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些流傳已久的言論,比如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有傷不能吃發物”、“服中藥不能吃綠豆”等等,讓人“深信不疑”。但是,這些言論在名老中醫藥專家眼中,都是謠言。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不靠譜的傳言,别再被這4大謠言欺騙了。
謠言一:有傷不能吃“發物”
受傷時,在傷口愈合期間,老一輩的人常告誡我們:有傷口不宜食用雞蛋、魚類、豆腐、韭菜等“發物”,否則會影響傷口愈合。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準确。
目前沒有證據提示食物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發物”在内。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的話,對大多數人不會産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而雞蛋和魚類等精蛋白類食物,還能促進傷口愈合。
謠言二:服中藥不能吃綠豆
服中藥不能吃綠豆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專家表示,這種說法過于絕對了。
綠豆本是藥食同源的食物,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服中藥時能否吃綠豆,取決于所患疾病的寒熱虛實,以及所服中藥的藥性。
如果患有中暑、泌尿系統感染、便秘等熱證實證,喝中藥時吃綠豆反而可以輔助治療;而患有慢性胃腸炎、肢體關節冷痛、腹痛、腹瀉、痛經等寒證虛證,服中藥時吃綠豆會加重病情。
綠豆“解藥”的原理,是與其他中藥中的生物堿發生反應,而出現沉澱,使藥物失效。建議大家,在吃溫性中藥期間,最好是不要食用綠豆,在多數情況下,服藥是不影響綠豆食用的。
謠言三:晚吃姜等于吃砒霜
生姜一向是公認的養生好食材,但人們晚上一般不吃生姜,因為俗話說:“晚吃姜等于吃砒霜”,但專家表示,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記住一句話,生姜沒有不合适吃的時間,隻有不适合吃的人。
吃生姜的原則是,風寒病适宜,熱性病不宜,寒性體質适宜,熱性體質不宜。陰虛内熱者(表現為口幹舌燥、手足心熱等)和熱盛病人(表現為發燒、口苦、便秘),及痔瘡患者忌服生姜,高血壓患者也不适合多吃生姜。但對于體寒的來說,晚上反倒應該喝點姜湯,去去寒氣,更容易入眠。
謠言四:男人一定要補腎
“十男九虛”等廣告宣傳,使不少中老年男性一旦感覺腰膝酸軟,就認為自己是腎虛,從而亂服補腎藥,這種做法不可取。
腰酸雖然是腎虛的表現,但也可能是腰肌勞損、前列腺炎或胰腺炎等導緻的。如果體内陰陽本處于平衡狀态,亂吃補藥會打破平衡,導緻上火、嗓子幹啞、大便幹燥等副作用。
所以,并不是所有男人都要補腎,是否需要補腎最好聽從醫生建議。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食補勝于藥補。冬季是補腎最好的時節,腎陰虛者應多吃豬肉、鴨肉、黑豆、綠豆、冬瓜等;腎陽虛者要多吃羊肉、鹿肉、韭菜等,護好腳,睡好覺。
有時候,傳言并不完全可信,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這些謠言而傷害了身體健康哦。
貴妃遮面(guifeizhemian),專屬的美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高貴,健康生活從點點滴滴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