謠傳?
答: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判定是地震謠傳:(1)超過目前預報的實際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謂地震預報意見。如傳聞中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确到“上午”、“晚上”。
(2)跨國地震預報。如果傳說地震是外國人預報的,那肯定是謠傳,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國關于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間的約定。
(3)對地震後果過分渲染的傳言。有時,特别是強震發生後常會出現“某個地方将要下陷”“某個地方要遭水淹”等等傳言,這種聳人聽聞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我們應不相信、不傳播地震謠言,發現地震謠言及時報告。
11.聽到地震謠傳怎麼辦?
答:(1)不相信。盡管地震預測尚未過關,但是有地震部門在進行監測研究,有政府部門在組織和部署有關防震減災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無科學依據的地震謠傳。(2)不傳播。應當相信,隻要政府知道破壞性地震将要發生,是絕對不會向人民群衆隐瞞的。因此如果聽到地震謠傳,千萬不要繼續傳播。(3)及時報告。當聽到地震傳聞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地震部門反映,協助地震部門平息謠傳。(4)如果發現動物、植物或地下水異常時,要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門會采取措施及時進行調查核實。
12.如何避震?
(1)震時是跑還是躲?地震發生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鎮靜,就地避震!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避震應選擇室内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2)躲避地震時身體應采取的姿勢,如下圖:
13.地震發生時的避震措施
(1)家住平房怎樣避震?盡量保護頭部,如有可能,可以沖出房屋外到空曠的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固家具下暫時躲避,再伺機快速轉移到戶外安全處。
(2)家住樓房怎樣避震?① 室内較安全的避震地點:堅固的桌下或床邊;低矮、堅固的家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
② 震時要注意:迅速關閉電源、火源;千萬不要滞留在床上;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台上去;不要躲到外牆邊或床邊。
③ 高樓的避震和撤離:平時選好柱子多、開間小的地方作為臨時避震場所。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裡,應盡快離開;若打不開要蹲下,抓牢扶手。
(3)在學校怎樣避震?①正在學校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有組織地迅速撤離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②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重要的是平時學校要多組織演練,做到快速撤離,有備無患。
(4)在車間怎樣避震?①車間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車床、機床及堅固的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
②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
③ 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随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5)在礦井怎樣避震?① 井下礦工應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離掌子面,但不可擁擠,因為掌子面處或豎井出口處有時支護差,臨空面暴露多,一經振動可能塌落,造成人員傷亡。
②若井口塌方,暫時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靜,由專人指揮,盡力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6)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①聽從警察或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踩踏或擠到牆壁、栅欄處。
② 在商店、書店、展覽館等處: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内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玻璃櫃台;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挂物。
③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挂物;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聽從工作人員指揮,震後有組織地撤離。
④在行駛的車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駕駛員迅速停車到安全地帶,并拉手刹安全制動。
(7)在戶外怎樣避震?① 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别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物、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
③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挂物: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④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牆、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等。
(8)在野外怎樣避震?①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滾石、滑坡、泥石流等。
②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可能運動的方向跑,切忌順着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特别注意保護好頭部。迅速撤離到開闊,不會受崩塌、滑坡、滾石影響的地方避災。
14.如何應對次生災害?
要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如生産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地。
(1)煤氣洩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轉移。
(2)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要逆風匍匐逃離火場,向安全地方轉移。
(3)毒氣洩漏時:遇到化工廠着火,毒氣洩漏,不要朝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向,設法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15.自救互救
(1)自救措施。①地震時如果被埋壓在廢墟下,要樹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靜,并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挂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②設法用磚石、木棍等進行支撐,以防餘震時再次被埋壓。
③不要随便動用室内實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④不要盲目大聲呼救,保持體力,可用敲擊聲等辦法求救。
(2)互救措施。救人原則。① 先多後少。先扒救人員集中的地方,重點搜救兒童和學生。先易後難。先救容易救的人員,後救難救的。
② 先近後遠。先救近處的被埋壓人員,後救遠處的。③先輕傷後重傷。先救輕傷者,後救重傷人員。④先救生存者,後挖遇難者。盡可能地先救青壯年和醫務工作者,壯大救援隊伍。
救人方法①盡快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灰塵過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内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② 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止進一步倒塌傷人。及時為被埋壓者提供飲水、食品或藥物等,以增強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進一步受傷;對于脊椎損傷者,搬動時,應用門闆或硬擔架。③ 對埋壓時間較長的人員,注意避免被困人員的眼睛受強光刺激。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标記,等待專業隊伍救援。④對于被埋壓程度淺,傷勢不重的可先将頭、胸露出後,使之可以呼吸,馬上去扒救周圍的被埋壓者。重傷人員一定要在專業隊伍和醫療人員指導下救助。
來源:微巧家
嘉峪關市科學技術協會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