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100條核心短語

100條核心短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9:24

100條核心短語(你需要掌握這些-終極成功的詞彙)1

“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馬克·吐溫

當我們所說的話用對了字眼就能叫人笑、治愈人的心、帶給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錯了字眼就會使人哭、刺傷人的心、帶給人失望。同樣地,借着所用的“字眼”可以讓别人了解我們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願望。 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于運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勵了當時的人們,決心跟随着這些偉大的人物,結果塑造出今天的世界。的确,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 帶出行動,而行動的結果便展現出另一種人生。當派屈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時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麼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甯死。”這句話激發了大家的決心,誓要推翻長久以來騎在他們頭上的苛政,結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堅合衆國于是誕生。 當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時,不要忘了獨立宣言,雖然那沒有幾句話,卻是二百多年來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保障。同樣地,當我們這些年緻力于種族平等時,不要忘了那也是因為某些字眼的組合而激發出來的行動所緻,請問誰能忘記金博士打動人心的那一次演講,他說道:“我有一個夢,期望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真的站立起來,信守它立國的原則和精神 ……”

當然,話語的影響力并不隻限于美國一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有一個人的話激起了英國全民抵抗納粹的決心,結果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挺過了最艱苦的時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那個人就是已故英國政治家邱吉爾。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那些偉人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這能改變我們的情緒、堅強意志、乃至于有膽量敢于面對一切的挑戰,使人生過得豐豐富富的。

生活中時時選擇使用積極性的字眼,最能振奮我們的情緒,反之,若是選擇使用了消極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們自暴自棄,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緻錯失垂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因此我要勸告各位,務必重視使用字眼的重要性,這做起來并不難,隻要你能聰明而用心地選擇便行了。

我們在跟别人說話時常常用字十分謹慎,然而卻不留意自己習慣用的字眼,殊不知我們所用的字眼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感受。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掌握怎樣用字,如果我們随着以往的習慣繼續不加選擇用字,很可能就會扭曲所曆經的事實。譬如說當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得的成就時,用的字眼是“不錯的”成就,那對你的情緒就很難造成興奮的感覺,這全是因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緻。一個人若是隻擁有有限的詞彙,那麼他就隻能體驗有限的情緒,反之若是他擁有豐富的詞彙,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個可以調出多種顔色的調色盤,可以盡情來揮灑你的人生經驗,不僅為别人,更可以為自己。

很可惜,我們許多人所擁有的詞彙并不少,可是真正常用的卻不多,結果隻能改變有限的情緒。要想有心掌握自己的人生,我們必須有意去改進習慣所用的字眼,讓它能把我們帶向所希望的方向。各位可能不知道,英文中有許多字除了它字面上的意義外,尚且具有情緒反應的特性,譬如說當你養成了動不動便說“讨厭”這個字眼的習慣時,那就會随口說出你“讨 厭”你的頭發、“讨厭”你的工作、“讨厭”做這、“讨厭”做 那,當你“讨厭”的次數多了以後就因此産生負面的情緒狀态了。

使用具有“引動情緒”的字眼,能夠很奇妙地改變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例如當我們想起“騎士精神”這個字時,它所給予人的感受是不是“溫文有禮”和“紳士風度”這樣的字眼所能涵蓋的呢?我就覺得它包含了更多的涵意,它讓我想到一位勇敢的騎士,騎在雪白的高頭駿馬上,身後還坐着一位烏溜溜秀發的美女;它還讓我想到這位氣質高貴的騎士正坐在一個大圓桌旁,同坐的還有其他的騎士,這群亞瑟王的精銳助手,十足地散發出卡麥勒城的傳奇氣氛。又像“無懈可擊”、“正直不阿”這種字眼就不是單單“做得不錯”、“誠實”所能相提并論的,至于“追求卓越’這個字眼又比“嘗試做得更好”更能給你強烈的感受。 多年來我第一手的觀察發現,在與人溝通時隻要改變其中的關鍵字眼,就會立即影響自己或對方的情緒,同時還連帶着影響後繼的行為。在給成千上萬的人進行過心理治療後,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乍聽之下實在很難相信),就是隻要我們改變日常使用的字眼──那些用來形容自己情緒的字眼──我們的想法、感受和做法便會很快地有很大的改變。

我之有此體認,乃是發生在數年前一次與别人的生意交談,當時我們去了三個人,我、公司的總經理喬治及業務經理約翰。當交談到一半時我們發現了很不好的現象,對方和我們主談的那位先生擺明了想占我們便宜,這種行為大出我們先前的預料,因而我的心裡實在是有些不大愉快。不過我倒沒一直生悶氣,因為其他二位同事對這件事的反應卻更吸引我的注意。

喬治最是生氣不過了,他氣得有些失去了控制,而約翰卻截然不同,似乎有些視若無睹。在整個交談過程中,我們三個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何以碰到對方這樣的行徑,三個人卻各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呢?不用說,反應最強烈的便是總經理喬治了,他不僅嘴裡不時吐出“氣炸了”、“氣瘋了”及“氣死 了”的字眼,同時面孔漲得通紅、頭冒青筋。當我問起他為何會如此憤怒,他咬牙切齒地說道:“如果你發怒的話,就會萌生一股氣勢,這股氣就能使你扭轉局勢。”原來他把發怒這種情緒當成是一樣取得局勢掌握權的工具。

随之我又轉向了約翰問道:“何以你一點都不生氣?”而喬治也插嘴道:“難道你沒氣個半死?”約翰笑了笑說道:“這沒什麼值得生氣的。”他可沒說一點假話,事實上就我認識他這幾年裡,可就沒見過他發過什麼脾氣,接着我又問他“生氣” 在他心目中的章義,他說道:“如果你生氣就無法控制自己。” 他這話倒很有童思了,随之我好奇地問道:“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那會怎麼樣?”他冷冷地說道:“那麼你就輸給對方了。”

這兩個人的反應實在是個強烈的對比,一個人為了取得局勢的控制權而發怒,而另一個人害怕發怒而失去局勢控制權,兩個人的情緒反應雖然不同,但出于為取得控制權的信念則一緻。這讓我不由得思索起我們在說話時用的字眼,這些用來形容内心感受的字眼,到底會對我們的情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這次和對方的交談結果我是有些不快,可是喬治卻憤怒不已,而約翰似乎沒有多大感覺,我真是不知道他心裡是怎麼個想法。

于是我轉頭問他:“約翰,我和喬治對于對方這樣的惡劣行為都十分不滿,可是你卻彷佛無動于衷,難道你認為對方的做法沒錯嗎?”約翰笑了笑地說:“我是沒生什麼氣,可是這并不代表我認同對方的行為。”喬治這時迫不及待地問道:“那你又是什麼意思?”約翰正色地回答說:“我隻能為他們的行為感到‘遺憾’。”遺憾?就這麼簡單兩個字?我可不敢相信當對方已擺明吃定我們,而約翰竟然隻是遺憾而已,沒有一點生氣的模樣。

我不由得好奇想知道,難道就是他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内心的感受,因而情緒未受影響嗎?或許這其中還真有某些我尚未明了的道理存在,我得好好地研究研究。在随後的幾天當中我一直思索這件事,心想如果我在十分生氣時也用這樣的字眼,不知道是不是能使我的怒氣消減?單是想到“遺憾”這個 字跟,心裡似乎就提不起想發脾氣的勁,我想就當作好玩,不妨試試這個字眼是不是真能發揮神奇的魔力。

終于有一天試用這個字眼的機會到了。那一次我開了很久的汽車,而于晚間住進一家旅館,由于助理的疏忽沒把房間訂好,所以我得在櫃台邊多站了十五二十分鐘,等旅館服務人員盡量替我挪出一間空房好住進去。各位可以想見,當開車很長一段時間後,再加上時間挺晚的,我可是巴不得馬上能有一張床可以好好地躺着休息一番。然而看見那位櫃台員一副沒精打彩的做事模樣,慢吞吞地敲打電腦把資料輸人,我就覺得有氣.真想罵他一下叫他手腳俐落些。就在火氣漸漸上冒之際我 想起了“遺憾”這個字眼,是不是它真能使我的情緒好一些呢?于是我便對那位櫃台員說道:“先生,我知道這不是你的錯,可是現在實在是太晚了,并且我又累的不得了,我真是巴不得能趕快有間客房。你知道嗎?如果我在這裡站得太久,這會讓我對貴旅館的印象感到遺憾噢。”

聽完了我的話,這位櫃台員帶着一副怪異的表情望了我一眼,随之便笑了,而我也回之以笑,刹那間我那升高的火氣一下于全消了。這個字眼似乎還真發揮了它的魔力,那位櫃台員馬上加快了速度,而我的心情就此輕松了下來。真是不可思議,隻不過換個表達情緒的字眼,我的情緒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而這做起來還真容易不過。

有過這樣的經驗之後,在随後的幾個星期中我不斷使用這個字眼,我發現每次一說完這個字眼,情緒便會立刻降低下來。不到兩個星期,這個字眼已變成我的習慣用語,不必刻意想使用便會脫口而出,每當我想發脾氣時,這個字跟自然就成為形容情緒的第一選擇,結果我從此就難得再出現發脾氣的鏡頭。後來我又嘗試其他的字跟,發現那些字眼也都具有很快降低或改變情緒反應的功效。

何以字眼具有這樣的特性呢?我們都知道,透過五大感覺器官,我們可以把周圍一切的現象輸進腦子當中,這些現象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經過感覺器官的“诠釋”後而成為我們内心的種種感受。然而我們要如何才 能描繪出這些感受呢?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給它們貼上識别的标簽,而這些标簽便是我們所習稱的“字眼”·。

也就因為這麼做而産生了問題。字眼就好;像“模子”一樣,我們的感受有如“澆鑄的液體”,經常我們不經考慮便把自己的感受随便倒進一個模于裡,也不管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合适或更正确的模子。遺憾的是,我們的感受經常倒進的模子是消極的、頹喪的,長久下來便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而這些使用不當的形容字眼便真好像是我們實際上的遭遇,更可怕 的是我們卻不知道這些字眼對于人生的影響。當我們動不動便把“生氣”、“倒黴”、“不安”或“受辱”的字眼挂在嘴上時, 或許它并不足以代表你當時的實際遭遇,不過問題就來了,因為所冠上的字眼在你不經意之中便取代了你實際的遭遇,也不管它是不是真能夠精确地代表你實際上的感受,結果就好像明明是一件小事情便被形容成一樁大災難。

就以我和約翰、喬治三人的不同感受來說,大家都同時參與了這次的商談,結果讓喬治“氣的不得了”,讓我覺得有些“不悅”,可是對約翰來說僅僅覺得有點“遺憾”和“困擾”而已。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實在是有意思,在面對相同的情況下, 三人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其反映在言談之中所用的字眼 也截然不同。從這裡我們會發現,雖然我們三人面對了相同的 處境,可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字眼,也就是說把感受倒進了不 同的模子,結果那些字眼所描述的情境就變成每個人的實際遭 遇。随之我又發現當我使用了約翰的“模子”,也就是說使用了他所用的字眼,例如“遺憾’或“困擾”,結果很快地就改變了先前的情緒反應。由此我們發現了字眼的本質,當我們的遭遇若賦予某一種字眼,那麼那個字眼所代表的情境就會成為我們實際上的遭遇。既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日後在描述自己的情緒時,所用的字眼就必須謹慎,否則就會遭緻比實際上更大的痛苦。

字眼就它的本意來說,隻是把我們先前的遭遇給重現出來,然而它的重現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失真,結果便扭曲了我們最初的認知與感受。在上面所說的例子裡,三個人面對的是相同的境況,結果一個人很生氣,一個人不悅,而另外一個人覺得遺憾,很明顯地三個人的情緒反應都起因于個人的诠釋。人們在诠釋任何事情時所用的最主要工具便是字眼,當我們把所遭遇的貼上什麼樣的标簽,它就會立刻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中産生相對的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字眼乃是腦子裡生化反應的催化劑。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不妨可以一試,當某個人沒有緣由地對你口出“三字經”,看看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你是無動于衷呢還是勃然大怒?如果有人稱呼你“善人”、“白癡”或“花花 公子”,請問你是否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各位,請不要忽略字眼對人們情緒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就有一些字眼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字眼猶如絲線,讓我們用來編織自己的經驗。”──赫胥黎

我最初研究字眼影響情緒的奧秘時,經常會懷疑難道隻要把日常使用的字眼換一下就能使情緒産生那麼大的變化,可是随着後來更深入的探讨,我不由得不信服字眼确能神奇改變我們情緒的這個事實。根據康着頓百科全書的記載,英文中所包含的單字至少有五十萬個,而我從其他資料更得知實際上可能接近七十五萬個,其數量之龐大可說傲視群倫,排名第二的是德文,總數也不過隻有英文的一半而巳。

雖然英文擁有數量這麼龐大的單字,可是我們一般人常用的卻少的出奇,有不少語言學家告訴我平均我們常用之數約在二千到一萬之間,若保守估計英文單字為五十萬個,那麼我們常用的隻為實際總數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而已,想想看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呢!根據我從同義字手冊中所查到有關描述情緒的字眼約超過三千之數,最讓我吃驚的是其中屬于正面的竟然隻為負面的一半。據我的統計,具有正面情緒的字眼為一千零五十三個,而具有負面情緒的字眼為二千零八十六個,幾乎是前者的二倍。譬如就以描述“悲傷”的字眼來說, 總共有二百六十四個,而描述“快樂”的字眼卻隻有一百零五個。無怪乎美國今天會有那麼多的人經常覺得情緒低落。

在我的研讨會中都會作一個調查,想知道每位學員在一周中平均會有哪些情緒反應,差不多大多數人所能寫出來的情緒種類不會超過一打。為什麼會這麼少呢?我認為那是他們已經習慣于掉進固定的情緒窠臼之中所緻,也就是說他們之中有的人不時沮喪,有的人不時生氣,有的人不時覺得不安,有的人不時會害怕,有的人不時情緒低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乃是因為他們不時使用同一類的字眼來描述每一次的遭遇,結果那類字跟所描述的狀況就真成為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務期這些字眼能使你振奮、進取和樂觀。”──安東尼·羅賓斯

要想不掉進少數習用的負面字眼陷阱裡,你必須擴大使用字彙的範圍,在此我不妨給你一些提醒。我們常看的聖經共使用了七千個不同的字;詩人約翰·密爾頓一生的着作用丁一萬二千個不同的字;至于莎士比亞則總共用了二萬四千個不同的宇,其中有五千個隻不過使用了一次,這些字當中有一些還是他自己發明的,不過今天卻成為我們常用的字眼。語育學家所作的研究發現,我們使用什麼樣的字眼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你可别懷疑這句話的正确性,就以我們所說的英語來看就是一種具有“動詞導向”的語言,因為我們說的話便影響了我們的思考,進而主宰了我們的行為,無怪乎我們會對“起而行”的民族性而深感自豪。相對于中國人而言,他們十分看重 “安定性”,因而在各地的方言中都充分反映出名詞的重要性高過動詞,就他們來看名詞代表始終如一,而動詞(即行動)卻如清晨朝露,刹時便會消逝。

因此我們切切不可忘記,我們口中的話(字眼)會主宰我們的意念,終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正如我們在上章中所提過的,隻要我們在問話當中改變一個字眼,那就會帶出不同的答案,而我們的人生也就因此改觀。當我鑽研字眼的影響力越深入,就越發覺得字眼實在具有莫大的威力,它不僅深深影響着我的情緒,也影響着我周圍其他人的情緒。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