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年少有為的大好青年,才氣縱橫,激揚文字。他們和初建的大唐一樣,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張揚,剛健,有氣骨。當宮體詩的纖巧绮靡像妖豔的舞女要把本應雄健剛強的大唐給迷醉時,他們橫空出世,一掃靡麗,提倡剛健雄洪的氣骨,将詩歌的題材從風花雪月中拉了出來。
他們将詩歌的題材擴展到山河邊塞,市井城池,江河山川,将齊梁國的浮華一掃而空,賦予了唐詩新的生命力。詩歌自此走出奢靡浮華,同大唐王朝一起走向了全盛時期。其中,四傑之一的王勃雖然活地最短,但是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卻是最大的。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百年來脍炙人口。這位出身儒學世家的英俊少年,冠居四傑之首。他的這首送别詩,一出手便驚豔了整個大唐,更驚豔了千年的文學史。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是一首五言律詩,是送别詩中的經典之作。當時的王勃雖然年少有為,很小的年紀就<了大唐的官吏。但是卻不過是個七品小官,處處受人排擠。在這樣的情形下,年輕氣盛的王勃就不免有些落寞和失望。然而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依舊對未來抱着極大的希望。
整首詩的大意是說:雄偉的長安城阙拱衛着三秦大地,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着蜀地五津。心中懷着無限情意與你離别,我們同樣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但隻要海内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近如比鄰。所以無需在岔路分手之際,像青年男女那樣悲傷流淚濕透配巾。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好友杜少府要入蜀為官了,王勃與他在長安分别。離别總是傷感的,況且他們還都是宦海浮沉身不由己的小人物。他們無法像宮體詩人那般靠近皇權,春風得意。他們隻能将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激情,化為詩作中的不平之鳴。
離别總是不免令人傷感的,但是王勃就是王勃,即使分别在即,也要讓這場離别變得豪情壯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王勃的時空裡,離别的傷感會化為塵埃,随風而散。這是一份多麼豪情壯志的青春宣言!
這句詩其實是化用前人的詩句:三國時的曹植在寫給他的弟弟曹彪的詩《贈白馬王彪》中寫道“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但是王勃卻将曹植的詩韻向前推進了一步,更加别開生面,别有韻味。别離千古事,情義兩相知!即便被分隔在天涯的兩端,隻要我們能同望一片青天,同賞一輪明月,又何須灑淚長亭,作小兒女之态呢?
生命的質量,從不以年齡的高低為尺度,短命的王勃用他的激情和才華活出了生命的質感。在這首送别詞中,王勃一掃前人送别詩的傷感哀愁,将送别詩寫得豪情萬丈,剛健雄渾。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領略到初唐詩人的大氣與自信:大氣,就仿佛不知道什麼叫失意;自信,就仿佛從來不缺友誼。因為四海之内都是朋友。
離别,一直都是籠罩在古人心頭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舟車勞頓,交通不便的古代,一但煩分别,很有可能就是永訣。然而王勃的這首離别詩,卻一掃前人離别的悲苦離恨,變得神采飛揚。這是一個青春王勃留給我們的青春誓言,青春不該寂寞,青春不該向命運低頭。
或許是上蒼也愛惜王勃的才華,早早地将他召回。27歲,因渡海探望父親,王勃不幸溺水。雖然後來被救了起來,但是卻驚厥而亡。就這樣,一個傑出的詩人被大海奪取了年輕的生命。然而,他卻用短暫的生命和滿腹的才華驚豔了大唐,也驚豔了千年文學史。
(注:文中圖片借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