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就要随時做好與挫敗感為伴的準備。挫敗感就像生活裡的當頭棒喝,冷不丁地冒出來,敲得人一愣一愣的。
在我的記憶裡,搜索令我感到挫敗的事情,腦海裡第一個跳出來的竟然是學習數學。
現在想想這些其實都是人生中的小事,但是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并非那麼容易釋懷,我想,這就是所謂挫敗感那個“感”字的意思:或許事情已經結束很久了,但那種感覺牢牢地印在了心底。
從小數學就是我的短闆,但因為勤奮與認真,我的數學成績并沒有很差,而且還被選拔參加了奧數班。
但是别的孩子都是有數學天賦、天資聰穎,或者是腦子靈活、轉得快的那種,我勤能補拙根本比不過,于是在奧數班裡過得十分吃力。
上了初中,與别人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就在我奮起直追,自認為與别人的差距縮短了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後,我的數學老師找我談話,她說話屬于比較直接的那一種。
我永遠都忘不了她同我談話的那個下午。談話内容的一字一句都記得。
她叫着我的名字,說你的數學成績如果還是現在這個水平,是不可能考上重點高中的,還有你的理化生也太差了吧,就算你英語語文考滿分,你成績這個木桶也是漏水的,考不上重點高中,沒有前途的。
我本來就是那種适合給予鼓勵的孩子,我以為我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了眼裡,沒想到其實這份努力如此脆弱與不堪一擊。在那個秋風陣起的下午,我感受到了極深極深的挫敗感。
因為我的語文跟英語經常考第一,所以整體成績還算不錯,但是在數學老師眼裡,我被列入了差生的行列。可能這也是老師的一種良苦用心,想用言語激勵我使我進步。但對于當時敏感又自尊心強的我來說,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否定、灰心、挫敗感。
并且我更害怕學習這幾門課了,我在這上面找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我都害怕老師在課堂上點名讓我上黑闆答題,我覺得随之而來的會是嘲笑、下不來台、更嚴厲的批評。
這種挫敗感一直延續到我上高中,直到我遇到了Y老師。她開朗親切,總是用感染人的語言開展每一堂課,并且她非常看重課後總結,讓我們每個人都建立了錯題本,且親自批閱,确保所有人都能及時解決疑難點。
我也在成績進步中漸漸找到了處理挫敗感的方法。
一是直面它。數學就是我的短闆,我不逃避,我不跟任何人比,隻看對于自己來說每次較上次是不是取得了進步。
二是通過在其他優勢學科上收獲的自信與成就感來彌補在數學上的挫敗感。人往往都需要一種心理平衡吧,隻要找準某個點,我就會知道,一切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
三是想想别人遇到挫折時都是怎樣樂觀面對的。我經常讀蘇轼的詩詞,想到他遭貶多次仍能放平心态踏踏實實做事,好像一下子就有了克服難題的動力。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後來,高考數學成績出來,相對于自己以往的水平而言,我考的還算不賴。我長舒一口氣,心情仿佛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往後的人生再經曆挫敗,也總是記得自己曾經跨越過,那麼以後無非是再跨越,沒在怕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