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神曲大全?上周,筷子兄弟帶着他們的作品《小蘋果》登上全美音樂獎(AMA)的舞台,不僅登台表演,還獲得了“年度國際歌曲獎”的獎項《小蘋果》在今年五月伴随着筷子兄弟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問世,流傳推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盡管最初也有人帶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這首作品,但旋律洗腦的“神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幾乎沒有人抻着脖子非說它的不是然而,《小蘋果》這次漂洋過海領回了獎,卻領來一片罵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出場神曲大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周,筷子兄弟帶着他們的作品《小蘋果》登上全美音樂獎(AMA)的舞台,不僅登台表演,還獲得了“年度國際歌曲獎”的獎項。《小蘋果》在今年五月伴随着筷子兄弟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問世,流傳推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盡管最初也有人帶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這首作品,但旋律洗腦的“神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幾乎沒有人抻着脖子非說它的不是。然而,《小蘋果》這次漂洋過海領回了獎,卻領來一片罵聲。
買獎?假唱!跌份了?!
一問 為什麼領獎同時領來了罵聲?
AMA是American Music Award的縮寫,意為全美音樂獎,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音樂頒獎禮之一,與格萊美獎、公告牌音樂獎一起被稱為美國三大頒獎禮。由于AMA的各獎項均由消費者投票評出,因此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主流音樂的商業指标。上周一,别人的商業指标成為我們的焦點話題,因為筷子兄弟的《小蘋果》拿了一個名為“年度國際歌曲獎”的獎項,同時還在AMA的舞台上表演了這首“神曲”。
消息傳回國内,質疑聲比掌聲來得快,首先是有網友揭發筷子兄弟的表演是廣告時段,電視上并沒有直播,他們此次得的獎也不是現場頒出的,還有一種說法表示這個獎是買來的,而筷子兄弟現場是假唱。
來不及制作歐美版在當地進行推廣因而調整了表演時間,為了表演效果确實假唱了,但絕沒有買獎——面對種種質疑,筷子兄弟做出的回應非常迅速,但卻罵聲依舊,認為他們這一趟出去丢了臉。
“不管是批評方還是被批評方,都把此事看得過重,”《音樂周刊》主筆、樂評人盧世偉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在有些人眼中,《小蘋果》被批低俗、不入流,既然被說低,那就去找個高的來、鍍層金,從娛樂公司角度來說,他們有沒有可能是出于這個角度才去美國的?但現實是這個獎并不能帶來轉變,事後産生争議就是個例證,目的性過強會适得其反。但批評方也把此事看得過重,誰說能去評獎就一定代表中國樂壇和中國人了呢?無非就是一個藝人領了一個獎,丢不丢人都是自己的事情。”
樂評人丁博認為《小蘋果》引發的争議正代表着中國人在音樂審美意識上的進步,“當年孫楠、羅中旭在國外拿獎回來,消息一出,大家會有崇拜的感覺,覺得世界獎項是加分項,而今天當《小蘋果》同樣也拿到重要頒獎禮的獎項時,卻突然有了争議,體現了中國對自己的藝術更自信,我們不認為外國人認可的東西就是好的,我們希望我們覺得好的東西被他們認可。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更自信了。”
二問 非主流走出國門為何受關注?
無獨有偶,王蓉的《小雞小雞》與筷子兄弟的《小蘋果》經曆了相似的情況。這首歌在不久前問世時曾招來一片罵聲,但最近卻火到了西方國家。據稱,《小雞小雞》的視頻已在Youtube上播放了730萬次,包括《時代周刊》、ABC電視台在内的美國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道,這首歌也迅速火到俄羅斯,短期國内全網點擊量過億。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在我們眼中的非主流作品去到了大洋彼岸,但真正意義上中國的流行音樂卻始終沒有走出家門?“娛樂心态是當下的最主導心态,大衆期待短時間内産生廣泛效應,每個人都說《小雞小雞》低俗,但每個人都在傳播它,都在幫一個娛樂産品進行消費。《小雞小雞》确實能讓人娛樂起來,人家認可,不難理解。但這不是音樂的成功,是娛樂效果的成功,各國大衆都需要娛樂。”盧世偉稱從市場角度說,《小蘋果》得獎也成立,“中國13億人口共同傳唱、推廣一首歌,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歐美方面當然會重視,AMA這個解釋很合理。”
盡管登了台、拿了獎,但丁博不認為《小蘋果》就在國外有真正的關注度并流行起來,“在一些網站上點擊率高就算流行了?聽到旋律知道這是哪首歌,才是真正的流行起來。中國音樂在國外真正流行過的,大概就是女子十二樂坊,她們的民樂表演形式很新穎,國外有管弦樂隊,但用琵琶、二胡組織樂隊,這個方式國外看不到。在日本有很多觀衆追看她們的演出,她們還沖擊過格萊美,雖然沒有成功進入最終的提名。大家認可鳳凰傳奇的‘神曲’,但不認可《小蘋果》,因為鳳凰傳奇想要的東西就是這樣的,他們盡力把自己想要的音樂做好,筷子兄弟想要的音樂是不是這樣的呢?這裡要打個折扣,因為《小蘋果》和《老男孩》不是一樣的東西。如果是為了市場做的東西,在受尊敬程度上就要打折扣,即便在國際上得更多的獎也不需要去膜拜,盡管它在商業上是成功的。”
三問 中國流行音樂國際地位如何?
《小蘋果》登上AMA的舞台卻不是直播時段、不是現場頒獎、也不是主流獎項,《小雞小雞》登上《時代周刊》卻稱為“鳥叔之後最荒謬的MTV”,我們的音樂在國際上究竟是什麼形象?在《小蘋果》和《小雞小雞》被标注上“歐美”标簽後,這個問題的答案反而更不明晰了。
“中國流行音樂在西方的影響力有,但不大,而且有影響力的是華語市場,國際市場看中的是中國的音樂消費群體。年輕人傾向于消費國外的流行音樂,韓國歌手來中國開演唱會,歌友會很有市場,現在的90後大都隻聽歐美外文歌,國外産品的市場響應如此之大,他們自然要重視中國市場。”盧世偉認為中國13億人口推動的強大娛樂市場正在被國外迅速感知,“目前國際認可的,還是朱哲琴、薩頂頂等人的納西帶有東方異域色彩的作品,或是宋祖英那種純粹東方民族的東西。雖然流行音樂作品基本沒有獲得認可,但與流行音樂相關的娛樂現象卻在那邊很有認知度,比如李宇春去巴黎時裝周,大家都能叫上她的名字。”
盧世偉認為中國與歐美的流行音樂有可比性,但要看比的是什麼,“流行音樂的東西是從西方學來了,以相同類型跟人家拼當然不占優勢。其實從人才上講,我們是可以比的,唱得好的有很多,當年譚晶、孫楠、沙寶亮、羅中旭都是拿過國際大獎的。歌曲不隻有一種類型,不應該用你的R&B跟人家的R&B比,因為這是你從人家那裡學到的東西,應該把自己最擅長的發揮到極緻。”
“歐美音樂的細分市場更鮮明,音樂細分是趨勢,國内也已開始出現,以前誰會分雷鬼、靈歌、放克?大家唯一知道的是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細分是好事,有人喜歡《小蘋果》、有人喜歡汪峰、有人喜歡莫西子詩,是中國音樂的進步。”談到差距,丁博認為,我們的設備不差,差距在軟件,“很多音樂人做專輯會去歐美做混音,最差也去韓國。歐美好的錄音室會分若幹個錄音棚,每個錄音師都有擅長錄制的曲風。”
“神曲”神在哪裡?
音樂人談定義
從龔琳娜的《忐忑》開始,大衆開始認識“神曲”,專業人士也開始進行相關研究,在網友自發的闡述文義很久之後,他們終于給“神曲”下了定義。“現在被稱為‘神曲’的歌曲很多已經脫離了原來所謂‘網絡歌曲’的惡搞、改編、翻唱、歪唱等淺顯的‘波普’話語行為方式和簡單的編曲制作方式。”音樂人李廣平對“神曲”做過專門研究,他稱“神曲”的創作結構首先是歌詞的扁平化、快餐化、紀實性與時尚的通俗化,“嬉笑怒罵、淺顯直白、毫不掩飾,在旋律上走複古迪斯科路線,加入電子、民樂等混搭元素,在MV裡,舞蹈語彙和場景服飾簡潔明了、幹淨利落,效果就是讓你一遍聽懂、兩遍記住。”
在專業人士眼中,“神曲”也分優劣,李廣平稱《我的滑闆鞋》就不是好作品,“《我的滑闆鞋》讓我有一種生理上的反感。音樂是有底線的,一首不講究發音吐字、沒有節奏感、沒有旋律美感,歌詞又不負載任何有意義、有文化内涵的歌曲,流行幾天,就隻能引發大衆的吐槽。而《小雞小雞》已經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了,應該叫配樂朗誦或哼唱,作者在‘神曲’的道路上走得太過了。‘神曲’創作者們在商業市場暢遊獲益的同時,也應該明白流行音樂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我們不僅僅需要身體的愉悅,更需要心靈的深層次感動。”
業内人談市場
“不是說非要這樣的歌才能流行,可能這種歌比較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我們對音樂市場的多元化理解還不夠,大衆的音樂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歌讓人思索,有的歌讓人懷舊,或者是有些情感訴求,有些歌讓人開心,本來流行歌曲就應該這樣多元化。其實在國外也類似,有特别上口的舞曲或者嘻哈,或者是所謂的巴拉歌、流行大金曲,這是長年都有的。”作為恒大音樂的掌門人,宋柯簽下大張偉後,後者接連推出《倍兒爽》、《胡撸胡撸瓢兒》等“神曲”,從這些“神曲”問世到走上市場,宋柯會層層把關,“我個人認為比較負面的,我會和歌手商量修改。”修改的過程就是去掉庸俗和負能量的内容,“庸俗和讓人開心這是兩碼事,比如《胡撸胡撸瓢兒》傳遞的就是男孩去安慰女孩,戀愛中最樸素的情感還挺正面的,你聽了覺得挺開心。尺度的把握主要還是看内容。我們有一句話叫大俗是大雅,俗本身不是壞事,但庸俗就不是好事。我們保證不傳遞那些所謂不健康、負能量的東西。”
當事人談差距
今年7月《小蘋果》剛開始大火時,曾有聲音稱這首歌是《江南Style》的山寨版,對此作者王太利出面澄清《小蘋果》早在2012年春天就已做完,“由于編舞的事一再被拖延,到了那年秋天《江南Style》就開始大火了,我也不想弄成它的山寨貨,再加上那時候開始籌拍《老男孩》電影,這首歌就被徹底耽誤了。”
但最終兩者還是扯上了關系,《小蘋果》的MV是由鳥叔工作室打造的,編舞與鳥叔《江南Style》“騎馬舞”的創作者是同一人。鳥叔2012年在AMA中是壓軸登台表演,《小蘋果》今年亮相則是廣告非直播時段。這種直觀的差異是衆多網友認為《小蘋果》此番走出國門其實是丢人了的一大緣由。王太利清楚地知道二者的差距,同時又不乏自信,“鳥叔自己就在美國學習音樂并發展,歌曲編曲制作和推廣上更具優勢,而且也找來不少國際大腕翻唱拉動受衆;在資源和人脈上,《小蘋果》不是《江南Style》的對手。但《小蘋果》曲風簡單,受衆從一兩歲到七八十歲,比較寬泛。能讓大家都喜歡,我真的覺得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滿足感和欣慰。”
■“神曲”發展史
從曲“神”
到形“神”
從龔麗娜的《忐忑》開始,“神曲”走進大衆視野。這首歌以笙、笛、提琴、揚琴等樂器伴奏,運用戲曲鑼鼓經作為唱詞,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獨具新意。自此之後,龔琳娜便開始在“神曲”道路上一路狂奔,先後推出《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等“神曲”。與《忐忑》不同的是,這兩首作品除了曲風“神”,龔琳娜還配合了誇張的造型,“神曲”逐漸進入聽覺上洗腦、視覺上抓狂的“形神兼顧”時代。
樂評人丁博認為,2012年的《江南Style》之所以能在一個月裡紅遍全球,并不是說它的音樂性有多麼強大,在MV裡演唱者鳥叔自創的騎馬舞步搭配極具感染力的音樂節奏,令人過目不忘。提到《江南Style》,大家更多的是提騎馬舞,提到《小蘋果》和《小雞小雞》,自然也離不開筷子兄弟和王蓉在MV中的奇葩舞步和誇張造型。
美國《時代》雜志這樣描述《小雞小雞》,“2012年,韓國說唱歌手鳥叔用一首大熱的《江南Style》,為荒謬但極具洗腦神效的MTV立下了極高的标杆,讓任何人都很難超越——但現在看起來,一個中國歌手正在發起努力。不管怎麼樣,中國流行歌手王蓉的《小雞小雞》發起了英勇挑戰。這個視頻裡,有穿着性感小鳥服飾排成一排跳舞的女子,有許多動畫的動物形象,還有幾乎什麼也不穿、隻穿着白色小内褲的男人們以及動物面具。還有一連串的雞叫聲。”這段描述的褒貶含義并不明顯,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王蓉的“小雞”造型抓住了歐美人民的眼球。
《忐忑》
作曲:老鑼
演唱:龔琳娜
啊哦
啊哦诶
啊嘶 啊嘶
啊嘶 咯 咯
啊嘶 啊嘶 咯
啊嘶 啊嘶
……
《小雞小雞》
詞曲:王蓉
演唱:王蓉
母雞母雞母雞母雞母雞母雞
咕咕day
小雞小雞小雞小雞小雞小雞
公雞公雞公雞公雞
喔喔 喔喔喔
誰偷了我的 Chua米
咕咕day 咕咕咕咕day
咕咕咕咕咕咕day
咕咕咕咕day
……
《倍兒爽》
詞曲:大張偉
演唱:大張偉
爽爽爽爽爽!
哈咿呦哦哦 哈咿呦哦哦
哈咿呦哦哦 走你哇哦哦哦
就這個feel 倍兒爽
倍兒爽
這個feel 倍兒爽
feel feel倍兒爽
《江南Style》
詞曲:樸載相,Yoo Gun hyung
演唱:樸載相(Psy)
《小蘋果》
詞曲:王太利
演唱:筷子兄弟
我種下一顆種子
終于長出了果實
今天是個偉大日子
摘下星星送給你
拽下月亮送給你
讓太陽每天為你升起
變成蠟燭燃燒自己隻為照亮你
把我一切都獻給你隻要你歡喜
你讓我每個明天都變得有意義
生命雖短愛你永遠
不!離!不!棄!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
怎麼愛你都不嫌多
紅紅的小臉兒溫暖我的心窩
點亮我生命的火
火火火火火
……
音樂人李廣平對“神曲”做過專門研究,他稱“神曲”的創作結構首先是歌詞的扁平化、快餐化、紀實性與時尚的通俗化。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王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