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吐槽小寶寶不好帶,除了睡眠不規律還有飲食問題,但老人們聽到基本會告訴媽媽們,小娃娃滿了周歲就好帶多了,他們睡眠規律、吃飯也香。
确實,小寶寶在1歲時能吃的輔食種類是越來越多,不用像剛添加輔食那樣處處細心,更不用擔心寶寶營養攝取得不夠全面。
鄰居小李的女兒已經1歲3個月了,胖嘟嘟的臉蛋任誰看了都想捏捏,大家都誇寶媽輔食喂得好,紛紛讨教都給寶寶吃啥了。
誰曾想,孩子媽媽說寶寶最不喜歡吃的就是輔食,面條、粥、米糊等都不愛吃,每天還是喝的奶粉,一個月6罐的奶粉都快喝不起了。
于是,各種“勸說”和“支招”開始,就是想讓孩子能夠接受輔食。
1歲是飲食過渡分水嶺,寶寶是以輔食為主還是以喝奶為主呢?
支持以輔食為主的媽媽覺得:奶少喝,輔食多吃,甚至多吃點輔食練習咀嚼,為吃飯做準備;
支持以喝奶為主的媽媽覺得:牙都沒長齊,多喝奶對孩子好,消化快吸收也多,少吃輔食一樣養出白胖寶寶;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要怎麼選擇,我們先來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提出:寶寶滿6個月以後就要逐步增加輔食,因為母乳或者配方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
而針對1歲後的寶寶添加輔食情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1-2歲寶寶的喂養,需有一半以上的能量是來自輔食和每天500毫升左右的奶量。
也就是說,6個月後寶寶是以奶為主,适當增加輔食;滿1歲之後,飲食結構就要改變了,以吃飯為主,以喝奶為輔。
具體安排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6個月後的寶寶:
輔食占飲食總量的10-20%,母乳或者奶粉占80-90%,每天的奶量為700-800毫升。因為這個時候添加輔食不是為了讓寶寶吃飽飯,而是讓他們适應除了奶以外的食物。
所以,剛開始添加輔食不用定時、定量讓孩子吃輔食,在寶寶喝完奶之後适當給他們吃兩口輔食當零食就可以。
寶寶接受輔食需要循序漸進,從單一到多樣、從少到多、從稀到稠,最終過渡到将輔食作為正餐。
10個月後的寶寶:
輔食占比提高到30-40%,每天可以安排3頓;母乳或者奶粉占60-70%,大概是600-800毫升。
這個階段可以定時讓孩子吃輔食,也就是一日三餐,但還是要先喂奶,輔食安排在兩頓奶之間。
1歲後的寶寶:
這階段寶寶輔食的占比要多很多,大概為75%;母乳或者奶粉降低到25%左右,大概是500毫升。
随着寶寶吞咽、咀嚼、消化的逐漸完善,每天輔食多樣化安排,從糊狀轉變為泥狀或者顆粒狀。
而且,媽媽們在寶寶1歲半之後也要慢慢鍛煉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一方面可以增進精細動作,一方面可以讓寶寶提升吃飯的興趣。
2歲後的寶寶:
這時候的寶寶可以跟大人吃飯了,但媽媽們盡量把口味做清淡些,以免孩子以後重口味。同時,這個階段也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不愛吃輔食,媽媽們可以試試這樣做:
改變烹饪方式:不喜歡清蒸就改用小火煎、不喜歡吃米飯就捏飯團、不喜歡鹹的可以吃點甜的。
輔食多樣化:不喜歡吃魚可以吃蝦;不喜歡吃葉子菜可以吃根莖類,比如土豆;不喜歡吃蘋果可以吃葡萄。
準備一套寶寶專屬的可愛餐具:小孩子喜歡色彩鮮豔的東西,吃飯的餐具可以也是一樣,媽媽們可以讓寶寶自己挑選,并告訴孩子以後就用它吃飯。
最後
1歲前以奶為主,一歲後以奶為輔,媽媽們記住這個轉變,适當做出調整,為孩子的健康多一份呵護。
文:阿布提說育兒
#2022育兒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