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取消49項證明,已累計取消253項;今年将清理水電氣熱、涉法涉訴等領域證明
新京報訊 (記者沙雪良)北京市推出第四批減證便民清單。近日,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發布通知,取消49項證明,涉及生育服務、進京落戶、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并公布了保留的61項證明目錄。
30項證明取消後可直接辦理
此次取消的49項證明中,有21項是北京市政府規章和部門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包括獨生子女父母申請領取相關獎勵、扶助事項時,需提交的檔案存放單位、居(村)委會開具的生育(含收養)情況證明;夫妻申請再生育第三個及以上子女時需提交的證明;高校畢業生申請學費和國家助學金貸款代償時,需提交的就業部門開具的在北京邊遠山區服務就業3年以上的就業和在崗信息證明;在外省市、國外或港澳台地區就讀的北京市戶籍學生,申請參加北京市城鄉居民醫保時,需提交的學校開具的就讀證明;随軍未落戶北京的軍人子女,申請在京入學時,需提交的軍人所在部隊師(旅)級以上政治機關開具的随軍家屬證明等。
此外,低保和分散供養人員申請享受集中供熱采暖補助(補差)、因工死亡職工的供養親屬申請撫恤金等,均不再需要提供街道辦或派出所提供的證明。
此次取消的49項證明中,還有28項證明是國務院相關部委的權限。其中有24項是由北京市提出,報國務院研究确定後在國家層面推行。
這些部委取消相關證明後,北京市逐項研究了落實措施。此外,還有一些涉及建設單位施工許可證、林木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保安服務許可證、設立典當行及分支機構過程中需要提交的證明,也被一并取消。
證明取消了,相關事項怎麼辦?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49項證明中,有22項改為通過系統内部信息或數據核查方式辦理,5項改為通過企業征信系統查檢辦理,還有3項直接取消,也就是說這30項是給辦事企業和個人完全減負。此外,有9項改為“承諾 監管”方式辦理,10項改為通過提交證件憑證辦理,也大大減少了辦事的麻煩。
明确保留京外親屬投靠等61項證明
近年來,北京市分四批取消了253項證明。為了鞏固“減證便民”成果,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還公布了2019年版保留證明目錄,共收入61項證明。
目錄顯示,這些證明涉及京外親屬投靠、收養、軍婚、教師資格認定、律師執業許可、保障房備案資格申報、流動人口申辦居住卡等個人辦理事項和申請道路客運經營許可、外資企業設立變更、典當行分支機構開設、律師事務所開設等企業事項。
今年将清理水電氣熱、涉法涉訴證明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市還将進一步擴大清理範圍,清理涉及水電氣熱、涉法涉訴等領域的證明事項。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列入計劃。
這位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取消證明原來主要是針對機關和事業單位,水電氣熱屬于市政公用企業,但是跟市民生活密切相關,下一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将會同城管委,對開設燃氣、開設供水及變更等可能需要開具的證明進行摸底,并開展清理。能夠清理的積極清理,确有必要的要統一規範管理,不能随意、任意地索要證明。
包括本次取消的49項證明在内,北京市近年來已經分4批累計取消了253項證明,精簡比例達81%,其中社區減負成效更為明顯。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相關數據顯示,清理證明前,北京市社區居委會每月平均需要開具各類證明256份,而目前每月平均隻需開具17份,下降了九成多,既方便了企業群衆,又為社區減負。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清理證明有三個特點:一是起步比較早,北京市率先開展清理證明工作;二是範圍比較大,至今已經取消了253項;三是主動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央地互動明顯。
■ 講述
社區開證明項目從232項減至7項
“現在我們一個月開不了幾個證明了,以前每天都要開十多個。”海澱區太平莊街道志強北園社區居委會主任劉慶紅說,社區要開的證明已經從2016年以前的232項減少到了7項,減負很大。
據了解,2005年社區規模調整,将志強園與志強北園社區合并,原來居民房本寫的都是志強園,但是戶口簿上登記的地址是志強北園,居民房屋過戶時就要求居委會開具同一地址證明。2018年上半年,随着北京市取消一批證明,居民也不必再為此開證明了。
今年,北京市将把涉法涉訴證明列入清理範圍。對此,劉慶紅說,一些人打涉及房産的官司時,會找社區開居住證明,“對此我們非常謹慎”。
劉慶紅說,外地居民居住在北京,有的地域還需要居住地居委會開具異地醫療、生存證明等,在不違反原則,并是事實的情況下,還是會開具,主要是方便居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