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寫作的一點小小的感悟?【書香一品】作者:吳然,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寫作的一點小小的感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書香一品】
作者:吳然
李朝德送來他的新書——《蝴蝶的翅膀:張桂梅和她的孩子們》。我既感到欣喜,也有點意外,我以為這本書早就出版了。
去年5月,朝德拿着打印的書稿找到我,讓我提意見。他謙遜地說,給孩子們看的書,一個字都不能馬虎。我一邊讀一邊寫下閱讀感受,難掩激動,最後一句話是:“多麼希望老師們、同學們都讀讀這本書,它給你愛,給你希望和力量。”
記得,朝德騎着電單車來取稿時,我和他在小區附近沿着大觀河邊走邊談,談張桂梅,談山裡的學生,談創作和閱讀感受。拿回稿子幾天後,朝德又擔心稿子是否寫深了,少年兒童是否有理解障礙?關于稿子的深淺及思想内涵,我們又通過微信進行了交流。一般來說,交了稿,且出版社已認可,作者完全可以抽身而退,靜等出版。他這樣做,完全是自己給自己加碼。較去年的書稿,成書後又有很大改動。
以前,這樣的寫作者不少,特别是老一輩作家,習慣了與稿子較真。當然,以前生活和工作節奏慢,出版社和書店也沒那麼多,大家都不急,一年或更長時間寫本書,是很常見的。但是時代在變,生活節奏快,大家都匆匆忙忙向前趕路,很少有人願意對一部已經被認可的書稿進行反複修改。況且,各行各業都在“搶種搶收”,慢就意味着喪失先機,影響後期的發行與效益。然而,翻開書便明白,作者實現了自己的承諾——慎之又慎。寫作者就是要對文字心存敬畏,尤其是寫給孩子們看的書。
這部作品讓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其一,值得稱道的是寫作的态度。主題文學創作,特别是寫先進模範人物,往往跳不出宣傳的思維和方式,如此,難以和新聞報道拉開距離,視野和格局受到了限制。去年,聽說作者在華坪縣住了兩個多月,進行了大量的“外圍”釆訪,我就覺得這部書一定是獨特而有戲的。朝德大多是随意釆訪畢業後的學生及其家長,或者其他周圍的人,而不是盯着主人翁。“在華坪這個縣城,我在鯉魚河邊閑逛,與當地人聊起張桂梅,他們向我講述了很多她的故事。……他們以為我是一個外地來的好奇的遊客。”正是這樣紮實地深入生活,朝德筆下的故事才如此真切動人。
其二,主題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說,不能淡化文學的理想與追求。我們要考量的不僅僅是宣傳理念、出版課題、市場前景,更要考量心靈課題、人文情懷和讀者認可等維度。這種寫作表面上是考驗作家的文學技巧,實則是檢驗一個作家的情懷和格局。李朝德寫張桂梅,選了一個巧妙的角度——愛和教育。這個角度具有很強的帶入感,文字背後有一種力量拉拽着讀者去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從而在閱讀中重拾教育之本、人生之本。
其三,主題寫作不是概念寫作,而是追求有質感的在場寫作。把中國故事講得精彩動人、生動形象,這與文學的藝術追求實質上是一緻的。特别是寫給少年兒童閱讀的作品,更離不開動人的故事和精彩的細節。這部作品寫出了一個立體、全面的張桂梅。除了模範人物大愛無私,也寫出了作為普通人的張桂梅。她有失落,愛開玩笑,愛生活,有時還愛發脾氣。特别值得稱道的是,作者用很大篇幅寫孩子和家長,如第四章寫青春成長的迷茫,貼着青春少年的心理去叙寫,也從側面寫出了張桂梅像一束光,點亮了孩子們的夢。所有這些,正是成長中的少男少女們所希望看到的有意義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文學所追求的品格。
拿到透着墨香的新書,再次翻閱還是讓我情難自禁。李朝德寫過很多精美的散文,但長篇紀實兒童文學寫作還是首次。這次投入,激情燃燒,成就了這本書。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9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