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
過了今天,春節也就近在眼前啦!
說到臘八,
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臘八粥。
一碗熱乎乎、稠乎乎的臘八粥,
用料紮實、暖胃又暖心,
也傳承了從古至今,
人們對慶豐收迎新春的美好期盼。
就像童謠裡唱的那樣:
“小孩小孩你别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作為一個佳節必有佳肴的美食國度,
“臘八”的臘八粥裡,
同樣蘊含了悠久的曆史和文化記憶。
讓我們跟随以下問題去了解一下吧。
01
提問一:是“臘”還是“蠟”?
“臘”(簡化字方案将“臘”簡化成了“臘”)是中國古代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祭典。“臘”的祭祀對象是祖先和神靈。臘祭的具體日期經常改變,但都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這個月份也被稱為“臘月”。
而在舉行臘祭的臘月裡,慶祝農業豐收的“蠟”(zhà)祭也在火熱進行中。“蠟”主要祭祀對象是與農業有關的神靈,因為土地的豐收而感謝農神一年的保佑。天子行此祭時需要祭祀先啬、司啬、農、郵表畷、貓、虎、坊和水庸共八種與農業有關的神祇,因此是“八蠟”,這種祭祀與農業收成有關,收成不好可能就“八蠟不通”了。
兩個祭祀都在年末,為什麼不放在一起搞一搞呢?确實,在民間,這兩種祭祀從漢代就開始合流。魏晉時期以後,這兩個節日在民間已經基本不作區分了。還由于祭祖是一種家族活動,臘祭還發展出了家庭團聚的節俗,讓這個節日包含的意義更為豐富了。
02
提問二:是“臘日”還是“臘八”?
“祭臘”的日子并不固定,臘日的時間要靠“五行屬性”來确定。臘日被固定在農曆十二月八日這一天,成為“臘八”,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按漢傳佛教的說法,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日,在尚佛的南朝梁,臘日祭祀在佛教影響下形成了另一個固定于曆法的臘日,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臘八”了。
我們最熟悉的臘八粥是起源于宋代的佛教食品。《東京夢華錄》卷十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見,佛教裡的臘八粥是臘八日的粥,而粥的大名叫“七寶五味粥”。中國佛教徒于每年臘月初八熬制“臘八粥”供佛,直到今天,佛寺也依然保持了施臘八粥的活動。
施臘八粥 徐旭峰繪
雖然臘日的官方祭祀儀式在清代被廢除,但是民間所過的臘八,包含了基本的祭祀儀式,也基本傳承了節日原本的含義,那就是在辭舊迎新之時,祭神祭祖,以求攘除災禍,禱告來年安康吉祥。而臘日祭禮與佛家習俗慢慢黏附在了一起,臘八節喝“臘八粥”也成為了這個慶日裡最重要的一項飲食習俗,除了臘八粥,這些特定食俗還有臘八蒜、臘八豆腐、臘八面等等。
03
提問三:臘八粥裡放什麼呢?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争奇競巧,關鍵在于品種要多、要豐富。一碗粥裡彙集了至少七八種原料,講究些的甚至有二三十種,各種粗糧、豆類、堅果、種籽、水果幹,都可入粥。
在上海,有“細臘八”“粗臘八”之分,将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幹果、豆子摻在一起熬煮的,謂“細臘八”;在米中摻入青菜、黃豆、蠶豆、豆腐、胡蘿蔔、荸荠煮成,叫“粗臘八”。可甜可鹽,甜黨鹹黨皆可滿足。
其實,一碗臘八粥裡的門道不僅在于用料,更在于心意。在沒有現代鍋具和竈具的年代,煮臘八粥需要人們在前一天就準備好材料,然後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半夜就開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對于物質貧乏年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臘八粥就成為許多人歲末的美味期盼。
随着生活品質的提高,費時費力的臘八粥有了方便快捷的流通版本——罐裝八寶粥。而在當下,注重養生的人們又發現,臘八粥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我們平日的主食多是精白米、面,不僅營養價值不高,原料也極其單調,而臘八粥則不同,食材種類多,營養好,作為一種健康的營養美食,臘八粥不僅可在臘八節喝,平時它也可以經常上我們的餐桌,來保證營養均衡。
悠悠歲月
我們用臘八粥的味道
記住了千年來中華民族
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盼
“粥”到年來,逐疫迎春
在“臘八節”當日
别忘了喝一碗暖暖的臘八粥
讓我們用美食
來完成這個節日最重要的“儀式感”
#互動留言
你家的臘八粥裡都有什麼“好料”?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臘八”記憶或者2022新年願望,
我們将抽選優質留言送出“鴻美術館”提供的2022台曆一份。
本次活動解釋權歸本公号所有。
文編 |忻 穎
美編| 音 雲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上海文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