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懷瓘唐太宗

張懷瓘唐太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05:46:14

張懷瓘唐太宗?張懷瓘,唐開元(713-741)中翰林院供奉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工書,善真、行、小篆、八分各書體,著有《書斷》三卷、《畫斷》(又名《畫品斷》)、《書估》、《書議》、《古文大篆書祖》、《六體論》、《用筆八法》及《評書藥石論》一卷等從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序中得知,《畫斷》評畫分神、妙、能三品張懷瓘對顧恺之、陸探微、張僧繇三家畫風生動形象的概括和準确評價影響最為深遠:,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張懷瓘唐太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張懷瓘唐太宗(唐代張懷瓘論象人之美)1

張懷瓘唐太宗

張懷瓘,唐開元(713-741)中翰林院供奉。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工書,善真、行、小篆、八分各書體,著有《書斷》三卷、《畫斷》(又名《畫品斷》)、《書估》、《書議》、《古文大篆書祖》、《六體論》、《用筆八法》及《評書藥石論》一卷等。從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序中得知,《畫斷》評畫分神、妙、能三品。張懷瓘對顧恺之、陸探微、張僧繇三家畫風生動形象的概括和準确評價影響最為深遠:

顧公運思精微,襟靈莫測。雖寄迹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以圖畫間求。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喻之書:則顧、陸比之鐘、張,僧繇比之逸少。俱為古今之獨絕,豈可以品第拘?謝氏黜顧,未為定鑒。

陸探微

顧、陸及張僧繇,評者各重其一,皆為當矣。陸公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迹勁利,如錐刀焉,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懔懔若對神明。雖妙極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風骨,張亞于顧、陸也。

張僧繇

姚最稱:“雖雲後生,殆亞前品。”未為知音之言。且張公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才一二,而像已應焉。周材取之,今古獨立。

在唐代以前,對顧、陸、張三人的評價聚訟紛纭,而張懷瓘則準确生動地析其各自特點雲:“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要言不煩地論述了三家所畫之人物形象各得其妙:張僧繇“得其肉”,米芾《畫史》解讀為“面短而豔”,形象豐滿可愛;陸探微“得其骨”,即能表現出對象“秀骨清像”的特點,說明陸探微擅長表現人物的骨骼清奇等特征;顧恺之“得其神”,即準确刻畫出人物之内在精神,因此,顧氏為六朝三大家之首,故謂“謝氏黜顧,未為定鑒”。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多次引用張懷瓘對顧、陸、張三家的評價,并稱:“彥遠以此論為當。”張懷瓘以客觀的态度論述了三者的不同面貌特征,以“神”、“骨”、“肉”概括他們的繪畫風格,是對顧恺之傳神論,謝赫“六法”論的發展。顧恺之畫人物尤重傳神,并提出“傳神寫照”、“遷想妙得”等主張,所繪人物自然得其精神韻味。

張懷瓘十分推重傳神,如在評三家畫風時提出“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參靈酌妙,動與神會”,“下筆有神”,等等。“神”不僅指所描繪對象的神韻,在創作過程中,還包含了畫家的個性氣質,作畫狀态等内容。

“骨”的内涵也在謝赫“骨法用筆”的基礎上得以拓展,傾向于對用筆的要求,更注重“秀骨清像”“象人風骨”等人物形象的風骨氣質。

“肉”,除了指人物形象的豐滿外,亦是對用筆特點的概括,是張懷瓘在繪畫理論方面的新貢獻。他在《評書藥石論》中論書法雲:“夫馬筋多肉少為上,肉多筋少為下,書亦如之。”又雲:“含識之物,皆欲骨肉相稱,神貌洽然。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馬為驽骀,在人為肉疾,在書為墨豬。”可見“肉”之于書、畫的作用與地位是全然不同的。(張曼華)

來源: 美術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