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就在于鹦鹉特殊的生理構造鳴管和舌頭。鹦鹉的發聲器叫鳴管,位于氣管與支氣管的交界處,由最下部的3~6個氣管膨大變形後與其左右相鄰的三對變形支氣管共同構成,與人類的聲帶是大大不同的。但是鹦鹉的鳴管與人的聲帶構造很相近。不同的是人的聲帶從喉嚨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鹦鹉的鳴管到舌端有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鈍角。這個角度越接近直角,發聲的音節感和腔調感越強,可以說是決定發音的音節和腔調的關鍵。
鹦鹉的發聲器官除了具備最基本的鳥類特征之外,其構造比一般的鳥兒更加完善,在它的金剛鹦鹉鳴,管中有四五對調節鳴管管徑、聲率、張力的特殊肌肉鳴肌。
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肌收縮或松弛,發出鳴叫聲;而一般的鳥兒隻擁有鳴管,氣流進入鳴管後随着鳴管壁的震顫而發出不同的聲音,因此普通鳥兒隻能夠發出不同頻率、高低的聲音。
另外,鹦鹉的舌頭非常發達、圓滑而肥厚柔軟,形狀也與人的舌頭非常相似。
正是由于鹦鹉具備了這些優越的生理條件,所以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語,發出一-些簡單、準确、清晰的音節。
然而、不管鹦鹉多麼聰明,都隻能學會一些有限的詞彙。這種仿效行為不過是機械地模仿,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于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鳴叫的中樞位于比較低級的紋狀體組織中,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也不可能處處十分正确地運用這些語言。
我國古籍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宋代的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隻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鹦鹉學舌”的成語便是出自于此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