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9:55:24

遊玩浙江普陀山,普濟禅寺不能不去。一般遊玩普陀山的路線與通常景點不同,不是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這樣不走回頭路,可以看到更多想看的景點。

普濟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供奉觀音的主刹,為觀世音菩薩應化處。衆所周知,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道場之一,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普濟禅寺的前身,叫“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閑說前寺)1

唐大中年間,日本僧人慧锷從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像,想帶回日本。途經普陀山蓮花洋時,海面上飄出朵朵鐵蓮花。大風與鐵蓮花,阻止了慧锷的行程。他隻得上岸,與當地山民張氏在靈鹫山麓潮音洞邊,建了間不肯去觀音院供奉觀音菩薩。這是普陀山最早的寺院。

幾經興廢,今天的普濟禅寺蔚為壯觀。寺院有三座門,平時中間大門不開,遊客和香客,隻能從左右側門進入。

普陀山曆經唐、宋、元、明、清,愈發因為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在佛教界的地位聞名。據《普陀山志》記載:中國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後和親王為普陀山賜金、賜田、賜經等。其中,清朝康熙皇帝與普陀山的關系最為密切,是曆朝帝王中對普陀山佛教興盛貢獻最大的一位。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閑說前寺)2

說起來,康熙六次南巡,卻一次沒有親自駕臨過普陀山。不過,他每次都與普陀山親密接觸,或接見高僧、親書匾額,或賦詩談禅,或撥帑金,贈送佛像,修繕殿宇。敬佛禮佛的康熙皇帝,給普陀山帶來巨大福音。

據說康熙帝有一次在甯波遇見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醒悟後遂撥重資重修普濟寺的圓通大殿。這個圓通大殿,被稱為“活大殿”,有“百人站不滿,千人站不擠”的傳說。從此有了皇帝不來普濟寺大門不開的說法。不知真假。

圓通,是觀世音菩薩的别号。大殿中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這是一座難得一見的宏大殿堂。大殿為重檐歇山建築,黃琉璃屋頂,九踩鬥拱,門心闆雕了二龍戲珠。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可容數千人同時活動。“活大殿”之說名不虛傳。

大殿前平台的周圍有石雕欄闆,一座四米左右高度的鋼鑄鼎爐上“普濟禅寺”、“千秋寶鼎”、“光緒辛醜冬月吉旦”等字,團團圍了一圈。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閑說前寺)3

圓通寶殿正中,端坐着觀音菩薩。菩薩造像高達八點八米,塑了金身。一如我們見過的觀音菩薩一樣,兩邊是善财童子和龍女,一對金童玉女。

東西兩壁牆上,各塑了十六尊不同服飾、不同形态的菩薩,合稱觀音三十二應身。一心慈悲的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不同說法形象。

普濟寺前,有一個名叫海印池的放生池,是明代建築。對于遊客來說,不能從大門入寺多少有點遺憾。那麼就到三座橋上走一走,稍稍彌補吧。三座橋各有自己的名字。中間這座叫禦橋,又叫平橋。是三座橋中唯一一座平面橋。

平橋北接着普濟寺的正門,南與禦碑亭相連。平橋的名字因了橋中的湖心亭。亭子八角,取四平八穩之意。在平橋山走一走,祈福平平安安。

夏日走平橋,最是惬意。人在橋上,被放生池玉液擁抱,被古寺的粉牆環繞。池面上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憑欄賞景,但覺得清香陣陣,渾身通泰。酷熱的暑氣,煙消雲散。過湖心亭走到橋南,是建于雍正九年的禦碑亭。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閑說前寺)4

亭中豎立雍正所書、記載普陀山曆史的白玉碑一方,碑高三米,寬一點五米。

東測的拱橋,名為永壽橋。永壽橋建于明萬曆十四年。橋上有石欄柱頭,雕刻了四十座石獅子。獅子形态各異,生動逼真,呈現古樸典雅的特點。橋前菩薩牆影壁上,書了“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每個字高達五尺,字體蒼勁、雄渾、有力透牆壁之感。

站在永壽橋上,能看到華東地區著名的普陀山多寶塔。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老話,用在多寶塔身上一樣适用。因為這座寶塔,乃是一座元代石塔,與山西的應縣木塔年齡仿佛,是難得一見的寶貝。隻是,普陀山的名氣太盛,蓋過了多寶塔的風頭。

西側的橋叫“瑤池橋”。顧名思義,神仙佳處,洞天福地的瑤池,落到了人間,隻有普陀山,能擔此榮耀。如果遇到細雨霏霏,瑤池橋猶如蓬萊仙境,在漫漶的煙霧裡忽隐忽現。荷香中聽雨,怎樣的享受?

普陀山普濟寺最完整順序(閑說前寺)5

若是滿月的晚上,放生池荷花伴了月影,如夢如幻。是著名的普陀山十景之一“蓮池夜月”。想想自己站在銀色的月光下,清風明月梵音,忍不住笑出聲來。可惜去過普陀山多次,也在山上住過,卻沒有機會看到這“非人間”盛景。緣分不到,強求不來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