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大帝又稱南嶽聖帝,全稱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是中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南嶽衡山為五嶽之一,而南嶽大帝為古代中國神話人物之一,其中的傳說自然不少。
其實在道教成立以前,自上古時期,人類出于對自然的崇拜,把許多自然界各種現象,包括山川河及天上諸星都神格化,以此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在民間的地位也越來越尊貴,被尊為五嶽。
道教将五嶽神格化後,就有了五嶽大帝,東嶽泰山大帝、南嶽衡山大帝、西嶽華山大帝、北嶽恒山大帝和中嶽嵩山大帝。
之前分享過東嶽大帝,東嶽大帝為五嶽之首,今天來分享下南嶽大帝。
《史記·封禅書》稱漢武帝登禮潛之天柱山,号日南嶽。這個南嶽并不是今天的湖南南嶽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天柱山,當時也稱潛山、衡山,在隋以前被列入五嶽。後隋文帝始複以衡山為南嶽。
而關于南嶽大帝的來曆,卻說法衆多,這個有争議。
《曆代神仙通鑒》卷四:“(元始日)伯益即南嶽後身,為慶華注生真君,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又雲:“伯益乃南嶽之後身,伯益相傳是禹時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接伯益,伯益辭而隐居。”至今在衡山還有當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載:“南方衡山君神,姓丹名靈峙。南方霍山将軍,姓朱名丹。一雲衡山君爛洋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東方朔《神異經》雲:“南嶽神姓崇,諱。”
《曆代神仙通鑒》則認為伯益即南嶽後身,為慶華注生真君,真君崇覃(金蟬長子)。
《封神演義》中則封崇黑虎為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其實這個很多人都認為是小說中的人物, 不可為道教正統,但依然有人反對,所以争議不斷。我們無法給出确切說法,了解就好。
而關于南嶽大帝的神職,在《曆代神仙通鑒》中“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 掌管世界疆域是劃分的,監督水域及水中生物變化,也是掌管水陸分野之事,在唐朝,遇到出兵之事,都會祭祀南嶽,這種 祭祀說明,南兵大帝有統禦人間兵事的神職,即疆土開拓和守護。這也是南嶽大帝備受敬仰的原因之一。
南嶽大帝的名聲雖然沒有東嶽大帝名聲大,但所求都很靈驗。
所道經記載:南嶽君諱祝昌,南嶽衡山君,姓諱洋光,頭建八朗寶光玉冠,衣赤錦飛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帶封靈制魔之章,乘赤霞飛輪,從南嶽仙官十二人。”此為南嶽大帝的形象。
《雲笈七羲》卷七亦曰:“南嶽衡山君,領仙七萬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龍。并稱霍山為其儲君,青城山為其丈人,廬山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龍皆為赤色,這是因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
南嶽大帝是道教正統神仙,在農曆臘月二十六日,是南嶽大帝的誕日,在這一日,有許多道教教徒及信徒們,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在南嶽大帝的廟宇中南嶽大帝寶相莊嚴。
至到今日,人們仍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裡的南山就是衡山。
而衡山曆來被認為是道教的福地,也因此有許多人在此清修,南嶽大帝在民間的信仰形成已久,。
我是俗人,我們下期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