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1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内容: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并能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2.結合實際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并能進行相互改寫。
3.體會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足球比賽嗎?注意過教練指揮比賽的情況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教練員在紙上邊畫邊指揮比賽。
師:咱們一塊看看球隊訓練吧!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
師:怎樣畫這個足球場平面圖呢?
【設計意圖】
以足球為話題,将教學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學生看着高興,學得愉快,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1.活動(一):四人小組合作畫出足球場的平面圖。
(1)教師介紹足球場是長方形,長是95米,寬是60米并闆書。
(2)出示合作要求。
①、四人一小組,交流讨論畫足球場的平面圖時長要畫幾厘米,寬要畫幾厘米,
為什麼?
②、小組合作畫出合适的平面圖,并在圖中标出長與寬的厘米數,寫出長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寬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③、組内分工,展示平面圖。
(3)學生繪畫,
教師巡視。
2.展示作品,彙報畫法。
(1)請一小組四位同學分工展示彙報。
(2)彙報時師做補充。
(3)學生評價并提出疑問。
(4)小結:
為使足球場平面圖畫得規範,我們可分别把足球場的長寬各縮小到原來的1/1000,也就是用9.5厘米在圖上表示足球場的長,用6厘米表示足球場的寬。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師:實際的95米畫到圖上為9.5厘米,實際的60米畫到圖上為6厘米,你知道圖上的長和寬與實際的長和寬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簡整數比)
21教育網
生:
9.5∶9500=1∶1000,6∶6000=1∶1000。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它們的比是1∶1000。
3.領悟新知:比例尺的意義。
師:我們把足球場實際的長95米,寬60米叫做它的“實際距離”,縮小後圖中的長9.5厘米和寬6厘米叫做“圖上距離”,1∶1000就是這幅圖的比例尺
(闆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師: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有什麼關系?
(生答師闆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師:對,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得比,在一幅圖中比例尺是一定的。
師:這幅圖的比例尺表示什麼意思?
生: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000厘米。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4.展示其他畫法并比較,哪種畫法最合适,為什麼?
畫法雖然不同,但在同一幅圖上,比例尺是一定的。
5.說說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比例尺?
6.試一試。
(1)出示中國地圖,生讀出這個比例尺,并說說這個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是介紹比例尺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2)A地到B地的實際距離大約是24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這兩地間的距離是8厘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獨立完成,兩位學生闆演)
7.活動(二):同桌合作學習認識不同的比例尺特點及其相互改寫,并完成學習單(二)。
(1)出示合作要求。①、先獨立自學課本第54頁,完成學習單。
②、同桌交流讨論,彙報結果。
(學習單如下:)
1、比例尺分為哪兩類?
比例尺分為()和()。
例如:足球場的比例尺為1:1000,這是()比例尺,也可寫成()。
還可以表示為
這是()比例尺。
2、你能說一說這個線段比例尺表示的含義嗎?
這個比例尺表示圖上()厘米代表實際距離()米,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倍。
3、請試着把
這個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
(2)請同桌兩人進行彙報。(一人彙報,一人闆書)
(3)彙報時師做補充。
(4)學生評價并提出質疑。
(4)小結:
30米1∶4000001∶2000000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如上面這個足球場平面圖的比例尺應寫成1∶1000或。這樣的比例尺叫作數值比例尺。11000再如:和都是數值比例尺。比例尺還可以這樣表示:這樣的比例尺叫作線段比例尺。1厘米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米。
三、鞏固應用
1.完成課本第55頁第4題。
先讀出圖中的比例尺,弄清楚圖中是什麼類型的比例尺,再解釋意義,并且進行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相互轉換。
2.介紹放大比例尺。
先出示零件圖,再讓學生說說圖上2:1的意思。師介紹生活中的放大比例尺,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呢些地方見到過放大比例尺。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
2、關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麼?你認為需要注意什麼?
五、課堂作業:
甲、乙兩地相距133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的距離是3.5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用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兩種方法表示)
六、闆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巧設情境,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通過觀察足球比賽引入提出問題,再通過解決問題發現新的知識點,了解了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1·cn·jy·com
2.主動感知,自主體驗。
數學表象以感知為基礎,沒有感知,數學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本節課分三個層次引導學生在動手畫圖中學習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經曆和體驗了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章老師讓數學學起來更簡單*
*如對你有用,可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