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20:12:24

近日,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入選。陝西不僅是唯一成功入選兩個考古項目的省份,也實現了2017年至2019年雙項“三連冠”,妥妥坐實了考古大省的名号。

陝西緣何兩項入選?不妨先了解一下。

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

莽莽雲霧,巍巍高峰,橫亘于中國中部的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被譽為“中華龍脈”。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各類野生動物天然的栖息地......這座古老而宏大的山脈,被賦予了太多的價值,也留下了太多謎團。

中國及東亞地區的早期現代人是演化自本土古人群,還是自非洲遷徙而來?關于“我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考古工作者一直沒有停下追尋的腳步。此次上榜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已不僅僅是考古學領域的新發現了。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

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近景(西北-東南)

“陝西省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發現是國際性的,洞穴遺址在中國數以百計,但保留了如此豐富與如此清晰地層的遺址仍屬罕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陳星燦評委說。

在評選現場,專家們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而這樣的贊譽,一方面來自考古發現将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另一方面源自考古方法的創新。航拍、航測、三維攝影建模,将文化層與水平堆積層相結合,尤其關注不同文化層之間的人類活動“地面”信息,測量了所有出土遺物的三維坐标和産裝信息。

在27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中,發現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迹,出土人類化石、石制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其中,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斷塊和片屑等上千件,屬于華北小石片石器工業系統。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2

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第二期中小型工具(尖狀器和刮削器)

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該考古項目負責人張改課告訴坊妹,中國同時期的山頂洞發現了二十多件,黃龍洞發現了三十多件,這說明當時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生活時間也比較長。此外,中國早期現代人化石的地點中包含文化遺物者極少,疥疙洞遺址不僅出土有距今3萬年左右的現代人化石,還發現有豐富的、共生關系清晰的小石片工業系統的石器,顯示其制作和使用者應是生活在疥疙洞附近的早期現代人。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3

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地貌

研究團隊認為,疥疙洞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具有典型的早期現代人特征,是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秦嶺地區首次發掘出土的早期現代人化石。而小石片石器工業是華北地區自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長期流行的、由中國本土直立人創造的石器工業,從直立人階段到早期現代人階段,中國石器的類型和制作技術并未發展明顯的轉變,這充分表明該地區的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因此,這一發現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學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4

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現場

值得注意的是,人類活動面上的遺迹和遺物分布較有規律,其中石制品集中發現于洞口區域,有原地加工石器的石器加工點,顯示出洞口區域曾作為石器加工的場所;火塘發現于洞口東側,其旁有較多燒骨和石制品,應是人類日常生活、取暖和消費的區域;動物化石多集中分布于洞内近洞壁處和洞口石柱下方的低矮處,這些區域應是人類堆棄消費品的區域。這說明當時人類生産生活是有計劃的,如同現在人們裝修,家具擺哪裡,廚房設在何處一樣,有規劃有設計。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5

“我們接到現場同事說發現人類牙齒時,開心的放下筷子就趕過去看了。”張改課回憶道,這個“國際性話題”的考古發現在意料之中,也驚喜滿滿。“疥疙洞遺址是我們在秦嶺南麓發現的第一個洞穴,因為此前有迹象表明周圍有很多同期的遺迹,且洞穴是堿性不易腐蝕遺物,所以在意料之中,但是否有更具價值的遺物則充滿了不确定性。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6

南鄭疥疙洞遺址原生地層出土的早期人類牙齒化石

“驚喜的是,疥疙洞遺址出土有數量衆多、種類豐富的動物化石,是近年來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非常關鍵的新突破,對研究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體質特征、栖居方式、行為方式、石器工業面貌、文化發展演變過程及其環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張改課說。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7

業界評價疥疙洞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中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1.5萬年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填補了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洞穴類型居址的空白,更為東亞現代人本土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

如果說疥疙洞遺址是新秀,那麼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就是老炮了。石峁遺址自2011年确認并開展考古發掘以來,每年都以令人震驚的成果引起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三次沖入“十大考古新發現”,并入選“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一直被認為是“石破天驚”的發現。它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關于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對于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啟示。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8

皇城台工作區域

毛烏素南緣,梁茆台塬之上,這個城内面積逾400萬平方米的石峁古城,發現了震驚中外的4000年前的古代城市建築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大的史前城址。這一遺址的發現把我國古代甕城建造技術從漢代直接提前到了4000年前。

石峁遺址以“皇城台”為中心,分内、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城外有數座線性分布的“哨所”類建築遺迹,構成石峁外圍的“預警”系統。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在4000年前,這座石頭城中的高等級貴族就居住在這座高台之上,并可能在這裡從事宗教祭祀等活動。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9

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内出土陶鷹

結構複雜的門址、規模巨大的台基、氣勢磅礴的石砌護牆、設計精巧的城防設施,及數以萬計的玉器、骨器、陶器、口簧、石雕等珍貴文物,無不彰顯着皇城台的特殊地位和性質,暗示着石峁城址在中國北方地區社會複雜化過程中具有的區域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的雙重角色。連續九年的系統考古工作表明,作為石峁城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或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展現了黃土高原上一處神秘王國都邑的極緻輝煌。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台基上新發現的石雕,其主題和藝術風格體現了石峁遺址與中國史前其他地區乃至更大地域範圍的相互影響,反映了早期文化交流的複雜性和石峁先民的精神層面,對後世也影響深遠。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1

石雕

“皇城台是石峁古城的核心區域,僅僅是大台基北部很有限的一部分考古,就出土了玉器、陶鷹、口簧等4萬件遺物,新發現的70處石雕,包括20多個依然鑲嵌在現有建築護牆上的石雕圖案,其主題與藝術風格與後來的二裡頭文化綠松石‘龍’‘虎’、商周青銅器的表現形式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顯示了它與中原文化交流的複雜性。”陳星燦說。

平面型石雕應為修建大台基南護牆時有意嵌入,與石峁遺址發現的“藏玉于牆”和人頭奠基有共同的精神内涵。據悉,其與中國北方地區的石雕“傳統”密切相關,也可能影響了後石家河文化玉器和二裡頭文化綠松石龍,甚至商周青銅禮器的藝術構思和紋飾風格。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2

“藏玉于牆”

站在這片平整的廣場上,眼前經曆了4000多年風雨的皇城台,看起來依舊巍峨壯觀,它的上層建築雖然毀掉了,但它的骨架還在,這個骨架勾勒出了它的整體輪廓,讓人瞬間産生一種穿越感,這裡曾經有一座高大的城門,穿過城門和曲折的廊道,便可以到達台城最高處那座神秘的宮殿。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3

皇城台門址結構圖

“我們在總結石峁遺址的意義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個制度文明,石峁遺址有很多種遺迹,它是能體現中國制度文明的。我們現在已經完整揭露的皇城台的門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外面有一個廣場,也就是有這麼兩道牆,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中國的都城的正門帶有廣場,實際在4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石峁考古隊副隊長邵晶解釋說,明清紫禁城的正門是午門,午門就有一個廣場,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制度文明,而我們經常在看古裝戲的時候,會聽到一個詞語叫“推出午門問斬”,為什麼要推出午門,不去神武門?為什麼不去别的門呢?因為午門是整個紫禁城的正門,也是整個明清封建王朝最正統的一個地方,在那裡,去把這些罪大惡極的犯人問斬,是昭告天下,明正法典,而這種制度文明,實際上在4000年前的石峁城,我們就發現了。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4

可以說,皇城台作為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帶給世人的新發現不斷刷新學術界的認識,改變了對中國早期文明發展高度的傳統認知。揭露出的中國史前時代最為壯觀的建築群,反映了石峁社會的高度複雜化和強大的組織能力。

還有哪些“重磅”?

今年上榜的項目,個個堪稱“重磅”,而“解惑”是最大共性。

有的加強以往研究的薄弱環節,帶來颠覆性認知。例如,除陝西的兩項考古新發現外,還有以黑龍江饒河縣小南山遺址為代表的小南山文化,确認了五支不同時期新的文化遺存,跨度超過1萬5千年,填補了烏蘇裡江及黑龍江下遊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改變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研究的薄弱環節。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5

小南山遺址發掘現場

小南山遺址發掘出土玉器超過200件,種類包括玉玦、環、管、珠、扁珠、璧飾、锛形墜飾和玉斧等,構成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文化組合面貌,尤其玦飾、玉管、璧飾等,對其後的東亞玉器文化産生巨大的影響。這些玉器上多見砂繩切割技術留下的彎曲條形痕迹,此為目前世界最早發現,比中美洲同類技術早六千多年。此外,它的玉玦應該是興隆窪玉文化的源頭,為東亞玉文化的起源、傳播提供了颠覆性認知。

有的填補過去考古的空白,提供豐富的資料。例如,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的考古工作,發掘并複原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中軸線”布局特征、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最早的“雙輪車”車轍,并出土一系列反映多元文化影響的高等級遺物。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6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出土的龍山時期玉冠飾殘片

中國人好玉,不過中原地區玉料的來源衆說紛纭,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大大提前了河西走廊地區玉料進入中原地區的年代,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這對揭示早期社會先民的社會組織形态、生産力發展水平、稀有資源的利用與社會複雜化進程等都有重要價值。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7

山西绛縣西吳壁遺址出土的冶銅工具

夏商時期被譽為“青銅時代”,但一件件青銅重器的原料從何而來?此次入圍的山西绛縣西吳壁遺址給出了答案。西吳壁等多處冶銅遺址的發現,首次在中原地區揭示出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專業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銅遺址,彌補了從銅礦開采到集中鑄造之間所缺失的冶煉環節,填補了中國冶金考古的一個重要空白。

有的提出新的線索和需要持續關注的方向。例如,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中的墓葬内設置密封暗格,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目前都沒有發現過類似先例。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8

密封暗格

湖北随州棗樹林貴族墓地出土了2000餘件青銅器,其中青銅禮樂器近600件,銘文近6000字,彌補了曾國春秋中期材料的空白,而春秋中期也是整個東周考古中資料最缺乏的一環。

廣東“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位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大量金、銀、銅币的出現,顯示出宋代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已涉及到海外貿易體系當中,再現了南宋海洋活動的繁榮景象。清理出的船體屬于我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類型,是重要的宋代船體标本。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19

廣東“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現場

有專家認為,這艘船所代表的水下考古放到世界水下考古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從打撈沉船開始,就采用了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古與展示同時進行。“我們把這艘沉船當做一個聚落單元來做,想知道船上都裝了什麼東西,去哪裡,船員是如何生活的,通過它可以了解宋代高度發展的陶瓷手工業和繁榮的海洋貿易。這種考古方法值得推廣。”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劉慶柱評委說。

30年,26項,“考古≠挖寶”

“地下文物看陝西。”作為“十大新發現”的常客和大戶,自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來,陝西省境内共有26項考古工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年均0.83個。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20

入選項目上至人類初生的舊石器時代、下至文人風雅的北宋一朝,以周秦漢唐遺址為主,地域分布從陝北到陝南,遍布三秦大地,充分彰顯了陝西省深厚的曆史積澱,為提升陝西省文化自信貢獻了考古力量。

有人戲稱考古是為了“挖寶”,其實不然。考古的意義,并不隻是為了獲得驚世文物,而是要理清這些遺址和文物背後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脈絡。這是對中華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讀、還原和傳承。

拿陝西入選的項目來說,不乏基本建設中的搶救性發掘項目,更多的則是圍繞實證中華文明脈絡的主動性科研項目。例如,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富縣秦直道遺址、鳳栖原西漢家族墓地、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北宋呂氏家族墓園等在基本建設發展的大潮中搶救出一批珍貴的文物、保護了一段又一段史書中未曾記錄的文化故事;高陵楊官寨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寶雞周原遺址、岐山周公廟遺址、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西漢帝陵大遺址考古調查及勘探等,科學規劃、嚴謹發掘,力求解決相關學術問題或為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為遺址保護規劃及地方城鄉規劃的編制,提供了科學翔實的資料。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21

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

人類的史料典籍盡管浩如煙海,但卻無法全然地反映出曆史的綿長與博大,對曆史極為有限的記載,也遠遠不足以為今天的人們展示曆史的全貌。曆史文獻記載缺失的内容,因為無數的考古資料與科學研究變得豐滿起來,那些通過出土遺迹和文物而還原的、因歲月流逝而風化腐蝕掉的細節,向我們講述的是那曆史長河裡的中國故事。

考古絕非僅僅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實實在在地與現實緊緊相連。學術以外,考古正在服務着社會、回饋着民衆。不難發現,曆屆入選“十大”的項目都力求走向公衆、貼近生活、豐富人民的日益多元的精神層面的追求。

陝西考古發現最大的遺址(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22

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

例如,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韓城梁帶村芮國博物館、石峁考古遺址公園、周原國際考古基地等一批批優質博物館依托遺址建立,唐昭陵、澄城劉家窪、高陵楊官寨等一系列遺址開放研學參觀,使考古從神秘走向真實,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術走向科普。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更是豐富了人民的休閑活動,加深了民衆對曆史考古以及文化遺産的認識,切身感受到文化遺産保護的社會價值和深遠意義。

值得欣喜地是,每一項考古新發現都不僅僅深化了我們對于一個學術領域的認識,提出了一個新的線索和需要持續關注的研究方向,也建立起橫貫古今的完整脈絡,重塑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來源:208坊 部分資料來源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日報等,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