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網劇《風起洛陽》劇情引人入勝,盡管該劇沒有上星,但熱度并不輸大多數上星電視劇。
從該劇開播以來,不少觀衆都在跟随劇情猜測十六夜、春秋道幕後大BOSS的真實身份,十六夜竟然是窈娘,确實是無數觀衆都沒能猜到的結果,編劇對這個人物的設計堪稱神來之筆。
十六夜的劇情已經結束了,後面還有将近一半的劇情來慢慢交代春秋道幕後大BOSS的真實身份,按照十六夜這條線的叙述方式,這個幕後大BOSS很有可能在該劇的結尾處才會暴露身份。
十六夜的真實身份,也是窈娘在高秉燭面前自盡緊挨着之前的劇情才交代的。
太子恐怕無辜小影前面鋪墊了這麼多,隻想說明一點,幕後大BOSS不應該在26集就出來,而在第26集劇情中,百裡弘毅等人通過城外的廟子發現了春秋道的蹤迹,後來月華君等人在廟子裡發現了東宮才能使用的圖騰,矛頭直逼太子。
如果太子是幕後大BOSS,那也不應該這麼早就“跳狼”,如今大勢未成,太子這麼早就暴露,那無疑等同于“自爆”。
因此,太子一定是被春秋道陷害的,大家也不要忘記了,太子曾經被春秋道的人刺殺過一次,如果不是高秉燭等人仗義出手,恐怕太子當時就殒命城郊了。
并且太子這個角色在劇中出場太少,基本上也沒有做任何鋪墊,為數不多的幾場戲都能看得出來,他非常害怕自己的皇帝母親懷疑自己不夠安分,所以這些年他一心隻想當一個碌碌無為的閑人。
并且太子這個角色屬于是邊緣配角,塑造該角色的演員名字排在了非常後面,顯然太子一角不會有太多的戲份,那太子就更不可能是春秋道的幕後大BOSS 。
排除太子這個春秋道故意設置的迷霧, 從劇情出發,其實也能看出劇中有一個角色十分異常,他就是内衛主管武攸決。
首先從演員排名來看,飾演武攸決的演員張铎,和飾演窈娘、柳襄這兩個角色演員緊密地挨着。
這或許就是該劇給出的一個暗示,因為《風起洛陽》這部劇的演員排名,其實并不是嚴格根據演員出境時長來安排的,比柳襄、窈娘更大的春秋道大BOSS應該會排在他們名字的面前,排除劇中前6個正面形象的主要角色,那麼唯一可能是幕後BOSS的就隻剩下武攸決。
三處劇情“異常”1)百裡弘毅和内衛合作以自己為誘餌勾引殺手的這場戲中,本來武思月已經調集内衛人手,嚴密對百裡府進行了布控。
但在緊要關頭,内衛被全部抽調回去,去保護一個王爺出遊,說明春秋道的人能夠直接調動内衛。
而内衛的最高長官就是武攸決,就隻有武攸決有這個權利,來頒布這個命令。
當初月華君拿到芙蓉令之後,也是武攸決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兄長為你好”的名義,綁架月華君,不允許她去調查案件。
2)内衛府監獄裡的囚犯李濟,本來在内衛監獄裡面關得好好的,安全着呢,武攸決怎麼莫名其妙地要把犯人送出去,給殺手一個刺殺的大好機會。
還有同樣的案例,當初武思月下令把百裡弘毅關在内衛,以保護百裡弘毅不被刺殺,後來也是武攸決直接去大牢裡面把百裡弘毅撈了出來,然後百裡弘毅就遭到了刺殺。
3)武家的命運比較悲慘,在年輕一輩裡,就隻有武攸決和武思月了。
身為内衛,武家不僅要擔任起守護皇族的重任,武攸決為了把妹妹武思月撫養長大,還擔任起了給皇族試毒的工作,這就是武家一直盡忠皇權,最後得到的一個結果。
武攸決的身體也已經被拖垮了,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武思月也會淪落到自己一樣的命運,所以武家有充足的理由反抗皇權。
武決攸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這都是武家世世代代盡忠皇權的結果。武攸決在人前一直擺着一副身子骨病恹恹的狀态,盡可能地“示弱”,但他掌握的内衛,卻是接近皇權最近的一道屏障。
一直“示弱”的武攸決,會不會是一直在“藏鋒”呢?隻有這樣,他才能不讓任何人起疑心。
從該劇開播以來,春秋道的幕後大BOSS隻出現了一次,他帶着一個看不清人臉的黑色大鬥篷,一邊專心緻志的烹茶,一邊和下屬商讨,這個烹煮熱茶的過程,是不是就是在暗示春秋道首腦的身子骨不好呢?
在兵部尚書宋涼造反的那一場戲,宋涼設計讓自己的殺手把武攸決勾引出來,并實施了圍殺内衛主管武攸決的戲碼。
但是,大家千萬别忘記了,柳襄和宋涼都是春秋道故意抛出來暴露的棋子,既然宋涼的結局就是死路一條,那麼臨死前為何還要故意設計一出圍殺内衛主管武攸決的戲碼?
從戰略上來講,春秋道派出去圍殺武攸決的那幾個人,不過是做了一場戲而已,而這場戲的目的,就隻是為了在明面上把武決攸定性為好人,所以無論查案的人怎麼鬧騰,都不可能懷疑到武攸決的頭上去。
武攸決身為内衛之首,武思月帶着手下查案忙不停,而他自己卻有閑情逸緻慢條斯理地給武思月挑選如意郎君,好一個大勢将成的成功者姿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