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15 02:27:38

#01

品牌清單

品牌搭建初期,你需要明确的事情有以下11個:

1、該品牌所屬的品類是什麼?

2、該品類的核心屬性是什麼?即對于支撐品類的“成立”而言,優勢屬性是什麼?

3、該品類的主打需求是什麼?

4、核心面向什麼人群,提供什麼解決方案?其次面向什麼人群,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5、品牌的核心傳播信息上,主要強調哪個層面的信息(功能屬性/直接利益/心理利益/價值觀)?

主要傳遞哪些方面的優勢?(相比于默認選擇或對标競品的優勢點)

6、從目标人群和現有資源出發,選擇什麼樣的品牌傳播渠道?

7、在這些傳播渠道上,選擇什麼樣的打法,從而加固品牌聯想,以及打造品牌聲量?這個聲量的效果如何衡量(是跟競品對比,還是跟過往數據對比)?

8、為了加固品牌心智,什麼是品牌部要長期持續做的事情?該模式如何複制?

9、什麼是當下可以做的事情(根據團隊現有資源,目标怎麼量化拆解?策略怎麼做?所需資源是什麼?)?

10、品牌商務合作方面,從SWOT模型出發,要選擇哪些合作夥伴,以什麼樣的方式合作?

11、基于以上定位,給到産品、運營、市場的建議是什麼?

#02

分析清單

為了明确以上11件事情,你需要做的分析有以下6類:

1、潛在目标消費者分析(包括使用者、影響者、購買者等角色的行為層/認知層/心理層分析)

2、品牌所屬的品類分析(包括該品類的概念研究、背後的文化/曆史等心智資源分析)

3、主打需求分析

4、品牌傳播策略分析

5、公司資源分析

6、商務合作模式分析

#03

潛在目标消費者分析

3.1)明确他們對于該品牌的心智定位: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研究在他們的内心,把你當做什麼,沒有把你當做什麼?原因又是什麼?

他們到底是把你這個品牌,對标的是人,還是物,還是事,還是一種理念或方式?(即:内心參照物是什麼)

他們沒有把你當做什麼?原因是什麼?

·舉個栗子·

不對标産品:剪輯軟件(原因:功能不足,無法靈活應用)×

可以對标人力:模特/翻譯/小助理/個人分身(原因:産品有足夠優勢)√

不對标營銷方式:短視頻營銷方式×(原因:沒有内容營銷的服務支持)

3.2)明确他們對于該品類的理解、心智聯想、情感态度:

比如:某品牌的用戶研究調研展示——

對品類的理解:

用戶對于剪輯軟件這個品類的強相關聯想詞是:圖層,也就是說在用戶心智中,圖片、文字、人像、視頻都是圖層的概念,軟件隻是幫助混合而已。

當我們去宣傳“剪輯軟件”的時候,用戶打開工具頁,就會帶着【市面上常見軟件的使用習慣】去做,不自覺地去找“與之相對比而言”的各種缺陷和不足,比如美感、特效不夠等。

聯想詞:

想到該品類,用戶的腦子裡馬上浮現的聯想詞是智能(但覺得勉強,因為沒有實體聯想,起碼要有實物産品,比如機器人、或者攝影棚出租等服務,占據這個聯想詞)、快(因為支持快速生成素材)

情感态度:

對于該品類的态度,普遍偏積極(而非中性和消極),認為是未來趨勢,會比較看好;但也有一部分人持有負面想法,認為比較“假”,跟真實情況差的比較遠,感覺帶有一定欺騙性。

3.3)明确品牌三圈:目标用戶類型、應用場景和痛爽點、在意的産品利益點

目标用戶類型:

了解真正需要這款産品的用戶群體是哪些?(什麼類型的用戶需求,才足夠剛需、高頻?)

應用場景方面:

場景是跟着用戶走的,比如目标用戶類型有A、B這2種,那麼應用場景就有A1、A2、A3、B1、B2、B3....無數種。

比如:目标用戶有B端和C端兩種,那麼應用場景就可以分為:

【B端場景】演說類内容、服務型内容、影視類内容;

【C端場景】知識/娛樂/社交/遊戲等影像場景、虛實“真人”互動類内容、虛拟偶像與粉絲互動内容。

在這裡,我們核心要關注的是:

不同類型的用戶,對于該産品的應用場景的差異點在哪裡?(比如A類型用戶,主要關注B場景下的體驗感,但可能對于C場景完全沒有感知)

假設是B端客戶,還需要了解他們的行業、崗位、業務,從而了解基于自身業務下的場景需求。比如同樣是用剪輯工具,視頻剪輯師關注的是特效、素材是否豐富,市場營銷人員更關注的是視頻内容與平台的适配度。

痛爽點方面:

基于上述應用場景/B端業務需求,分析這類産品問題為什麼痛,這些産品特性為什麼對用戶有用?

比如:

A用戶認為某功能應該是主推功能(也是ta當初購買該産品的主要原因),現在反而隐藏在二級類目下,沒有快速疊代,導緻感覺用下來稍顯雞肋。

B用戶認為某功能是最滿意的,因為其他競品做不到适應XXX場景需求。

在意的産品利益點:

為什麼作為某用戶類型,很需要這些産品特性?(是為了在某應用場景下,消除痛點,提升爽點)

#04

品類分析

品類分析包括3個部分:空白品類、品類占據、品類命名。

4.1)明确是否有細分出一個“空白品類”的可能?

比如面向不同地區的市場,是否可能存在不同的空白品類?

就像在中國就叫尿不濕,在日本叫做紙尿褲。

4.2)我們要占據哪個品類?

定品類,就定生死。品類定義就是品牌的命脈。

舉個例子:一旦把某剪輯工具,重新定義品類,将它定位為數字人品類,因為數字人是一個影像詞彙的定義,也就是數字人=數字人影像(用3D成像呈現在2D影像領域),那麼,該品牌将會在一個全新的維度去跟競争對手PK。

因為這相當于把2D影像的事情重新升維了,看上去像3D的真人,但實際上是2D的視頻素材。但是,如果該工具,還是對标剪輯軟件,用戶會覺得對比下來,覺得沒有什麼優勢點,也覺得它可能不适配這麼高的價格體系。

那麼,應該如何判斷,該産品/品牌要歸屬于哪個品類呢?

為了輔助分析,有3個重要工作要做:

4.2.1)如何做品類概念分析:

分析框架

A.該品類的定義是什麼?

B.該品類的分類是怎樣的結構?

C.按照不同需求,該品類可以應用于哪些領域?不同領域下,可以分為哪些應用場景?

D.從品類進化的角度,是否有相對應的應用案例?

E.該品類與其他概念的關系

F.該品類下的競争賽道:上遊、中遊、下遊;入局者有哪些,他們押注的砝碼是什麼?

G.該品類的發展曆史:萌芽期、發展期、爆發期的重要事件;目前最前沿的技術是怎樣的?

做完了品類的研究,才可能去做品類的優勢分析。因為如果你都不了解這個品類,又怎麼知道該品牌占據哪個細分品類會更有優勢?又怎麼知道如何占據該品類的核心優勢?

4.2.2)如何做品類優勢分析:

拿某剪輯軟件來舉例,假設他們對标的是【剪輯軟件】——

從品類覆蓋廣度來看:依次是視頻剪輯軟件>短視頻媒體賬号>口播類媒體賬号>企業定制化音視頻技術服務

從品類使用頻次來看:依次是内容創作類工具>内容營銷工具>企業官媒内容創作工具>口播類内容創作工具

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

如果這個軟件,想要在一個大池子裡面玩,覆蓋C端和B端,對标的是“創作”的概念,因此品類價值對标為視頻創作平台。

如果這個軟件,隻想要在一個垂直的池子裡面玩(能持續生産内容的企業),對标的是“營銷”的概念,因此品類價值對标為視頻營銷或代運營服務商。

拿某剪輯軟件來舉例,假設他們對标的是【虛拟數字人】——

從品類覆蓋廣度來看:依次是非定制數字人(費用低)>定制數字人(費用高)

從品類使用頻次來看:依次是超寫實數字人(應用場景廣)>卡通數字人(應用場景窄)

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

如果這個軟件,想要覆蓋泛C、小B等群體,核心對标的是“傳播”的概念,因此品類價值對标為“虛拟主播”。

如果他們想要定位高端 定制 企業類客戶,對标的是“專屬身份”的概念,因此品類價值對标為“虛拟分身”,或“虛拟人設/IP/員工”。

從上述分析出發,品牌方需要考慮的是:

如何匹配相應資源和搭建團隊,來支撐這些品類價值定義?我們在占據這些品類價值的時候,是否真的足夠有優勢?這個決定了後續整個運營模型怎麼跑通,非常重要。

4.2.3)如何做品類定位規劃:

第一步,先确認品類核心屬性,以及品類核心概念詞。

先用【5W1H模型】,分析品類的核心屬性。

·舉個栗子·

【内容營銷工具】這個品類的核心屬性如下:

What:讓消費者覺得有價值的信息

Why:建立品牌心智、拉新和轉化的常用手段

Who:品牌的潛在用戶

Where:社交媒體

When:高頻、無時無刻、随時觸達

How:軟營銷、把營銷信息融入内容創作

然後,用概念圖,分析這個品類的核心概念詞。

比如,【内容營銷工具】的核心概念詞是【軟廣】。

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呢?

提取邏輯如下——

我們把品類的核心屬性放在一張空白的圖中,然後找出哪個詞,是可以概括或者跟這些核心屬性有強關系的?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1

最終結論是:

因為【軟廣】這個詞,存在于中國大衆心智中,既包含社交媒體的概念,社交媒體又包含随時觸達 自媒體矩陣的概念;又包含了營銷信息的概念。

第二步,思考如何在用戶心智中占據品類核心概念詞。

這裡面會涉及到四點,還是以内容營銷工具為例——

1、考慮品牌核心傳播點:

進一步量化和具體化表達“XXX幫你做軟廣”的語義,比如XXX幫你做軟廣/爆款内容/上熱門

2、考慮核心傳播圈層:

從産品特性與傳播圈層的契合度出發,考慮傳播圈層 合作方式。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2

根據以上傳播圈層,可考慮合作類型有——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3

3、考慮核心傳播物料的形式:

梳理品牌核心傳播信息結構,進而分析傳播物料的主要形式:

比如在中國人的認知裡面,營銷這個詞——

包含了:廣場/公域流量池(視覺)、重複廣告/口碑傳播(聽覺)、固定形象(感覺)的認知屬性。

因此,如果品類對标為B端内容營銷工具,在整個品牌的信息結構裡面會包含3個點:

第一:B端做内容營銷的常見問題

第二:相比傳統營銷工具的差異化優勢

第三:品類優勢信息(什麼概念對于“内容營銷”來說,足夠吸引人)

綜合以上3個點,我們不難發現,通過案例的形式去表達,是最為合适的,因為可以覆蓋場景、增長效果及前後對比、策劃方案思路等關鍵要素。

4、考慮核心傳播物料的内容:

第一步,提取“品類核心詞“的認知資源:

比如,“軟廣”這個品類核心詞的認知資源包括:内容創作者、全域營銷方案、全媒體矩陣、銷售或轉化業績(GMV)等。

第二步,将認知資源轉化為實際用得上的物料:

縱觀内容營銷在營銷發展史中的演化曆程,讓消費者覺得有價值的内容本身,一直是内容營銷成功的關鍵。

因此,不妨想一下,如果企業要生産出有價值的内容,那麼所需的物料支持,可能會包括哪些?

比如内容創作者榜單、全媒體平台最新報告、短視頻/直播腳本、爆款内容公式或标題、病毒營銷策劃文案、刷屏H5案例等。

在确定了物料的大緻方向後,接下來就需要搭建一個系統的品牌傳播内容選題庫。即:根據不同的産品模塊,去拆解角色詞、需求詞、關聯詞等,再根據這些詞去策劃适用于不同平台的話題内容。

比如短視頻的産品模塊,可以通過5118站長、360趨勢等工具,去拆解關鍵詞分類——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4

基于以上這些關鍵詞,結合平台的熱門内容類型、熱門話題、熱門分區,以及最近的熱點話題、明星/企業IP,就可以靈活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創意内容。

比如:HR(角色詞) 需求詞(分身) 關聯詞(面試),就有這樣的創意——

通過以上3個方面的分析,我們會得出以下結論:

1、選擇哪個品類比較有優勢;

2、如果要定位為這個品類,我們要如何去做品牌傳播(核心信息點 傳播圈層 傳播形式 傳播内容)

4.3)如何給這個品類命名?命名策略怎麼做?

首先,根據競品的類型,做競品的品類命名調研。

即:調研他們都是怎麼命名的,策略是什麼(比如:目标驅動命名、價值驅動命名、品牌驅動命名、技術驅動命名)。

然後,從不同策略的命名中,選擇跟自身比較靠近的命名概念。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5

接着,還可以從自身出發,找出自己想要表達的特性,比如

最後,通過搜索相關聯想詞,對語義進行分析。

每個詞語的聯想,就是品類聯想詞,都是消費者拿來第一時間在腦海搜索的“提示語”,所以情感調性、文化聯想、常用領域都是很重要的。

比如,虛拟形象:其語義包括——手機、軟件、虛拟主播、網課、遊戲、B站等概念,相比數字形象這個詞,虛拟形象這個詞更适合數字人使用(因為數字形象搜到的關聯詞,主要跟育兒相關)。

再比如,孿生數字人這個詞目前隻看到在政府文書或專業白皮書裡面用,對于大衆來說接受度較低,目前沒有看到足夠的搜索詞頻,從大衆理解度來說,不建議使用。

克隆人相關聯想是克隆人、星際戰争、克隆技術的倫理道德讨論,如果品類強調這個詞的話,有可能會造成一點的傳播負面聯想,或者局限在技術層傳播,因此不建議作為聯想詞。

數字替身這個詞,會跟武打、功夫片、跑龍套等相關,存在一定的貶義,所以也不太建議使用。

最終,可以從以下4個維度(應用場景/人群聯想度、可理解度、情感調性匹配度、差異化/優勢拉開程度),為以上詞彙進行排篩,從而找出合适的詞彙,并從強到弱排序。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6

*為什麼要考慮“可理解度”:

盡量避免【專家詞彙】,用【更生活化的詞彙】,更利于在各圈層傳播。

*為什麼要考慮“情感調性匹配度”:

假設該品類屬于TO B企業,面向各行各業的企業客戶,情感調性要偏理性 中性。

舉個例子,通過列舉候選品類詞,我們找出比較合适的詞,然後開始造句:比如我們專注于打造XXX品類,為XX用戶提供XXX解決方案。——看看是否能夠造成一句通暢、易于理解的句子。

#05

主打需求分析

這裡最主要的是分析:

1、用戶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用戶想用你的産品去取代的東西是什麼?

3、如果我們主打的是這個需求,是否足夠剛需 高頻 足夠痛/有優勢?

·舉個栗子·

用戶真正想要的東西是更便宜的勞動力,最好是不花錢的模特、助理、銷售、多國語言翻譯(對标:按小時/天計算的人力),這個是足夠剛需 高頻 足夠痛 足夠有優勢的。

用戶還想要拍攝口播視頻的時候超省事兒,不用自己拍,不用模特,不用場地都能完(對标:一整個拍攝團隊和拍攝基地)

——但是,口播視頻還是需要真人去做效果會更好,現在的數字人,在情感吸引力上優勢不大。

#06

傳播策略

·舉個栗子·

某TO B 品牌傳播策略的核心在于:

通過品牌聯名 話題/事件營銷,來加固品類聯想,并撬動C端流量,再通過市場側承接這部分泛流量,篩選出B端客戶進行轉化。

而在跟用戶的溝通層面,多以功能屬性、客戶案例、各圈層的話題營銷、教程類内容為主。

#07

公司資源分析

深入了解公司的資源,包括産品、市場、運營等各個層面的過往裡程碑、過往數據情況(比如微信指數、投放情況、傳播花費)等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決定了品牌部的位置,能在公司做的事情上限在哪裡,接下來馬上能做的事情可以如何落地。

#08

商務合作模式

首先,根據SWOT模型分析,分析對于合作者來說,跟自家品牌合作的好處有哪些。

然後,從合作方能獲得的收益分析,将合作的企業分為以下兩類:

1、一起搞錢:

代理商/服務商/分銷達人、合作分成

2、一起搞流量:

針對特定目标群體,一起做内容/話題營銷,那麼就需要分析自己和合作方欠缺/需要的内容類型有哪些,話題結合度高的合作方有哪些。

接着将合作夥伴進行分類,比如運營合作夥伴、内容合作夥伴、分銷合作夥伴。

每個類型的合作夥伴下面,把對方能獲得的權益、需要做什麼都寫清楚。

最後,把商務合作方案,拿去跟法務一起過一遍,接下來就是拿着合同協議和商務合作PPT、案例去尋找合作方了~

以過往操盤經驗舉例,思維過程如下圖:

創立品牌公司的步驟(品牌搭建初期要做哪些事情)7

最後,衷心希望所有企業,都能重視品牌這件事,不要以為品牌部門就隻是發發新聞稿,搞搞活動,做做直播而已,他們的工作遠不止于此。品牌策略的制定和落地,是一個非常系統,而且是打長線的事情,傳播層面的動作隻是棋子。

作者:野馬範 7年品牌策劃人,立志于成為"人間清醒”——洞察商業、洞察内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