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3:56:27

無論是家用車還是豪華車,日系與德系之間的争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有車主說日系車省油、耐用、毛病少,德系維修多?果真如此嗎?開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真實的差距立見分曉。

為什麼普遍認為德系車開久了之後小毛病比日系車多?有什麼依據?

燃油車核心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可以說“三大件”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輛車的整體質量,而三大件技術水平又來自自主研發、工業基礎、造車工藝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日系車與德系車差異較為明顯。

差距一、造車理念

在德國,汽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把玩”的機械器械,汽車對于他們來說,交通工具隻是其中一種用途,更多在于“享受”生活,也正因為如此,德系豪華車型非常多。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1

德系車更注重研發一些新技術,更注重汽車的機械性能,比如說,德系車普遍鐘情渦輪增壓發動機,大衆研發雙離合等,“開寶馬、坐奔馳”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一個注重車輛底盤調教、車輛機械操控性能,一個講究舒适性,享受型。

而日系車的發展深受國情影響,資源匮乏是其中面臨的大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更多講究經濟實用,經久耐用,省油、簡單是大部分日系車的風格,并不像德系車普遍追求動力性能。

在造車技術方面,日系車顯得較為保守,遠不如德系車那麼激進,喜歡使用成熟技術,比如日系車絕大部分車型一直以來都喜歡自然吸氣發動機。

一項新技術,需要經過反複驗證之後才會使用在新車型上,很多時候都是在成熟技術上進行改進升級,比如日系車在發動機熱效率、發動機可變氣門等技術方面從沒有停歇,目的就是提高經濟性。

德系車普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追求較好的動力性能,這樣對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技術要求也會比較高,車輛結構、工藝也會更複雜。

越複雜問題相對來說也會更多,尤其像渦輪增壓發動機,它本身對各個零部件的要求都會比較高,越是精細,車輛開得越久,小問題自然也就會越多。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2

自然吸氣發動機,功率偏低,相對渦輪發動機來說略微簡單,越是簡單問題越少,這就好比說,5萬的五菱宏光與30萬的奧迪。

為什麼總感覺五菱宏光更經久耐用?更多因素在于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都是采用早些年較為成熟的基礎技術,配置簡單,再加上心理因素。

差距二、三大件技術水平

談及日系車,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本田發動機質量好,具體來看看它的發動機到底好在哪裡?

首先,本田擁有VTEC、i-VTEC、地球夢三大全球領先技術,i-VTEC可變氣門升程技術,它是VTEC技術的升級版,簡單來說,通過控制進氣時間、進氣量、噴油量、點火角等程序,最終提升發動機熱效率,使得車輛油耗、動力、NVH等性能得到提升。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3

不過主要針對1.5L、2.0L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搭載地球夢發動機的車型很多,如雅閣、思域、冠道等,綜合性能的确比同級其他德系車更具優勢。

從發動機整體水平來看,全球“沃德十佳發動機”排行中可以看出,發動機技術幾乎都被德系、美系、日系占據,在中高端車型中,德系車優勢很明顯,比如奔馳的V8、大衆的W12、寶馬的直六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而在中低端車型中,一直是日系占據優勢。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4

在變速箱技術方面,全球排名前三的變速箱都在德國和日本,德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變速箱廠商:采埃孚變速器。

而愛信變速箱、捷特科變速箱均來自日本,為了繞開技術壁壘,大衆一直在研發雙離合變速箱,在變速箱領域,日系、德系、美系難分高下,各有各自的優勢。

在底盤技術方面,德系車當之無愧,近百年的技術沉澱,有日系車主說,日系車跑高速會“發飄”,而德系車則感覺比較穩,有人說這是因為日系車追求經濟實用,輕量化造車,車身自重比德系車輕。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5

其實并非如此,高速“發飄”和整車自重關系并不大,主要還是兩種車型設計理念不一樣,德系注重操控性能,更側重底盤調教技術,底盤調教技術越好,表現出來的就是底盤紮實,穩定性更好。

而日系車普遍定位家用,兼顧舒适性,底盤相對較軟,調教技術方面并不是日系車的重心,因而跑高速,個别車型會覺得方向“發飄”,不夠穩。

差距三、零部件、裝配工藝水平

汽車從設計、沖壓、焊接、塗裝、總裝整個過程中,都有嚴苛的标準,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系車型,其設計更精密,裝配工藝更精細。

工藝水平不僅影響汽車整車質量,更關乎生産成本,在這一方面,日系車企的優勢很明顯。

這與日本工人的“匠人”精神、管理體系、文化息息相關,工作中認真、嚴苛、嚴謹,壽命超200年的企業中,日本超過3000多家,很多日本人可能一輩子都在同一家企業工作,換工作的頻率非常小,也因此,工作幾十年,經驗更豐富,這一點,日系車企明顯比德系車企更具有優勢。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6

事實上,仔細去對比研究後發現日系車的毛病也并不少,隻是很多時候被忽略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都是大修發動機,10萬的卡羅拉維修後可能沒多少人會關注,但是50萬的寶馬發動機大修,那就是“新聞”了。

總之,日系、德系、美系這些車型,真正的差距不是工業差距,也不僅僅隻有三大件技術差異,還有造車理念、市場因素等。

日本資源匮乏,節約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對于汽車,省油、實用、不浪費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理念,要做到省油,首先是發動機類型。

小排量 自然吸氣這是基本要求,實用、不浪費,那就走輕量化生産,夠用即可。正因為如此,前些年,個别日系車被車友吐槽“車皮薄、車身輕、車漆薄、動力肉,不耐撞”。

而德系車型中,BBA等中高端車型除外,大衆家用車型與日系一直是同級競争,大衆車型更講究動力性能、舒适性、空間、功能配置、性價比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并不像日系,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從幾個方面簡單來對比,可以看出德系、日系、美系等車型之間的差異。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7

1、動力性能方面

美系、德系普遍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排量也偏大,同樣2.0排量,渦輪增壓車型完全碾壓日系車,自然吸氣車型至少需要2.5L排量才能與2.0T差不多。

比如說,同樣20多萬的雅閣和别克君越,雅閣當年2.4L排量車型,發動機功率為137kw,186匹馬力,峰值扭矩為243N·n,而君越2.0T發動機,功率為174kw,237匹馬力,峰值扭矩為350N·n,動力差距很明顯。

但是,同樣行駛20萬公裡後,渦輪增壓車型動力性能下降會比自然吸氣車型略微明顯。

2、油耗對比

日系車中本田、豐田、日産等車企在發動機技術方面都有自主一流的技術,本田地球夢2.0L發動機熱效率超40%,這幾乎是同級發動機熱效率的“天花闆”,加上日系車“輕量化”造車理念,綜合油耗在幾大車企中都較低。

而美系車型車身偏重,發動機排量、功率偏高,像凱迪拉克系列,平均比其他同級車高0.5-1.5L油耗,其次是德系車,同級同價位的家用車型,大衆朗逸綜合油耗比卡羅拉略高。車齡越長,德系、美系車型油耗增加也會比日系明顯。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8

3、NVH舒适性對比

論舒适性,因人而異,影響因素比較多,差距還在車輛定位和價位,整體來說,美系車在隔音降噪方面優勢明顯,法系車、德系車乘坐舒适性較好,日系車、韓系車舒适性中規中矩。

4、保值率對比

二手保值率,日系占據絕對優勢,在很多車主印象中都是省油、經久耐用,毛病少、保養簡單,市面上保有量很大,正是因為這樣一些因素,二手車市場中,同等價位的兩款車,比如18款雅閣與18款帕薩特,車齡3年,行駛5萬公裡,雅閣至少比帕薩特多賣2-4萬左右。

5、性價比對比

對比朗逸與卡羅拉會發現,在空間、内飾、功能配置、用料等方面都是朗逸占據優勢,這些方面是絕大部分德系車的共性。

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在哪裡(20萬公裡後德系美系與日系之間的差距立見分曉)9

6、綜合用車成本

德系、美系車相對複雜,一般來說,随着用車時間越來越長故障率也會增多,六七年以後維修成本可能會有所增加,而日系車在在結構方面是能簡則簡,按照這樣的邏輯,如果一輛車打算開七八年就換新車,那直接選德系,如果想開十幾年,那還是選日系更省心一些。

總而言之,無論是德系、美系、國産還是日系,三大件技術都已經很成熟了,一輛車開十多年,完全不用擔心質量問題,僅從用車成本來看,日系車普遍油耗低、後期保養維修費用偏少、保值率略高,這些優勢是很多家用車型的首選。

如果預算超20萬以上,可能更多看重動力性能、操控性、舒适性等方面,那還是看德系、美系。如果選擇家用車,更多看綜合性能,比如動力性能、空間、功能配置、性價比等方面,那國産車完全不輸日系、德系車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