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2 10:13:18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即便不能幫帶孩子)1

01

晚飯後在小區散步,冷不丁被人從背後拍了一下,扭過頭一看,發現是隔壁跑步的劉奶奶。

“我遠遠的看着,就覺得是你!今天你們怎麼下來的這麼晚啊?”她笑靥如花的和我說着話,神情猶如孩童般愉悅。

我微笑着回了她的話,又不忘叮囑氣喘籲籲的她注意身體。

“不礙事兒,我身體還吃得消!我有分寸!”她爽快的答道。

一陣寒暄過後,她便表示自己還要繼續再跑一會兒。

看着她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旁的先生忍不住喃喃自語,“像劉奶奶這種老人,既明事理又看得開,日子過得潇灑快活,根本就不會發愁兒子以後給不給她養老!”

聽到先生的話,我笑而不語:是啊!自立又懂得愛自己的老人,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養老問題一股兒腦的放在子女身上。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即便不能幫帶孩子)2

02

劉奶奶今年67歲,身體硬朗,性格開朗,平時她最喜歡運動,每天除了早晚跑步以外,她還熱衷于練健身操和跳廣場舞,和她做鄰居的這三年,從來都沒有見她間斷過。

劉奶奶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外省,兒子與她同在一座城市,但不住在同一個小區。不過,逢年過節兒子都會帶着兒媳和孫子過來看望她。

和别的老人不同,劉奶奶很少過問兒子的事情,也不會插手兒子的生活,甚至在孫子半歲之後,她就從幫帶孩子的日子中“跳”了出來。

當時,一來因為老伴兒的身體狀況不好,她既要照顧孫子又要兼顧老伴兒,精力實在有限的她應付不來;二來是遇到了單位返聘,她想趁着身子骨兒還硬朗繼續拼搏幾年。再加上和兒媳婦在孫子的問題上少不了摩擦、拌嘴,于是,她便給了兒媳一筆錢,讓她請一個保姆,自己帶着老伴兒回了家。

不過,盡管劉奶奶沒能在孫子的事情上親力親為,但她依然會抽時間去兒子家探望和幫忙,也曾多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拿出自己的一些養老金去貼補兒子。不僅如此,即便自己逐漸上了年紀,她也盡量不去給兒子一家添麻煩。

那些年,雖然她被單位返聘、重新回到了職場,但她懂得勞逸結合,尤其是自從老伴兒去世之後,她愈發覺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便開始了鑽研起了運動。當然,也正是得益于她的運動,讓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縱然偶爾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她也總是自己默不作聲的跑去醫院。

而與兒子、兒媳的關系,因為不住在一起,也不會時不時的“叨擾”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磕磕絆絆,彼此之間愛多恨少,反而處得更和諧。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即便不能幫帶孩子)3

03

身邊也曾有人不解地問過劉奶奶,一個人居住那麼孤獨、凄涼,為什麼不去和兒子住在一起,以防自己發生意外,也好有個照應。

也曾有人指責她的兒子不孝,認為把老母親一個人扔在一邊不管不問,是大逆不道。

對此,劉奶奶倒是看得很開,她坦言孩子們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沒必要非要事事麻煩他們,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彼此相安無事就是最大的福氣,更何況,她給自己也攢下了去養老院的錢。

她常說,她一個人吃好睡好,不用操心那麼多事情,過得自在又舒服,何必非要去寄人籬下,強人所難的融進兒子的生活。而且,倘若以後身體真的吃不消,自己應付不過來,她也不會打腫臉充胖子,該麻煩兒子時再麻煩他。

“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過自己的日子,我能幫就幫,真幫不了就隻能把自己照顧好,把身體養好,盡量不給他們添亂,這樣,于人于己才是最好的保障。”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即便不能幫帶孩子)4

04

實話講,像劉奶奶這種做法和想法我一直都贊許有加,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會活得如此通透。

很多時候,把養老的問題完全依附于子女,不僅對自身來說是一場不知結局的賭注,而且對子女也是一種隐形的負擔。

有多少子女,年輕的時候也孝順,但在父母晚年的贍養問題上,常常是一地雞毛,輕則影響了自己家庭的和諧,重則和父母之間鬧的不可開交。

又有多少老人,即便是不舍得放手的幫帶孩子,對子女一直掏心掏肺的付出,但到了晚年,依舊逃不過晚景凄涼。

其實,好的家庭關系,應該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體諒與理解,雙方都懂得付出,雙方也都能給予回饋。

我老家的張奶奶,早年喪夫,一個人把一兒一女拉扯長大。兒女相繼成家之後,她便與兒子一起生活,幫忙照看小孫女,雖然平時也避免不了一些紛争,但因為凡事想得開、計較的少,和兒子、兒媳一直相處的也算和諧。

在把孫女照顧到上了幼兒園之後,她征得了兒子與兒媳的同意,回到了老家,在鎮上的超市找了一份理貨的工作,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加上自己種地以及種菜、賣菜的收入,也能維持住自己的晚年生活。

提及自己的養老問題,她時常會說,農村的老太太不比城市都有養老金,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賺錢就盡量攢一些錢,把自己的養老完全交給兒子,對誰來說,都是一種壓力。自己能幫孩子就幫,幫不了就盡量不去拖累他。

她的兒子、兒媳,也正是看到了老人家的不易,理解了她的心意,一直對她都很孝順,平時,從生活到身體上對她都是關愛有加。

家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即便不能幫帶孩子)5

05

實話講,有很多父母,即便是到了晚年,倘若自己力所能及,就絕對不會輕易麻煩子女,而正是由于自己的諒解,子女也更能體貼并孝敬他們。

我們常說,将心比心,以心換心。

其實,父母與子女也是如此,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多為對方想一點,遇事想得開、不偏執,于人于己都是方便。

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沒能在物質或者生活上幫助太多,甚至由于身體原因在幫帶孩子方面沒能如願,便不分青紅皂白的埋怨、記恨,輕則與父母少不了置氣,重則對父母置之不理,這種行為,表面上是把責任推給父母,實際上是為自己的不孝找一些理由罷了。

也有一些父母,會覺得為孩子們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孩子們就必須面面俱到、事事順心,倘若子女因為工作一時顧不上,或者因為一些瑣事無法遂了他們的意願,便故意找茬兒,認為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這種做法,非但不能讓子女真正的做到尊老、愛老,反而還會徒增彼此之間的嫌隙。

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不能過于越界的要求對方做一些力所不能的事情。

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父母真正的為子女好,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角度要求他們,在不如意之時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他們,而是發自内心地希望他們過得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去事事煩擾他們。

尤其是到了晚年,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能幫孩子一把就幫,真有不得已的原因,不能幫忙也不要強忍。趁着身體力行之際多賺一些養老錢,凡事想得開、看得遠,不刻意、也不偏執,順其自然的發展,不僅自己心中時時舒坦,而且也不會給子女太大的壓力。

與其戰戰兢兢的把自己的晚年依附于子女,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的好好“投資”自己。

這樣的老人,即便不在子女面前刻意提起養老的話題,也依然能老有所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