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保價破損怎麼賠付?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有順豐客戶在委托快遞一個手辦時,花費108元辦理了1.8萬元的保價服務但順豐說根據實際損耗和投保金額,隻賠500元此類新聞早已不是首例,但老實講,在市場已經逐漸“變卷”的情形下,沒想到作為快遞業老大的順豐的保價服務仍然如此令人意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順豐保價破損怎麼賠付?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有順豐客戶在委托快遞一個手辦時,花費108元辦理了1.8萬元的保價服務。但順豐說根據實際損耗和投保金額,隻賠500元。此類新聞早已不是首例,但老實講,在市場已經逐漸“變卷”的情形下,沒想到作為快遞業老大的順豐的保價服務仍然如此令人意外。
首先需要聲明,本人贊同對快遞公司的責任予以限制。長途運輸本身有不小的風險,快遞費用本身不算貴,如果要快遞公司對所丢所損的物件一一原價賠償,那快遞公司若不關門大吉,快遞費恐怕也需要普遍上漲一個檔次。因此,不強制快遞公司如數照賠,并非沒有道理。
然而,客戶也不能完全對所寄物品的丢失或損壞的風險持躺平态度。保價服務因此應運而生。客戶在尋常快遞運輸費用以外額外支付一種“保險”費,以便在物品丢失或損失時獲得賠償。
目前,順豐(以及其他快遞公司)的意思是:對托寄物的價值采取“理賠審查”,要評估物品的實際價值及損失程度。這也不是完全沒道理,因為快遞物品有損壞,不等于必然全壞。倘若隻需付出少量維修費就能基本恢複物品價值,自然不能按保價金對應的最大金額來賠。
現在的快遞公司在保價問題上之所以引發不少争議,主要不是由于客戶在理賠上索求無度,而是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損失認定流程複雜化。客戶選擇保價,本來就是圖安全和方便。如果要再次認定實際價值和損失,麻煩就比較多。比如,順豐的程序是接受就文件或資料進行保價的。文件或資料的主要價值不在于紙張的價值,那我理賠時如何“提供真實有效價值證明”呢?順豐程序同時聲明不賠償商業機會、預計收益等間接損失。如果這意味着文件資料實際上沒法理賠,快遞員是否在收件時就應該拒收保價費,而不是讓客戶産生虛幻的保障感、支付無用的保價費呢?
二是損失認定缺乏透明度。客戶理賠的對象就是快遞公司。後者自己當自己的法官,為自己定一個損失,自然難以讓人信服。雖然順豐程序說會結合第三方機構意見來評估。但第三方機構的公信力是不确定的,同時也可能價格不菲。
三是個案中的損失認定顯示公平。上述的手辦損壞有多大,不易判定,但不久前還有一個熱議案件,說快遞公司弄丢20克黃金,按保價8000元付費,結果說隻賠2000元。黃金作為種類物,價格相對客觀,公開信息查詢可知,目前銀行買賣的金條或紙黃金将近400元一克,黃金飾品店則将近500元一克。隻賠2000元,自然令公衆費解。
所以,建議快遞公司今後在推行保價業務時,做到以下幾點,以合理平衡用戶和快遞公司的權利義務。
首先,明确不能理賠或難以理賠的物品的範圍。比如順豐的程序已經明确古玩字畫等價值不易核實的物品不能保價。但其他價值可能有争議的物品如文件資料能否保價理賠,也應說明。
其次,簡化理賠檔次,增加結果的确定性。全國性的頭部快遞公司業務量基數巨大,完全可以探索細化的不同物品損失認定的分類表。比如物品分全新、八成新、五成新,損失程度分全損不可修複、半損不可修複、可完全修複、遺失等。“一事一議”得出的看似精确的金額,實際上反而可能是黑箱操作下的“毛估估”的結果。歸類處理能增加透明度,反而不會讓結果太離譜。
第三,對于引發輿情的理賠事件,快遞公司應當及時主動回應,解釋清楚,這既還了涉案客戶一個公道,也能打消公衆的疑慮,還能維護公司應有的商譽。
文/缪因知(學者)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