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胃病的人,一定很明白胃不好對人身體的影響有多大,胃不好一般都會影響消化吸收,身體長期攝取不到所需的營養,就會出現各種空缺,從而引起身體的其他病症,形成惡性循環以後,不僅胃越來越差,身體也越來越差......
高溫食物、藥物、煙、酒、濃茶、咖啡、冷飲、過于粗糙的食物(包括麸子等)、過于油膩的食物、過于辣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包括水果、生拌蔬菜等)、刺激的食物,這些食物長期過量食用都會損傷胃黏膜。
2個養脾胃好習慣1、堅持多喝白開水
白開水被中醫稱為“太和湯”,多喝白開水在某些程度也能保護胃黏膜。很多人飲酒後用濃茶來解酒,殊不知,濃茶和酒對胃黏膜和心髒有刺激,酒後多喝一些白開水才是養胃的正确方式。
2、冰箱衛生要注意,多吃新鮮食物
想要胃健康,保證冰箱的幹淨衛生也很重要,建議定期清理冰箱,注意放進冰箱的食物的保鮮法則。
1、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胫骨邊緣,距胫骨前嵴一橫指,當胫骨前肌上,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胃脹、胃痛、食欲下降等症狀有調節作用。
2、腹哀穴
腹哀穴位于腹部中線旁開四指,肋骨下緣的地方,觸摸肋骨下緣會摸到明顯的顆粒感。
肌肉附着在骨頭邊上,有筋膜,經常拉拽,會出現一些炎性的反應,皺褶或陽性點,腹哀穴剛好位于這種特殊的陽性點關鍵部位上,經常按一按,有利于緩解胃腸不适。
3、中脘穴
中脘穴是中醫健脾胃熟悉且常用的穴位,中脘穴位于胸劍聯合到肚臍中間的連線中點處,中脘穴是胃的募穴,也是六腑彙聚的地方,胃部不适可以刺激中脘穴來調整。
4、鸠尾穴
鸠尾穴位于胸腱聯合的下方,是橫膈肌韌帶的附着點。按一按,可以松懈腹直肌,養心又暖胃。
盡量不要打亂生活節奏,早餐給自己,好好吃,中餐給朋友,挑着吃,晚餐給敵人,不餓就行;注意情緒上的管理。
雖然知道了養胃的好習慣,還有養胃的穴位,但是好多人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有脾胃的毛病,不知道怎麼判斷,其實身體的很多特征可以判斷出來:
1、通過口唇看脾胃
2、通過鼻頭看脾胃
3、通過面色看脾胃
4、通過舌頭看脾胃
5、通過眼睛看脾胃
具體怎麼看,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王鴻谟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并用治愈疑難重病。在創建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内髒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王鴻谟教授攜5位專家專門制作了8節養脾健胃知識,全面覆蓋脾胃問題。讓廣大朋友們遠離胃酸胃痛、脾虛潰瘍、腹痛腹瀉等常見脾胃疾病。
另五位專家分别是:
逯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 主任醫師
陳濟德 山東省無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專家 主任醫師 教授
李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
李軍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内科 主任醫師
王志斌 北京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副主任醫師
這門課就是要幫助大家,正确的認識脾胃和人體,各個系統、各個髒腑之間的關系,以及在生活中怎麼樣科學合理的養脾健胃。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狀、脾胃不和人群最佳的飲食方案以及脾胃疾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炎、胃潰瘍引起的其他并發症、脾虛分别有哪些表現,并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戴上耳機就能随時随地觀看課程,很私密。
隻要在零碎的時間,花個幾分鐘就好,每天了解1個脾胃不和小知識,防治脾胃疾病很輕松!
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現實中,很多人會問朋友,結果對方也隻是道聽途說。也有人會自己去網上查,然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分辨網上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結果一不小心就錯信偏方,沒效果還傷身。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于脾胃疾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适合看這個課。
總之,中醫治病,重在辨證調理。除上述藥品外,針對脾胃虛弱的中成藥還有很多,實際在選藥時,還是要結合自身具體病情來辨證選擇的,特殊情況時還是建議在醫師指導下辨證選藥比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