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依戀類型,常見的困惑有:
“我是恐懼型,是不是注定無法擁有愛情了?”
“我是癡迷型,ta卻是回避型,這種配對會不會無解?”
本周我們決定從更本源的地方開始讨論這個話題。在這周末的分享中,嘉賓會帶領大家讨論依戀類型的形成過程,這裡涉及到一個叫做“依戀循環”的新理論,該理論的提出者認為,依戀循環是我們内部最根本、最底層的核心,它結合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後形成了不同的依戀類型。也就是說,它是不同依戀類型最初的來源,并會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系模式,這其中就包括親密關系。
這次的分享,我們還會從一個更具體的話題切入——失戀。失戀、分手意味着親密關系中種種問題的暴露,我們為什麼會失戀?當我們失戀的時候,實際上是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會在那樣的情境下有那樣的表現?覺得自己無法走出來的時候,是什麼困住了自己?
你可能會發現,隻有更好地分析過去,才會有更多的遇到“真愛”的可能。無論你是否正處于一段親密關系中,希望能夠讓你在回憶起曾經的經曆時多一些新的視角,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更加理解你和Ta,同時也能更好地面對下一段感情。
第三講:我與伴侶
(依戀循環與親密關系)
注:KY系列講座“在關系中認識自己”共分8次課,總時長為4周,目前全程報名已截止。(4周詳細内容請點擊 在關系中認識自己 | 一生中最重要的4種關系查看。)
21:30-23:00(上)、1月24日(周日)晚21:30-23:00(下)
地點:線上,微信群内(語音直播分享)
形式:分享(1小時) 提問(30分鐘),報名後事先填寫表單提交問題,由嘉賓選擇問題回答,現場不設置自由提問環節。
價格:78元(2場)
本期主題:
如何從依戀循環的視角看待親密關系
如何理解失戀,并走出失戀死胡同
分享嘉賓
陳婕君
波士頓精神分析研究生院畢業,美國麻省執業精神分析師,曾任麻省綜合醫院精神科助理研究員、波士頓心理治療中心咨詢師、私人執業精神分析師。執業時間九年,臨床咨詢時數逾8000小時。
在美國期間,主要在綜合醫院精神科、精神病院、精神病療養院從事咨詢工作,在精神分裂症、偏執分裂、邊緣性人格障礙、雙向情感障礙等方向有豐富臨床經驗。同時,在機構執業中,就兒童心理咨詢、成年人抑郁、焦慮、情感問題等有大量的工作經曆。此外,針對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别)社群面對的心理健康建設、親密關系、自我認同有深入的長達14年的工作經驗
分享提綱:
主題1. 成人依戀類型的形成過程(即“依戀循環”)
時間:2016.1.23(周六)晚 21:30-23:00
1.1 依戀循環是如何運作的?
1.2 依戀循環如何影響了我們的關系模式?
1.3 失戀的死胡同以及重生
主題2. 我與我的另一半——以失戀為入口
時間:2016.1.24(周日)晚 21:30-23:00
2.1 為什麼會失戀?——從依戀循環的視角來理解
2.2 失戀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在喪失中了解自己
2.3 什麼是真愛?——走出死胡同
報名方式:
1.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KY客服微信(如無法識别,請搜索 kyofficial),并在提交好友申請時注明“講座報名”。(微信号僅用作報名客服,無私聊用途,不回答任何與報名無關的提問。)
2. 除去非工作時間段(晚9點-次日9點),客服都會在當天通過好友請求,并發送參與講座須知,回答疑問。
3. 通過好友請求後,通過微信向客服轉賬78元。客服會在課程開始前,分批次發放提問通道及拉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