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學基線

人類學基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12:49:27

人類學基線?【光明訪名家·聚焦給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類學基線?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類學基線(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1

人類學基線

【光明訪名家·聚焦給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

力是什麼?在許多場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家楊衛都喜歡引用《墨經·經上》中的名句來闡釋:“力,形之所以奮也。”意思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從理論到應用、從科學到哲學、從物質到精神,楊衛一直緻力于研究“力”。1976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鍛壓專業,1981年在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碩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浙江大學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主持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這樣的經曆,使得楊衛對“力”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理解和感悟。

楊衛近照光明日報記者李苑攝/光明圖片

“創新就是一種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談到日前給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楊衛對信中的這句話感觸頗深。

“創新就是一種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楊衛關注到,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時間開展科研攻關,給全世界帶來了一系列原創性的貢獻,“一個是最早找到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另一個是在疫苗研發方面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

楊衛向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5月下旬,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正刊上發表的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的論文共220多篇,總引用量為11000次。其中,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為40多篇,引用量高達9600次,兩三個月時間平均每篇論文的引用量約為240次。

“引用率非常之高。”楊衛感慨,這也證明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科學家所做的基礎研究工作都将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體現了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

“當今世界,科學不僅是發現世界的工具,更是一種幫助人類以及人類生活、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手段。這次全球範圍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彰顯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在當今世界,我們彼此的聯系更加密切,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把科技發展帶來的益處視為全球的公共利益,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楊衛說。

在回信中還提到,要“着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楊衛認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強健心髒、暢通血脈、發力全身。強健心髒指形成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科技源頭,其關鍵在于厚積基礎研究;暢通血脈在于浚通從原始創新轉化到關鍵核心技術的渠道,其關鍵在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機制;發力全身在于形成全民崇尚科技的氛圍,其關鍵在于孕育我國建成科技強國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力學是具有包容性的新生長點”

近期,楊衛的工作重心是重返學術研究,目前他的一個身份是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主任。

“力學是具有包容性的新生長點。交叉力學就是運用力學的原理和方法,以全新的視角闡述自然及社會。”楊衛這樣解釋他當下的研究工作,“它從不界定自己的邊界,永遠進取;它大道至簡,從而變化萬千;它自我驅動,不斷學習,演化出新的學科方向,例如信息動力學,生物力學等;它在交叉融合的過程中,不斷豐富了對力學的認知,并建立自信。”

從不界定自己的邊界,不斷地融合與交叉,這也正是楊衛的人生。于他而言,過去的每一段經曆都是一個新的生長點。

當過大學校長,他提出了獨特的辦學理念——

2006年8月,楊衛接替潘雲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自四校合并以來,浙江大學共有5個校區,在校生人數多達幾萬。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攤子,楊衛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大學是有生命的。

“正如每一個生命個體一樣,大學有思想,即大學的精神與文化;有組織架構,即大學的制度與管理體制;有個性,即大學的特色與定位;有前行的動力,即大學的創新能力;還有成長和進步周期,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楊衛說。

本着這樣的辦學理念,在浙大的7年,楊衛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了多方面創新,也啃下了許多“硬骨頭”。推動教師崗位職責改革,把原來忙于科研項目不上講台的知名教授都請回了課堂;改變人才引進結構,減少本校留校人員比例,加大了人才交流,防止學術“近親繁殖”……

當過自然科學基金委“掌門人”,他找準了科學基金的職能定位——

2013年2月,楊衛調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上任伊始,楊衛就确立了基金委要做“淵、源、遠、願”的事情。

楊衛解釋,“淵”是拓探索之淵,要鼓勵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礎研究;“源”是浚創新之源,要支持科學家進行源頭的探索性研究;“遠”是延交叉之遠,要探索支持真正跨學科研究的資助模式;“願”則是遂人才之願,要通過科學基金的支持,圓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之夢。

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楊衛多次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基礎支撐和前瞻引領作用,關系科技發展的後勁和長遠未來。楊衛預言,二三十年後,中國的基礎研究必定會全面崛起,屆時,中國科學家将與全球科學家一道,共同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

“我屬馬,也喜歡馬。”在采訪的結尾,楊衛向記者介紹在客廳玄關處懸挂駿馬圖的緣由。畫中的駿馬,正一往無前,馳騁奔向遠方。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05日01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