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朝所有盔甲

清朝所有盔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04 02:48:52

清代盔甲承襲自明代晚期布面甲,最晚至乾隆前期,清軍的布面甲已經發展成熟。

《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有多種布面甲、棉甲,其整體風格一緻,同時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在細節上作出區分,整體形制規整有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

▲清代職官甲,與《圖式》記載存在出入,内蒙古博物院

但從存世實物來看,清軍之盔甲并未完全依照《圖式》之标準制造,部分實物與書上之記載出入較大,不同實物之間也存在明顯區别。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

▲順治禦用棉甲,其護腋、前裆較大,故宮博物院

清代盔甲實物較多,如果單獨研究某件盔甲,自可随意分析。但如果試圖系統分析清代盔甲,便不免要将某實物與其他實物進行比較,此時便涉及到一個标準定義的問題。如要言“大”、“小”,則須知何為“正常”,否則無“正常”概念,“大”或“小”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典型清代盔甲”概念,作為分析清代盔甲時的标準參考對象。

(二)參考标本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3

▲清代校尉棉甲,配有左右護腋、左裆、前裆,故宮博物院

以對比現有資料來看,最适合此概念的清代盔甲标本為故宮藏“校尉棉甲”,該甲雖為棉甲,但形制模仿布面鐵甲制造,且部件完整。本文中所述各種數據信息,如無特指,均指該套盔甲。由于本文需要對各個部件進行詳細描述,而網絡上缺少相關詳細圖片,因此在介紹時,會選擇相似的實物作為示意圖。

二,盔甲部件簡介

清代盔甲由盔、甲組成,其盔由盔帽、護額、舞擎、盔頂、盔槍、護耳、護項、護頸組成,甲由上衣、護肩、袖子、護腋、前裆、左裆、下裳組成,這些部件的名稱大多來自《皇朝禮器圖式》。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這些部件的外形和彼此間的連接方式。

(一)頭盔

1.盔帽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4

▲清代頭盔,深圳海防博物館

盔帽為漏鬥型,以左、右兩個半殼狀盔體部件鉚接而成。

左右兩部件鉚接時,前後接縫處外部壓上盔梁,内部墊上一條墊片,鉚釘自盔梁穿入,将盔梁、盔體部件、墊片三者鉚在一起。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5

▲頭盔頂部的空洞(最下排左三)

鉚接好的盔帽頂部存在一個圓形空洞,空洞處即為鉚接盔頂處,盔頂裝上後,空洞即被蓋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6

▲清代頭盔,可見盔頂和纓管,外國收藏家藏品

2.盔頂

盔頂的主體部分造型接近于一個倒扣的酒盅,頂面上有一根樹立的圓管,稱“纓管”,盔槍即插在纓管裡。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7

▲乾隆禦用盔槍,故宮博物院

3.盔槍

盔槍的主體為一根長杆,頂部有圓盤部件,圓盤處安裝若幹皮革長條組成的盔纓,圓盤之上為彰顯穿戴者身份的頂戴。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8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9

▲護額正、側面,國外收藏家藏品

4.護額

盔帽正前方下緣鉚接有一塊彎曲的條狀部件,稱“護額”或“遮眉”,為額頭部分提供防護。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0

▲舞擎,内蒙古博物院

5.舞擎

盔帽前額處安裝金屬質地的帽檐,稱“舞擎”。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1

▲攤開的護耳、護項,國外收藏家藏品

6.護耳、護項

盔帽下安裝左右護耳、護項。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2

▲清代頭盔背面

護耳的形狀為半瓠形,安裝在左右兩耳位置。

護項為雲頭圭形,安裝在後腦部位。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3

▲清代頭盔側面,來源某拍賣行

兩者均用鉚釘固定在盔帽下緣。佩帶時,護項自然垂落在後頸部位,護耳下端則各裝有一根帶子,可以系在下巴上。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4

▲清代頭盔俯視

7.護頸

護耳下端懸挂護頸,護頸為長條帶狀,左右各一,用扣絆挂在護耳上。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5

▲正前方為攤開的護頸,國外收藏家藏品

佩戴時,護頸前方接縫用扣子扣住,後部則用帶子系住。扣好、系好的的護頸為一個半封閉的“C”狀環形,其缺口位于後頸,恰好被護項蓋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6

▲清代頭盔,故宮博物院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7

▲乾隆大閱盔,台北故宮

(二)身甲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8

▲清代鐵甲上衣部分,張掖博物館

1.上衣

上衣為對襟馬甲狀,前胸分兩片,後背為一整片,前片與後片之間以扣子相連,前襟亦由扣子系住。馬甲左右有開氣,前方下部有缺口,這些設計的目的都是為了方便活動。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19

▲清代骁騎校棉甲,故宮博物院

2.護腋、左裆、前裆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0

▲護腋

上衣配有左右護腋、左裆、前裆三種部件,前裆可以擋住上衣前方下部的缺口,護腋、左裆的目的是防護兩側甲縫,所謂甲縫,指的是布面鐵甲兩側形成的兩道無甲片防護的縫隙,左護腋和左裆可以将左側甲縫遮住,右側由于需要懸挂弓囊,因此甲縫下半部分不能安裝裆片,僅安裝右護腋以遮擋上半部分。

左右護腋、左裆、前裆都用扣子挂在上衣上,護腋還配有一對繩子,可以将護腋圍系在胸口位置。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1

▲下裳

3.下裳

下裳為兩片裙狀,聯裝于腰帶之上,穿戴時系于腰間。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2

▲下裳内側,《清代棉甲的結構與規制研究》

每片下裳的内側都有兩根繩子,可以将腿裙系在大腿上。腿裙穿好後,可以防護大腿的前、側部。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3

▲左下為護肩,網友提供

4.護肩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4

▲《清人畫旻甯戎裝像軸》,可見護肩連接方式,故宮博物院

護肩為半橢圓形,用扣子或扣絆挂在上衣肩頭位置。

每片護肩的内側同樣有兩根繩子,可以将護肩系在大臂上。

5.袖子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5

▲清代骁騎校棉甲之袖子部分,軍事博物館

袖子為整片部件,裹在小臂上後用扣子扣住,形成一個袖筒。袖筒形狀近似于行服袍之袖筒造型。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麼樣的)26

▲乾隆大閱圖局部,可見指套

袖子上端有帶子或扣絆,可以将袖子挂在護肩的下部;袖子下端有一個繩套,可以套在中指上。帶子、繩套的作用均為避免袖子滑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