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玉生書法家

李玉生書法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5:58:47
天水人的火鍋▬馓飯

讀寫人家專欄作者:李玉生

入了冬,天氣一天天冷起來,風靡全國的火鍋又分外紅火起來了。城鎮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火鍋店裡人頭攢動,日夜不息。就是尋常人家,因為有現成制作好的火鍋底料可以随處買到,做法簡單易學,食材方便,可簡可豐,隔三差五吃一頓也不是什麼難事。好這一口的人說起火鍋來,絕對是贊不絕口,視為人生一大樂事。在天水,火鍋也自然成為流行城鄉的外來美食,到處被熱捧成了一種時尚。殊不知,在我們天水本土有一道不起眼的家常飯是大可與火鍋相媲美的,那就是馓飯。外地人可能比較陌生,我們本地人是再熟悉不過了。

那是一種在開水鍋裡拿玉米面 ( 為了增加細膩度和口感也可

李玉生書法家(讀寫人家專欄李玉生散文)1

以添加少許白面 ) 攪拌煮成最後能拿勺子甚至筷子挖起來吃的稠飯團。因其做法簡單速成而成為大衆化的日常飲食。馓飯其實是多種花樣吃食的基礎,熟悉的人都知道,馓飯還可以進一步做成面魚和攪團的,而這兩樣一般在天熱時吃能解暑消渴補充水份,天冷一般是不吃的,撒飯則是天越冷吃着越熱火,越過瘾。

漢語是很美很奇妙的,在飲食的起名上也不例外。這馓飯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也沒人考證過,名字聽起來就有讓人玩味的興頭。因為沒人去考證,也沒有人和組織規範過,大家一般都根據讀音口耳相傳,在用字上借音湊字。一般寫做“馓”字,指的是面和水結合做成的散狀物;還有人寫作“撒”字 , 這可以形象地意會為做飯時的動作 , 一邊往鍋裡撒面 ,一邊要不停地攪動;也有人寫做“糁”或“糤” , 這隻好留待專家學者慢慢考究了。

馓飯雖是家常飯,要做好也不容易。原料用到的玉米面既不可太粗也不可太細,當然在玉米面中适當加點白面可以改善玉米面的粗糙度,面太細做出來又會太黏牙。這就是直接用白面做馓飯不好吃的原因。一般做馓飯要加上本地的另一種食材▬漿水,這種微酸的食材和開水有一個适當調和的比例,既要吃起來能嘗到漿水的原汁原味,又不能酸到讓人流口水,不熟練的新手往往出現不是淡而無味就是酸到讓人眨眼睛。做馓飯時要一絲不苟,不能心浮氣躁,在往鍋裡撒面時不能急躁圖省事,一定要細細的一點點撒下去,另一邊要用小木棍或勺子不停地攪動。這個環節最為關鍵,隻有細細的撒面馓飯才做得好,否則容易起面疙瘩,既影響食物美觀又大大影響口感,浮起的面疙瘩多半還會是生的。熟練的巧婦撒飯時兩手配合的恰如其分,動作輕松自如。一手握緊了一把面,上下輕輕一抖一抖地隻讓面粉從指縫間緩緩漏入鍋中,另一隻手則不停地攪動。旁邊的人隻消聽一聽攪飯時勺子激蕩起的響聲的節奏是從容不迫還是雜亂無章,就能判斷出是新手還是熟手了。馓飯快熟的時候還有一點往往容易被有些人忽視,那就是要盡量多地攪動。老輩們傳下來一句話叫做“馓飯若要好,三百六十攪”,馓飯的境界大概是在這個環節上提升上去的吧。

李玉生書法家(讀寫人家專欄李玉生散文)2

待一鍋熱氣騰騰的馓飯做好 ,另一邊随手炒幾個小菜做下飯菜,愛吃辣椒的可以多放些辣椒,或者來一小碟油潑辣子,甚至平日腌的鹹菜泡菜都上了場,熱熱鬧鬧的擠滿了飯桌。

黃亮亮的馓飯,紅通通的辣椒,多彩的蔬菜,無一不讓人賞心悅目,食欲大開。一家老小圍坐在飯桌旁或農家的熱土坑上,端起一碗馓飯,碗底熱騰騰地暖着手,碗上面熱氣烘着臉,嘴裡含着熱熱的馓飯,伴着渾身融融的暖意,一頓馓飯定能讓你在冬日裡吃得暢酣淋漓,大呼過瘾。   

不常吃的人會以為馓飯總是很單調的,其實閱曆豐富的人們或許能見識到它的豐富多彩。就如尋常做法裡,有的隻在白開水裡撒成飯就成,有的加漿水拌和,有的加上土豆,還有的加一些豆類,這樣的馓飯更是别有一番風味。

李玉生書法家(讀寫人家專欄李玉生散文)3

對于不習慣吃辣椒的人,盡管四川的火鍋讓人饞涎欲滴,卻苦于無福消受那出奇的麻辣味和動辄就上火導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帶來的煩惱, 隻好畏 而卻步,愛而遠之了。馓飯卻無此弊端,不放辣椒卻絲毫不影響盡情享用,尺度全在自我靈活掌控之間,足以與火鍋各領風騷。

不常外出的本地人,馓飯于他們來說是再稀松平常不過的了,什麼時候想吃了,随時動手就能搓一頓。可對于常年奔波在外的遊子,在外地要吃一頓地道的馓飯就是可盼不可求的奢望了,有時那滋味如同上瘾犯了一樣令人熬煎。記得那年在南方呆了近一年時間,天天米食,連面條饅頭也成了稀罕物。好不容易捱到了冬天,有天早上一個同事給家裡打電話,碰巧他老家四五歲的兒子在電話機旁邊呆着,冷不丁插了 一句 “爸爸,你吃馓飯不?”大約他兒子當時正在吃着馓飯呢,這同事立馬答道“想吃得很呐,隻是到不了我跟前來呀”。這同事後來說起這事,馬上引來大家的一片唏噓聲,更勾起大夥的思鄉之情來,都恨不得插上翅

膀飛回家鄉,吃那久違了的馓飯去。

因為被多數人所喜愛,馓飯自然而然地在城鎮的飯館食堂裡也有了一席之地。屢屢能見到好幾個人圍成一桌熱火朝天在吃馓飯的場景,那絕不輸于一桌酒席的熱鬧。近年來随着社會的發展,地區間交流日益擴大,馓飯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所知曉和喜愛。聽說天水名人潘石屹先生將天水特産天水小吃連同馓飯推介到首都北京,這對天水擴大知名度和發展無疑是有很大作用的。遍布全國各地的天水人,不僅時常會懷念着家鄉的馓飯,也許在合适的情況下,能将馓飯帶到全國各地。畢竟,美食是沒有界限的。

無論身處何地,那熱氣騰騰的馓飯總會讓天水人魂牽夢繞。早些年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碗馓飯一冬閑”的日子在如今商品經濟的大潮中早已被當做懶漢作風與不思進取的陋習了,如同當今多數家庭一家老小難得有機會聚在一起一樣,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了。隻不過有的時候,忙得暈頭轉向的現代人也許會偶爾懷念起那一份溫馨與閑适來:農家竈膛裡紅彤彤的火苗歡快地舔着鍋底,廚房裡彌漫着厚厚的白 色蒸汽 。母親娴熟地撒着飯,那熟悉的攪飯的“嘭嘭”聲從容不迫,清脆響亮……縷縷淡淡的鄉愁蓦然升起,卻是那樣的剪不斷、理還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