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害怕啦,給自己安全感》這本書說,人們對害怕的反應有三種,僵住(什麼都不做)逃跑(即選擇逃避)戰鬥(對問題施加反作用力)。
作為生存策略,這些反應能保護我們免遭威脅。
如果你僵住了,捕食者可能就不會發現你。
如果你逃跑了,你就能擺脫捕食者。
如果你比捕食者還高、還壯,你可以戰鬥,确保自己存活下來。
害怕的反應,第一和第二種模式,僵住和逃避,雖然從進化觀點看是有用的,卻給不了我們渴望的東西。
畢竟天天做白日夢,得不到我們理想的工作,給不了我們事業、親密關系或其他目标,也找不到心儀的異性。
僵住模式即行動為零,就像癱瘓了似的。它通常伴随着頭腦活躍,但這種活躍隻是在繞圈圈,不産生決策或行動。
逃避模式是把自己和問題拉開距離或分散自己對問題的關注,從而假裝問題不存在。
僵住通向後悔而逃避通向焦慮。
我們會後悔于失去的機會和沒走過的路。
我們也無法說服自己,逃避必要的風險,能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
當我們經常性地逃避生命中的重要課題時,我們會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我們會越發焦慮,越發害怕那些讓我們逃避的事物。
2
害怕的第三種反應是戰鬥。
如果我們用戰鬥的能量去抵制想法或感覺,通常會更糟糕。
想象一下:你努力說服自己接受一種令你害怕和作嘔的食物是多麼美味,是什麼樣的感受,能做到嗎?
想象是一回事,真的産生那種感覺幾乎是不可能的。
編造一種感覺是徒勞無功的陷阱。
用我們的能量去抵制我們的感覺,隻會白白耗費能量,而不會克服害怕。
如果我們把戰鬥定義為有目的,的行動,就能培養出面對害怕的勇氣。
勇氣這個詞會讓人想起戰鬥英雄、英勇犧牲和種種普通人無法應對的情境。它還能激發罪惡感和羞恥感,為沒能實現自己看重的人生準則,而自感罪惡,為沒能達到自己理想人生的高度而自慚形穢。
但這裡咱們談論的勇氣是指人們每天起床面對挑戰和困難的态度,是帶着意圖和目标去生活的壯舉。
這句話讓我想到《第二次擁抱》中的丁木木,她很害怕再次被老公家暴,但她也知道,隻有拼盡全力擺脫這段婚姻,這個男人,她和女兒才會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在經曆僵住,逃避這兩種模式而無果後,她選擇了戰鬥。
雖然害怕但木木還是激怒老公在公共場合再次毆打了自己,然後果斷選擇報警,拿到證據,起訴離婚。
關于勇氣所有的定義都指向行動。
勇氣的意志力體現在于,明知道不一定能獲得成功,但仍朝着有價值的結果而努力。
勇氣不是沒有害怕,而是知道别的東西比害怕更重要。
3
說實話,我自己是走夜路害怕時先是會僵住、然後就是逃跑,危機時候肯定是選擇戰鬥。
但在生活和事業上,因為失敗的次數太多,對自己完全沒有了信心,所以有一段時間的生活就陷入僵住模式:什麼都不做。
勸自己工作上知足常樂也挺好,告訴自己錢慢慢都會有的。
但這種制造假感覺是逃避現實問題,而不是去戰鬥,去解決問題的方式,顯然是連自己都騙不過的。
因為現實擺在那裡,生存需要成本,生活需要錢,自己需要工作中的成就感帶來幸福感,孩子們需要教育費用而家裡的老人們需要養老。
四十歲,低學曆、高年齡、自信心碎成渣,面對艱難的現實問題,雖然也害怕再次失敗,但,最好的方法也還是選擇去戰鬥,去解決問題,所以,我開始做自媒體,再一次開始創業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難免遇到自己害怕的情境吧?害怕時你會做些什麼呢?評論區交流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