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契诃夫的玫瑰書籍

契诃夫的玫瑰書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2 20:14:33

經典作家往往都是自帶流量,不斷漲粉的。契诃夫就是這樣一位作家。進入新世紀,關于契诃夫的非虛構作品層出不窮,除了童道明先生的《我愛這片天空:契诃夫評傳》《可愛的契诃夫》等,還有《我,契诃夫》《一本書讀懂契诃夫》《契诃夫的一生》等, 最近又有一本《契诃夫的玫瑰》問世。

《契诃夫的玫瑰》,這個書名新穎,視角也很獨特。熟悉契诃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醫生,同時也是作家,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園藝方面的愛好,而本書作者不但注意到了,還把他提高到園藝師的高度。作者從契诃夫對玫瑰的愛入手,寫到他的童年、創作、病痛、愛情和死亡,寫到他整個一生“明亮的憂傷”“無私的愛”,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契诃夫的愛戀與疼惜,引得我也淚眼婆娑,掩卷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與其說契诃夫熱愛玫瑰,不如說他是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有生命的人和物。正是這種愛,讓他對筆下人物“手下留情”:諷刺,點到為止;憐憫,客觀冷靜(不傷自尊);批判,不乏寬容、理解和尊重。所以,契诃夫的“玫瑰”是溫和有愛的,他的“玫瑰”不帶刺。契诃夫以自己的存在,裝點了多少同時代人的人生,又以自己的作品,溫暖了多少後來人。

契诃夫的玫瑰書籍(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1

《契诃夫的玫瑰》,作者:顧春芳,版本:譯林出版社 2021年8月

普通人“看見”普通人

我想,契诃夫之所以能夠溫暖我們,能夠在逝世一百多年之後,讓那麼多人為之傾心,并不是因為他的偉大,而恰恰是因為他的平凡和普通。與19世紀俄羅斯其他大作家相比,甚至與我們現代人相比,契诃夫都太普通了。首先,他不像普希金或托爾斯泰一樣出身貴族。他出生的時候,他們家族才剛剛擺脫農奴的身份;他白手起家,32歲才結束四處租房的生活,以預付版稅做首付,勉強過上了房奴的日子。其次,契诃夫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經常五六點鐘就被父親揪起來唱贊美詩,放學之後還要幫家裡看雜貨鋪,整日疲累困盹,還免不了挨打。最後,他似乎一生都為錢所困,即使在成名之後,也絕不像現在的暢銷書作者那麼“豪”,在給友人的信中,他經常談到沒錢的困窘。本書作者将契诃夫沒有一部長篇小說問世歸因于他的經濟窘迫。确實如此!正像衣食無憂的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的語言總是十分考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則常常是急就章式一樣(為了盡快拿到版稅還贖債),同樣缺錢的契诃夫在語言上不能将就,就隻能犧牲篇幅了。

是的,契诃夫就是這樣一個出身平民、沒有家産、沒有背景的十八線城市普通小青年。正因為他是普通人中的一分子,他才能夠“看見”普通人真實的狀态并将其活現于筆下。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的農民勤勞、善良、虔誠,是美的化身;契诃夫筆下的農民高興就大笑,不高興就罵人打老婆,他們的行為往往不取決于自身,而取決于環境,他們并無絕對的善與惡。契诃夫的筆下既沒有天使,也沒有惡魔,有的隻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比如在《村婦》中,貧窮的姑娘被母親嫁給了商人的駝背兒子,姑娘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而去偷歡,她的丈夫呢每日酗酒,醉了就拿起手風琴拉出憂郁的曲調。在這個故事裡,誰有錯呢?姑娘有錯嗎?母親有錯嗎?駝背人有錯嗎?都沒有,但是不幸就這樣發生了。契诃夫含着淚看着這些人,自始至終沒有一絲評判,因為他知道他們并不是壞人,隻是想好好活着而已。也許,這就是契诃夫很少說教的原因。身處強大的俄羅斯文學傳統中而能不說教,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同樣出身平民的高爾基,也未能免俗。

契诃夫對待人物的這種平等、客觀和包容,或許受普希金的影響,這種優良傳統又被20世紀俄羅斯第三浪潮僑民作家多甫拉托夫繼承。多甫拉托夫認為,這種态度,“就像月亮一樣,它既為強盜,也為被害人照亮道路”。

契诃夫的玫瑰書籍(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2

年輕時英俊的契诃夫

自然之子

如果說愛是一種能量的話,契诃夫的這種能量應該是大自然賦予的。在《契诃夫的玫瑰》中,作者以契诃夫對自然的愛為主線,勾勒出他的人生。是的,無論是在契诃夫小說還是戲劇中,抑或是與友人的書信中,關于山川河流、蟲狗鳥魚、日月星辰的句子可謂俯拾即是。因為在生活中,契诃夫與大自然是分不開的,他就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種樹、種花、種蔬菜,親自挖池塘養魚,他還養狗、養雞、養鵝。作者寫道,如果有女客人來訪,契诃夫通常會給她們剪一枝玫瑰花作禮物,但是他不舍得那些含苞待放的,也不舍得那些花苞初綻的,而是挑那種完全綻放的成熟花朵,因為這樣的花即使不剪,很快也會枯萎。他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也許隻有契诃夫能寫出大海“溫存得像純真少女的頭發”這樣的句子。

俄羅斯作家中,很多人都熱愛大自然,但契诃夫與他們的不同在于:别的作家在公共的森林或花園中散步,而契诃夫是在自己親手栽種的樹林中,或自己一手規劃、精心侍弄的花園中散步。而這些樹,這些花,就像契诃夫的孩子一樣,他不需要天天說多麼愛它們,他的愛已經在了。有了這種愛,他再走到大自然的森林中,就能很快融入進去,就像孩子投進母親的懷抱一樣。

說到親自耕種,許多人會想到晚年的托爾斯泰。有一幅著名的畫,畫的就是托爾斯泰躬身耕種的背影,那背影多少有點悲壯。如果想到,這是一位五六十歲的人,可能還會覺得有點可憐。可是,如果你知道這是一位身份顯赫的貴族,而且是世界級的大文豪,是為了踐行自己的思想,而去耕地,這種感覺就五味雜陳了。托翁的耕種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式的耕種。是旗幟或号角。确切地說,他耕的不是地,他耕的是主義。托爾斯泰和那塊地之間,沒有一毛錢關系。

但契诃夫不,他耕地的時候可能不覺得自己是在耕地,他隻不過是為自己的植物準備适宜生長的土壤,就像母親在給孩子準備舒适的床鋪。在大自然中揮汗如雨,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他對大自然是一種天然的、發自内心的愛,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總忍不住想看一眼,再看一眼。而上面提到的契诃夫對人的愛,不過是對大自然的愛、對生命的愛的延續罷了。

契诃夫的玫瑰書籍(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3

契诃夫的雕像和常年盛開的玫瑰。圖片為《契诃夫的玫瑰》書中插圖。

有愛有擔當

契诃夫對人的深沉的愛,也讓他在做事的時候非常有擔當。是的,在這方面,鮮有人能出其右。契诃夫16歲的時候,父親為了躲債,舉家逃往莫斯科,隻留下契诃夫一人。他一邊上學,一邊嘗試寫作,一邊做家教掙錢,還寄錢給莫斯科的家人——相當于一個高中生,除了自立,還要在“安陽”打工,供一家七口在“北京”消費。就是這樣的養家重擔,他毫無怨言地挑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契诃夫一直稱自己首先是一名醫生,其次才是作家。1893年,當霍亂蔓延到梅利霍沃村的時候,他主動扛起了抗疫重任。在一次給哥哥的信裡,他寫道:“早晨。接待病人。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看了686名。寒冷、潮濕、囊空如洗。”這讓我腦海中浮現出癱在椅子上的醫護人員形象。也許隻有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當下,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契诃夫當年的勇氣和擔當。難以想象19世紀的俄羅斯鄉村能有什麼像樣的防護裝備,别忘了,契诃夫本人還是一位嚴重的肺結核病人呢。除了看病,他還參與赈災、收養孤兒、資助貧民、辦學校、推行教育、關心社會改革。是的,對于典型的實幹派來說,責任不是在報紙上呼籲要體恤人民,或者大談什麼學說和主義,而是JUST DO IT。

他的擔當,完全是出于愛。他愛家人,愛社會,愛自己滿目瘡痍的祖國。在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大聲疾呼: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的有些行為,就像不斷滾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又像是海灘上不斷把沖上岸的小魚扔進海裡的小男孩,因為在他看來,“每一條魚”都值得救。

也許,正是因為契诃夫的普通,我們這些普通人才願意去讀他、寫他、感受他;正是大自然賦予他的愛的能量,我們才能從他的作品中汲取生機和力量。

契诃夫的魅力是永恒的,我們願意永恒着他的永恒。

契诃夫說:“如果每個人在自己那塊小小的土地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我們的大地會是多麼美麗啊!”我願撷一支契诃夫的玫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葛燦紅

編輯|張進

校對|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