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規
二、尿常規
血氣和電解質
臨床意義:
電解質紊亂可有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四種情況。血PH(代表酸堿度)及HCO3-(碳酸氫根離子)增高,是堿中毒的标志。堿中毒時呼吸中樞抑制,呼吸困難,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積導緻PaCO2(二氧化碳分壓)增高和PaO2(氧分壓)下降。
胃液中含有豐富的K (鉀)、Cl-(氯)離子,頻繁的嘔吐造成K 和CL-的大量丢失,從而使血清K 、Cl-降低。堿中毒是代謝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緻。同時伴有血清K 和CL-降低,故可診斷為代謝性(低鉀低氯)性堿中毒,需立即行補液治療,補充丢失的K 和CL-,并糾正堿中毒,避免病情進一步變化,造成嚴重後果。
五、凝血四項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是血檢前狀态、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标,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長見于:
a、廣泛而嚴重的肝髒實質性損傷,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關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礙。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當VitK不足時生成減少而緻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亦見于阻塞性黃疸。
c、DIC(彌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廣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療。
縮短見于:
血液呈高凝狀态時、為彌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
2、凝血酶時間(TT)
延長見于:
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纖維蛋白原量和質異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
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
延長見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纖維蛋白原減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質存在
d、纖維蛋白原降解産物增多
e、DIC
4、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增高:燒傷、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結核、癌腫、亞急性細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膽囊炎、心包炎、敗血症、腎病綜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後。
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
六、糖尿病檢查
糖尿病的檢測主要通過對血中葡萄糖及尿糖含量的測定。
1、尿糖:
a、尿糖定性試驗:尿糖陽性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線索,但輕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飯前可呈陰性,飯後尿糖常陽性,故可查飯後2小時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檢查均可陰性。
b、尿糖定量測定:24小時尿糖定量測定可觀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2、血糖:如空腹血糖濃度屢次達到或超過126mg/dl(7.0 mmol/l),提示糖尿病。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對有糖尿病可疑,而空腹及飯後血糖正常或輕度升高,不能作出肯定診斷者,須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方法:清晨空腹抽血,然後口服100克(近年國外多采用75克)葡萄糖,服後分别測定1/2、1、2、3小時的血糖濃度,以及空腹血糖濃度。空腹血糖≥125mg/dl,1/2小時≥200mg/dl,1小時≥190mg/dl,2小時≥150mg/dl,3小時≥125mg/dl,列為異常;凡空腹、1/2或1小時、2小時及3小時四次中有3次超過此标準,則為糖尿,若二次達到或超标為糖耐量正常。
4、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正常人外周血糖化血紅蛋白含量為血紅蛋白總量的4-6%,在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含量較正常高2-4倍;當糖尿病控制後2個月可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可反應近2-3個月内血糖總的變化,有助于判斷糖尿病控制程度。
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随機診斷
凡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狀如"三多一少"或酮症,一日中任何時候血糖≥11.1mmol/L(200mg/dl),經重複一次檢查無誤即可診斷糖尿病。
空腹血糖診斷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為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6.9mmol/L(125mg/dl)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斷
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140mg/dl)為正常;空腹血糖<7.0mmol/L,同時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11.0mmol/L為糖耐量受損,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為糖尿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