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青花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朵絢麗的奇葩。青花瓷胎質細膩,釉質瑩潤,白地藍花,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給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自元代以後,經久不衰,其豐富的造型、精美的紋飾、高雅的氣質,深受國人喜愛,成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僅如此,青花瓷還遠銷海外,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國周邊國家的推崇與仿制。天津博物館收藏明清青花瓷數目衆多,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皆成體系,為館藏品特色之一。筆者就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中幾件代表性器物做簡單分析。
洪武~宣德青花瓷器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正處于從元代向永樂、宣德時期發展的過渡階段,風格承上啟下。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鄭和出使西洋,帶回了進口蘇麻離青料,青花呈色濃豔,并有黑色的結晶斑,器物造型豐富,種類繁多。
明洪武 青花雲龍紋盤
明洪武 青花雲龍紋盤
高3.6、口徑19.1、底徑11.7厘米。撇口,淺腹,平底,圈足。胎質精細,釉質肥腴細潤。口沿内青花繪一周線條流暢的卷雲紋,盤内壁印有暗花雲龍紋、紋飾生動流暢,盤内底心,青花雙圈内有品字形排列的三朵“風帶如意雲”,盤外壁青花繪雲龍紋,青花色調淺淡,少有暈散,外底白釉無款。其紋飾裝飾特點與1964年南京故宮遺址出土的青花雲龍紋盤殘片相一緻,應為洪武時期典型器。
明永樂 青花阿拉伯文盤座
明永樂 青花阿拉伯紋盤座
高16.5、外徑17.5、内徑9.6厘米。盤座上下同大,平折沿,平足。器身呈軸狀,中空無底,以青花卷枝紋為地,其上書寫阿拉伯文字,大意為“萬物非主”“贊頌歸于真主”,中西合璧,别具一格。青花色澤濃豔深沉,為進口“蘇麻離青”钴料所繪。永樂年間鄭和出使西洋,中國和西亞的文化交流日盛,不僅帶回了進口的青花用料,瓷器造型也常借鑒西亞地區的陶器和金銀器。這件瓷盤座就和西亞地區流行的黃銅盤座極為相似,已成為研究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貴物證。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高46、口徑9、底徑16厘米。圓口微外敞,直頸,圓腹,砂底微凹。器身青花裝飾,近口沿處繪卷枝紋,頸部繪朵雲紋,腹部繪一騰雲蛟龍,龍回首、張口、吐舌,雙目圓睜,鬃發立起,身體粗壯,四肢矯健,騰躍于雲之間,靈動鮮活。天球瓶因瓶腹渾圓似星球而得名,創燒于明代永樂年間,但永樂天球瓶均不署款。宣德天球瓶有的署款,有的不署款,裝飾題材有青花雲龍、青花海水白龍等。此瓶青花發色濃重豔麗,系采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制,由于其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因此燒成後青花色澤濃翠,釉面出現鐵黑色斑點,極富特色。該器口沿下橫書“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字楷書款,傳世極為少見,是為宣德青花瓷之上品。
正統~天順青花瓷器這段時期,瓷器的發展史料記錄模糊、空白,故用“空白期”稱之。随着考古資料的發現,人們對空白期瓷器有了新的認識。發現其前期繼承宣德青花瓷器風格,青花發色較濃豔,布局較為繁密;後期則開成化青花瓷之先河,青花發色淡雅,圖案布局趨于疏朗。
明正統 青花麒麟紋罐
明正統 青花麒麟紋罐
高42.5、口徑23、底徑22厘米。唇口,短頸,豐肩,砂底無釉。器外壁繪青花紋飾,外口沿繪花朵錦文,肩部為海水異獸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天降麒麟,上部為空白期流行的鐵素雲。高雲遠山的襯景下,隻見兩組麒麟四蹄生風,飛奔而來,雄壯威武,極具氣魄。麒麟腳下的山石、飛碟、草木簡筆一帶而過,更襯托出畫面的動感十足。此罐時代風格明顯,青花較為濃豔,還有明宣德時期遺風,保存基本完整。空白期瓷器傳世稀少,紋飾以人物、花卉紋居多,麒麟做主題紋飾的更為少見,因而這件大罐亦屬難得。
明天順 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明天順 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高37.7、口徑22.3、腹徑37.8、足徑21.6厘米。直口圓唇,短頸,圓肩深腹,内凹式淺寬圈足。罐體施釉稍厚,有波浪感及垂流,釉色亦泛青。罐外壁滿繪青花紋飾,五道弦紋将罐體分成四條帶狀紋飾,口沿之下為錦文,肩部以球路紋為底紋,分别穿插繪四組開光折枝花紋和花朵紋,腹部繪通景送别圖,近足處繪蕉葉紋一周。底部修胎略顯粗糙,有火石紅現象。此罐器型碩大,胎體厚重,釉質滋潤,青花發色雅緻純淨,微有暈散,采用簡筆勾畫,把圖中人物離别的情景描繪得生動傳神,堪稱明代空白期青花人物圖中之精品佳作。
成化~正德青花瓷器成化、弘治、正德時期為青花瓷器平穩發展的階段,成化、弘治青花用料采用國産的平等青料,青花色澤藍中帶灰,呈色淡雅柔和。正德時期青花因使用石子青及回青料,青花色澤也呈現多種面貌,有淡雅者,亦有濃重者。造型豐富,器物紋飾也常見阿拉伯文,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點。
明成化 青花四獸紋罐
明成化 青花四獸紋罐
高30、口徑24.5、底徑14.7厘米。唇狀口沿微向外撇,短頸,豐肩,鼓腹,平底無釉。頸部雙弦線紋下繪二方連續回紋一周,肩部飾如意雲頭紋,腹上部飾纏枝蓮紋,蓮花盛開,枝葉連連,筆法娴熟流暢。腹部主題紋飾分為四組,分别繪火雲麒麟、山石牡丹、雙獅嬉戲、洞石芭蕉。從麒麟的畫法仍可看出前朝遺風,然雙獅紋飾成化時期常用的紋飾,亞字形洞石也頗具時代風格。近足處繪海水江崖紋,已趨向圖案化,沒有了宣德時洶湧澎湃的雄渾氣勢。此罐修胎工整,胎質潔白細密,施釉白中閃青,肥厚瑩潤。青花色澤淡雅,紋飾畫意充分表現了成化時期的風格。更為難得的是,器型高達秀美,對所謂“成窯無大器”之說,是個相反的例子。
明弘治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明弘治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高31.9、口徑4.7 腹徑18.9、底徑11.2厘米。形似葫蘆。器外壁繪青花紋飾,上口部,束腰部,近足部繪三層變形蓮瓣,把瓶體有機地分為上下兩部分,均繪纏枝蓮紋,上半部下面繪有雜寶紋飾。内飾白釉,底為砂底。此瓶造型規整,胎質潔白,釉面肥厚,青花發色藍中閃灰為此時期典型發色特征。因為“葫蘆”與“福祿”諧音,寓意吉祥,明代中晚期多有燒造。
明正德 青花仙人故事圖葫蘆瓶
明正德 青花仙人故事圖葫蘆瓶
高53、口徑8.7、底徑17厘米。這件葫蘆瓶紋飾很豐富,上腹口沿處繪回紋,蓮托八寶紋;主題繪雲亭仙境故事,分别有:仙人觀蓮、賞菊、題詩、趕考四個情節;束腰處繪錦文。下腹部繪“吹箫引鳳”“攜琴訪友”“煉丹求道”“魚龍變化”等内容,近足部繪彼岸變化蓮紋。此瓶胎質細膩,釉面瑩潤,青花發色淡雅微閃灰色,紋飾布局繁密,繪畫工藝精湛,生動傳神,雖非官窯制品,但足可與之媲美,是正德時期民窯精品。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9期《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賞析》
作者:靳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