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詩:紫薇花
枯木
《紫薇花》
【唐】白居易
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
獨占芳菲當夏景, 不将顔色托春風。
浔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
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白居易一生寫過三首和紫薇有關的詩詞,其中兩首分别自稱為“紫微郎”和“紫薇翁”,另一首詩是欣賞紫薇花懷念朋友元稹的詩詞。從這三首和紫薇有關的詩詞,可以看出白居易非常喜歡紫薇花,雖然不同時期心态不同,但是對紫薇花的欣賞卻是不吝言辭,溢于言表。
我們先看紫薇花,又名癢癢花、紫金花、紫蘭花、百日紅、無皮樹,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頂生圓錐花序,花色玫紅、大紅、深粉紅、淡紅色或紫色、白色。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樹姿優美,樹幹光滑潔淨,花色豔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長,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
紫微郎和紫薇翁是白居易的自稱,源自唐代對中書省的稱謂。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将星官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三垣”由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組成。由于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形如牆垣,故曰為“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方天空的中央,即北極星的周圍,在古代星象體系裡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簡稱“紫宮”或“紫垣”。
《後漢書》卷四十八:“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後來皇帝居住的地方就稱為“紫禁城”。中書省,古代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唐玄宗開元元年,中書省改名為“紫微省”,中書令改叫“紫微令”,雖然很短暫,但是變成了曆史典故。白居易29歲中進士,曾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秘書省隸屬中書省,因此白居易自稱“紫微郎”,這在他的另一首《紫薇花》詩中有體現:“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此時白居易中舉不久,頗有點春風得意的流露,總體還是表達了自己恪盡職守、忠心報國的心态。
除了以上兩首,還有一首《見紫薇花憶微之》:“一叢暗淡将何比,淺碧籠裙襯紫巾。除卻微之見應愛,人間少有别花人。”。這是借觀賞紫薇花懷念摯友元稹(字微之)的,“别花人”就是真正懂得賞花的人,也表達了二人興趣相投、笃實深厚的友情。
回到開頭那首《紫薇花》,從作者的稱謂以及詩詞的内容來看,應該是白居易任職蘇州刺史時的作品。從背景上來看,以前白居易因為多次上書,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再加上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被人攻讦有害名教,于是815年被貶為江州司馬、忠州刺史等,仕途不得志。一直到在821年加朝散大夫,成為正五品官員,然後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822年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成為四品官員,825年被轉任蘇州刺史,此時白居易已經是54歲了,在古代來講已經稱得上老翁了,因此白居易自稱為“紫薇翁”。
詩中的浔陽官舍指的是任職江州司馬時的辦公場所,興善僧庭應該是指的當時的首都長安的大興善寺(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大興善寺始建于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時期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
這首《紫薇花》相對于年輕時期的詩作《紫薇花》,心态完全不一樣,作者經曆了少年戰亂,而立中舉,仕途沉浮,可以說曆盡滄桑,自然不會有在中書省那時的那種朝氣。然而,詩中也表明借紫薇花了自己的心态,那就是“不将顔色托春風”,不會随波逐流,堅守自己的原則,“獨占芳菲當夏景”,像紫薇花一樣,秉持自我。
詩詞大意很簡單:白發皓然的詩人欣賞火紅色的紫薇花,雖然都有紫薇二字,可是顔色卻不同,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在百花争豔的春季媚俗,而是在盛夏開放。當年的江州官舍有兩顆很高的紫薇樹,長安城裡興善寺也有一大叢紫薇花,可是和蘇州的居舍無法相比,蘇州的紫薇花,生長在雕欄畫棟之間,在明月的照耀下,勃然而發,獨占鳌頭,豔麗無比。
作者通過幾處紫薇花的對比,其實也是這些年仕途的心态曆程的展現,透露出詩人此時的心情比較疏朗,不再是被貶時的郁悶彷徨,“江州司馬青衫濕”已經成為“獨占芳菲當夏景”,從心理上感覺到前途光明,因此詩詞也變得比較明快。
2018/6/26榆木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